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拈花菩提】直下承当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能愿法师
  最近偶翻《五灯会元》,一品禅宗祖师的风范,每每遇机锋厉处,应心会笑。不禁想起东坡居士的一首诗:“山堂夜岑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此诗妙在荼毗一词的应用,荼毗本是佛教的一种仪式,即为已故出家人火化的意思,因其灯花所落处,正好烧了一‘僧’字,一语双关,使全诗读来妙趣横生。

  若论幽默我想世如东坡居士者无几,然其幽默之启发与禅宗实有不解之因缘。因禅宗以教外别传立宗,故关于禅宗的大作,只是几种灯录体之传记,然亦蔚为可观,读之者,莫不有所感悟。《五灯会元?卷五》记载:

  (慧朗)礼拜石头和尚之后,慧朗禅师便问:“如何是佛?”

  石头和尚道:“汝无佛性。”

  慧朗禅师反问道:“蠢动含灵,又作么生(蠢动含灵,有没有佛性呢)?”

  石头和尚道:“蠢动含灵,却有佛性。”

  慧朗禅师问道:“慧朗为甚么却无?”

  石头和尚道:“为汝不肯承当。”

  慧朗禅师一听,当即信入,心中所有疑结一时消散。

  禅师用不多的语言,解开了我们所有的疑结。佛性是人人本具的,可我们却一直没有彰显,原因即是我们不肯承当。为什么我们不肯承当呢?其实这是我们的心量太小了,当我们闻到般若大法时,能有几人做到如经中所云的“不惊、不怖、不畏”呢?出世法如此,世法也是一般道理。

  换句今话说,不肯承当即是不敢面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此是常理,妇孺皆知。然而要面对这些不如意事,我们需要的是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因为我们的不敢面对,这些原本就要纷至沓来的烦恼却反成了我们人生的桎梏,我们深陷其中,苦苦挣扎。但极少有人却懂得我们应该要逆来顺受,视逆来顺受为无知认命。若逆来不可顺受,又怎可宠辱不惊呢?如果我们当下即能面对生活的惨淡,承当起精神的负担,则何为烦恼忧愁呢?我们心中纷纷扰扰的疑虑挥之不去的原因只有一个,“为汝不肯承当”。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