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自在观自在,了无自在无自在”——这是一个来自1939年初春的足音;一个为“寻梦”朝山求佛,远道而来的独脚僧人的声音;一个有缘在普陀洛迦山水晶宫水池中,忽见千手观音菩萨显庄严像,心生欢喜的心音;一个顿悟出“噢,在心里头,心在菩萨在”,蕴禅意之美的原音。这声音整整响彻了60年,其仍将久久盘桓于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的七塔禅寺之佛土净空。
这声音,将随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之圣号,淡淡地化作八万清香,弘化一方,普度众生。它飘渺于十方世界之上,回合于《无言潮音——桂仑禅师纪念集》之中。
这一默如雷的声音,来自一位禅净双修、深入堂奥的高僧大德,人称“七塔桂仑”、“宁波活佛”、“七塔寺活罗汉”、“木腿和尚”的桂仑禅师。
近来闲静多思,常忆及桂仑师父音容及神奇种种。幸甚结缘宁波七塔寺方丈可祥大师,平时在研习佛法过程中有疑惑之处,便请教于他。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正与可祥大师电话闲叙之时,竟意外收到从七塔寺寄来的,可祥策划、贾汝臻主编的《无言潮音——桂仑禅师纪念集》。善哉!这正是我的福分,也是我与师父的无限深缘。
无言潮音——简洁雅致的封面,透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翻开扉页,我的心情异常激动。等了3年,终于盼来了西泠印社正式出版的桂仑禅师纪念文集。
书中刊载了3张珍贵的桂仑师父发红光瑞相图片,以及弟子们整理记录的法语。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献,都是初次公开出版。更为难得的是,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七塔寺方丈、曾亲近桂仑禅师多年的可祥大师亲自作序《无尽明灯》,序言说:“七塔常住早有为桂老编辑纪念专集的设想,只因因缘不具足,一直不能如愿。2007年桂老冥诞百年纪念,即将此计划付诸实施,由贾汝臻居士具体负责主编,后因其重点突出《七塔寺人物志》编辑工作而暂时搁浅。今年适值桂老圆寂10周年,贾居士发心,于年内完成纪念集文稿编辑,以付梓出版。”《后记》中也提及,2007年,在报刊和网上向教内外发出了为纪念专集征文的启事,虽然得到了信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投稿者不断,因编辑力量严重不足,还因桂老皈依、受教的弟子遍及海内外,投稿情况却不及预料,再加上公开的有关桂老的资料照片很少,桂老生前说法及书信均须代笔,加之其四川家乡口音较重,所言佛法专业性又强,记录者只能按音作记,有些语句实难“破译”,故编辑工作搁浅。
幸运的是,可祥大和尚对此项工作全方位地支持和配合,各方面严格把关,许多弟子和专家提供了珍贵的图片和桂老法语记录,保证了此书的顺利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亲笔为桂仑禅师题词:“桂仑禅师,佛门大德,当代高僧,本色禅和。”肯定了桂老在教界的尊荣地位,为此书添加了浓彩。由此看出,此书的出版确实来之不易,内容也十分难得。
整书的编排策划也颇具匠心,全书文字大致分为桂老生平简介、综述、法语、纪念文章等,附录《七塔寺人物志》中桂仑禅师一章部分内容和七塔寺简介,循章节而行,使读者对桂仑这样一位高僧大德有了更加亲切、具体而深刻的感知。这确实是一本探寻一代禅门大德的得法、弘道历程,而从中获得诸多感悟、几多慈怀、值得推荐的好书。
我在20余年前就结缘于桂仑禅师,至今师父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眼前。回想起桂仑师父对弟子的慈颜爱语,常常热泪盈眶。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佛法,以言简意赅、朴实易懂的开示,教导弟子如何转识成智,做明白事,成自在人。但那时,我尚年轻,由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师父的家乡口音较重,许多开示不能破译,往往听过,一时记住了或一知半解,没有把师父所言如实记录下来,久之便遗忘了不少。现在想来,便知是个天大的遗憾!
