去年冬天,我进山去寻访一处古迹,乡村领导相陪,来到那个小山村。路上,遇到山民聂生捻砍竹子下山卖,听说我们来意后,坚持要给我们带路,说那个地方不好找,而他曾经去过一次。沿途,在几户山民家喝茶,有3位老者也坚持要与我们同行,拿了砍刀,说是道路难行,多个人总是好事。
事实证明,山民们的说法是正确的。进入深山密林里,几乎找不到路,是聂生捻他们用砍刀硬是砍出一条路来。那处古迹也非常难找,如果没有他们,凭我们绝对找不到。下山已是天黑,一户山民家还专门蒸了红薯,让我们垫垫饥肚。聂生捻他们还坚持要把我们送到公路边。分别时,在暗淡的星光下,面对着那几位纯朴憨厚的山里人,耽误了他们一整天的农活,我感到很愧疚。我说,我确实不知怎么感谢你们,我也不能给你们什么,我只能给你们鞠个躬了。我给他们每个人鞠了个躬,愧疚的心情稍微安定。几个月过去,想起那个日子,想起那几个山民,心中就会漾起一股春阳般的暖意。
在老家过春节时,从大年三十开始,手机里的信息提示音就响个不停。各种各样美好的祝福语如花绽放,让人看了感动之余,有些眼花缭乱。其中,收到我的恩师黄老师的一条信息,大意说:我编不出那些美丽的语言,在新年来临之时,我只能给您深深地鞠一躬了。想象老师低下满是白发的头,给人鞠躬的情景,我作为一个学生,是绝对受不起这样的一躬,读后格外感动。
是呀,这么多年,我曾得到过老师多少关爱与教导!应该是我,给他深深地鞠上一躬。还有多少像老师一样的尊长,不能当面给他们鞠个躬,在这样的日子,也应该在心里给他们都鞠上一躬。不仅如此,对于生活中邂逅的每一个人,佛说,因缘难得,也值得给他们都鞠上一躬!
这些年颇有佛缘,经常到一些寺庙,交往一些僧人。在世俗的官场之上,人与人相交,大都不过蜻蜓点水般地握个手。尤其与某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握手,握手被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而在佛门,僧人们合十、鞠躬的礼节,让人感到一种如春阳、如暖风的谦逊、和蔼,即使是初见面,也会生出许多亲近之感。也拜见过许多高僧,在初见时,在分手时,他们弯腰鞠躬的姿态,他们大慈大悲的神情,雕像一样,永刻于我的记忆之中。
北京西四有个广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原会长、一代宗师赵朴老是我们县里的人。这些年,因为联系纪念赵朴老有关事宜,经常和县领导一起到广济寺。从天王殿到大雄宝殿,要经过一道窄门。我也生晚,没有亲眼见过朴老,每次经过这道窄门,同行的县领导就会告诉我,赵朴老在世时,每次家乡来客,分手都会送到这道窄门,双手合十,把身体深深地弯下来,直到客人走远,这才直起身子,转身回去。
这些年来,搜集整理有关赵朴老的资料,在许许多多的照片上,经常看到赵朴老鞠躬的情景,无论是对外国友好,还是本国僧人,无论是白头长者,还是年轻小伙,他都一律鞠躬致礼。那个鞠躬,没有任何的虚伪、造作,而是出自内心的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念念欲求无上道,心心只愿度众生”,众生平等,相互礼敬,这正是伟大的佛陀精神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