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动态

千年古刹来了鉴宝大师

发布日期:2005-06-17 作者: 佚名

  记者:吴海霞 摄影:史久阳

         

       

张浦生正在鉴别

         

宋代四大天王石础

         

明代漆金木雕佛像

         

     

陈列室藏品

         

南宋时期大铜钟

         

五代瓷碗

         

 清代双龙椅

         

 陈列室藏品

  地处闹市的千年古刹七塔禅寺前日迎来了一位特殊人物———我国考古界的泰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浦生教授,请他为寺院收藏的部分文物“验明正身”。

  
大师:权威的青花瓷器专家

  
张浦生教授的名片上,除了6个显赫的头衔展示他在国内文史界的权威身份外,还印有半个青花瓷器。因为他几乎可以称得上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研究青花瓷器的专家。他曾经为在南京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器做出权威鉴定,将我国生产青花瓷器的历史往前推进了两个朝代。他还从某工地上出土的一块残破的碗底,推断出此碗应为郑和的遗物,而南京正是郑和时代的京城,经他力争,郑和纪念馆因此从北京迁址到南京。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张浦生讲了两件有关郑和的事,巧的是,这两件事都和佛教有点渊源。一件是他不久前去嘉兴平湖,见到了一幅长达40多米的《莲花经》的经卷,上面署有郑和的法号。另一件事是南京将重建琉璃塔,这是当年郑和为永乐帝的母亲修建的报恩塔,曾是南京城里一个重要的标志物。
张浦生研究青花瓷器已有几十年,如今,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青花瓷器的身价已高得令人瞠目结舌。他刚刚为一件元代的青花瓷器估价为1亿元人民币,这件瓷器不久之后将在国际上公开拍卖。

  
对他此番现身宁波七塔禅寺,张教授表示,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宁波对外的沟通,既有经济贸易的交流,也有历史文化的交流,而佛教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已经向宁波文物部门建议,将来博物馆建成后,不要漏下这一笔。同时,他也去过海内外很多寺院,发现不少寺院都有自己的文物收藏,建有小型的博物馆。寺院里,有宗教,更有历史文化,张浦生认为这是件好事。

  
鉴宝:央视名牌栏目之现场版

  
因为来了贵客,七塔禅寺内向来不对外人开放的藏品陈列室———栖心一览就在前天为张教授敞开,周刊记者也因此成为惟一被邀请的媒体记者而得以进入这个神秘之地。

  
七塔寺里的藏品大致分四部分,代代相传的寺庙藏品,几年来不断翻修从地下挖出的文物,现任方丈从各地收购来的艺术品以及外界捐赠的宝物。
现年72岁的张浦生教授一踏进这扇门,戴上了老花镜的眼睛,立时成了火眼金睛,轻轻地瞟上一眼,马上指着郑重其事地放在玻璃橱后的一件藏品说:“把这个拿掉,这件是新的。”

  
央视品牌栏目《鉴宝》的现场版就这样在记者眼前拉开序幕。

  
第一批宝:北魏的应该放在唐代的前面

  
张浦生定睛细看的第一件陈列品是唐代经幢里的佛像石刻,看上去一副风雨剥蚀的沧桑模样,但他却指着旁边一件看起来差不多的石刻说:“把这两件的位置调换一下,因为这件是北魏的,应该放在唐代的前面。”
很多石刻都像是出土不久的样子,有些只是残缺的零部件,没有命名,却逃不过张教授的眼睛。几件排列在一起的雕刻件,他看一眼就判定,这是明清时期的,不会更早。那个旁人一时看不出名堂的东西,他断言:“这是莲花柱上的如意云肩,雕刻得很漂亮。”旁边紧靠着的几件,他说是普通民居里的砖雕,刻的是戏文故事,建议从橱窗里撤掉。

  
接着,看到一个一品锅,是晚清或民国的,下面的架子倒让他眼睛一亮,比这个完好的瓷锅值钱,他因此形容:穿着破衣服,却蹬着一双好皮鞋。

  
还有一些石刻在挖出来时已被损坏了。其中有个四大天王的石刻,天王的脸被挖土机挖破了,张浦生说真可惜,这个石刻像是宋朝的。

  
还有一只被当作宝物般陈列的宣德炉,张浦生说是清朝时仿的,质地和铜炉差不多,他不肯估价,只表示不太值钱。但他建议寺院以后可以多收集各种炉,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第二批宝:没有价值几十万元的藏品

  
藏品中有不少佛像,引起了张浦生的兴趣,他请人从橱窗里把它们拿出来,握在手中细细端详。

  
最先一个到他手中的是一座藏佛的铜像,上了漆金木,他仔细鉴别,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清代的,有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这类雕像在南亚国家比较常见。

  
另一件自在观音,木雕的,也是清朝的,但他认为比刚才那件好。他回头问方丈:“是不是从湖南那里收来的,因为那里这种木雕很多。”方丈答:“被你说对了。”他又仔细看了几眼,进一步判断,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因为观音有点男相。

  
还有一件八臂观音,张教授一眼就断定是明朝的,因为雕刻得比较丰满,背部也雕得很生动,张教授建议将它拍摄下来,一起陈列。

  
还有几尊看起来历史悠久一点的佛像,张教授认为最多也就是明朝,不会太早。那佛像用的是漆金木雕,在清代不多,明代却很常见。佛像的底部,有些损坏。这是因为保存不当引起的。空气湿度大,木头容易氧化、霉变,太干了,木头又会开裂。张浦生建议在木雕旁放些水。

  
华严三圣的漆金木雕一套是三件的,现在只收藏到两件,张教授点评:造型古朴、闭目养神的形象很生动,应该是明代的,雕像脸上的金箔已经被挖掉了。
张教授说,别小看这些佛像,上次在沈阳的拍卖会上,一些明、清时期的佛像被拍到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不过,如此天价的佛像,藏品中没有。
第三批宝:藏品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五代的一只瓷碗

  
张教授是研究青花瓷器的专家,陈列的一整排瓷器,他瞄了一眼,就心中有数:这是同治年间的,这是乾隆以后、道光之前的,这是清中期的……

  
陈列的瓷器多为清嘉道年间,看到有几件不错的,张教授逐一点评。同治年间的那件瓷器是景德镇的,用粉彩绘制的博古图;晚清的瓷缸也是粉彩的,绘制的题材是麻姑献寿;清中期的那件用的是哥窑的铁骨泥,可惜一边的耳朵已经坏了;还有一件胭脂红的粉彩开光博古图,颜色非常好。

  
在琳琅满目的橱窗前,张教授毫不客气地指着那几只花瓶说,是仿康熙的五彩,另一些紫砂的钵价值也不大。有几件瓷器带有明显的出土痕迹,如韩世忠行军时,士兵们使用的水壶。在鉴定快要结束时,张浦生指着混杂在一堆物品中毫不起眼的一只瓷碗说,这个是今天看到的这些东西中年纪最大的,是五代时的,因为泡的时间长,颜色也被泡掉了。

  
这一时刻有点戏剧性,显然这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瓷碗,并没有被收藏者重视,却是件年代最久远的物品。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