幸运的是,在此书中看到了桂仑师父的大弟子郭大栋及其女郭奕勤教授和张之铭居士所记录、整理的桂仑师父的部分法语,很有见地,是研究师父禅净双修思想的珍贵资料。书中还有我熟悉的宏禅居士的回忆文章,称桂老曾经亲口说过,自己40岁就断了精水了。桂仑师父从他在人前对自己身体毫无避嫌的情况看,早已无男女相,无诸等等相,其难以言说的清净之境,几乎可以让每个有缘亲近之人都能直接感受到。其实这些内容,桂仑师父均曾与弟子说起过、显现过,但那时,弟子未曾留意并记录下来。无疑,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桂仑师父生平资料。
我对佛法无边的好奇和深信不疑,缘于我的出生境况。上世纪60年代末,母亲因为早产,把我意外地生在千岛湖武强溪旁、龙耳山下的一个路边小亭子里。由于交通的不便和医疗条件的落后,村民没有把我们母子俩送进遥远的医院。村里许多人都认为我养不活了,但我靠着慈祥祖母的精心哺养,以火炉当保温箱,以粥汤当母乳,这样,体弱的我一天天长大了,医生和村里人都说是个奇迹。其实,后来祖母告诉我:“我虽然不识字,但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每天虔诚地念着观世音菩萨圣号几千遍甚至上万遍,祈求观音菩萨加持护佑你平安健康。你不是身体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吗?”她还经常教育我,“人要有善心,诸恶莫作。每天要念佛,每天要做好事,观世音的加持力就会不可思议的,会应验至灵!你生下来,头皮都没成熟,大家都说你养不活了,不是菩萨保佑把你养大了吗?你要好好报答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才是你的大救星啊!”这些话虽然很朴实,但它是那样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里。在玩耍之余、静坐之时,我经常大声念着观世音菩萨圣号。
后来我渐渐长大,读书了,当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个百草园赤练蛇的故事,记忆尤深。那时候我年幼无知,这文章吸引我的,没有别的意味,只有那个法力高深的老和尚,竟然能用一只装着飞蜈蚣的小盒子,吸美女蛇的脑髓,保护读书人。无意间,在我这个蒙童的心里,又播下了向佛的种子。
从惊奇于佛法的幻化,到1988年皈依桂仑师父,整整12年后才成就了这一殊胜的因缘。在《无言潮音》书中,笔者也记载了这一段与师父结缘的经历。(第137~140页)
1939年初春,桂仑禅师为了“寻梦”而朝山求佛,“独脚”从四川走来,在途中,得知六祖慧能因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对禅宗心法生欢喜心;又在普陀山,蒙观音菩萨显像示迹,自言自语道“深观自在观自在,了无自在无自在”,并顿悟出“噢,在心里头,心在菩萨在”,后在七塔禅寺睹此圣像,知悉自己与观音菩萨有殊胜因缘。从此,他禅净双修,其开示说法的声音,随“南无阿弥陀佛”之圣号,整整响彻了60年;禅坐静修的身影,将永驻于中国近现代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的七塔禅寺之弥陀净土。蒙来果禅师印证为“深入堂奥”之境界,最终圆满成就“离欲阿罗汉”。
读完桂仑师父的一生,掩卷沉思,不禁从心中跳出这些思考了再思考、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之处,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众生去深思吗?
一、伟大出于平凡是普适真理。
诚如此书《前言》中所说:桂仑禅师的德绩,源自禅修者“独坐大雄峰”的超然,源自彻悟者“触事皆为是”的自在,源自得道者“山河大地皆法身”的旷达,源自“真僧只说家常话”的真实。桂仑一生并未在教界担任过任何重要职务,纯系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参禅衲子,且身有残障……然而正是在这些平凡的日常言行中,却处处显现着禅那的灵光,洋溢着自性般若的芬芳,给闻法者无限的受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发之于孔圣人,“深观自在观自在,了无自在无自在”源自于当代禅师,细心品悟,其中多少也有同工之妙。
这就是“伟大出于平凡”的普适真理,为我们众生在迷海中,点亮自性般若的明灯。
二、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不仅是个千古的哲学、人生命题,更是佛教要探求的主要目标。佛教的最终目的就是“了生死,摆脱生死轮回,进入涅槃境界”。佛教四众弟子除了对佛理的参悟外,更注重长期的艰苦践行。
桂仑禅师以金刚般若,开启慧门。修阿罗汉法,行菩萨道,到坐断生死,修无漏法,得此真谛。久坐禅达,终于产生了桶底脱落的豁然体悟,世间万象历历眼前,又恍然空无一物,心中时现般若,经典疑问焕然冰释,自身坦坦荡荡,无所挂碍,无比自在!他随口撰作一偈曰:
两眼觉照胸前月,打破念头井底天。檐前莲花观自在,七宝塔中见如来。
这就是桂仑禅师的所悟心得!然而,我们往往沉迷于“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惊呼与悲情之中,却抛弃了不舍本愿、精进不懈的精神引导及坚持,结果难脱轮回,四顾迷茫!
三、佛法无边,慈悲关怀,劝人心向善,种报恩之心。
桂仑禅师满怀慈悲心,广施法雨,显发神通,为信众祛病、释疑,普度众生苦难,留下了许多为人乐道的佛门佳话,深为四众弟子所钦敬。其实,他一生修为,也不无是一种报恩——报答“观音菩萨殊胜因缘”,他更开示无数信众,要一心向善,报恩社会。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你可以不信佛,但应该懂点佛的智慧,它会指导你如何生活得更快乐而圆满。
四、桂仑禅师不仅是修“不倒单”,实际上是行般舟三昧法。
基本上我所看到的关于桂老的文字,都仅仅是以“不倒单”来作为他功夫的概括。以我所接触到的桂仑禅师的种种,以及书中他话语中自己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如叫人念佛、拜佛、看“菩萨”等等,与般舟三昧行法很是接近。因此,自己曾经也大胆在心里作了判断,桂老实际上是在行般舟三昧的,境界也已经达到了《般舟三昧经》里提到的“诸佛现前”之地了。
……
合上书扉,馨香袭来,心潮依然起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师父啊!我无法心不动。进香三拜,突然,一景象又浮现眼前——“经房一老独悠然。一再参,展慈颜,收录潮音依旧是无言”。
收录潮音依旧是无言。
《无言潮音》,探寻了一代禅门大德的得法、弘道历程!
《无言潮音》,给了我诸多感悟、几多慈怀!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