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馨香般若】旷世奇才东坡居士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文厚泓(陕西)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官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殿中丞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苏东坡家世奉佛,父亲苏洵与母亲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其母在妊娠期曾梦僧来到家里,后来就生了苏轼。东坡在七、八岁时,常梦自己是僧人。受家庭影响,东坡自小就接触了佛教。《书白乐天集后二首》也说他“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

  苏东坡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不少禅师与他保持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苏杭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他在苏杭的时间前后有七八年之久;苏杭不但风光旖旎,经济发达,而且高人云集,禅师辈出,苏东坡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曾说:“默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东坡志林》卷二)。苏东坡在苏杭结识的禅师,有清顺、守诠、仲殊、道臻、可久、垂云、思聪、惠思、怀琏、善本、道荣等。

    清顺,字颐然,是当时杭州的有名诗僧。苏东坡之结识清顺实由缘分使然。熙宁五年(1072年),苏东坡在仁和县汤村镇开运河,有一天即兴游览西湖,“于僧舍壁间见小诗(即清顺《题西湖僧舍壁》),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即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而顺之名出矣”(《宋诗纪事》卷九一)。当时清顺所题诗为以下四句:

  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之后二人交游唱酬,互相往来。苏东坡曾写过两首诗赠给清顺:

  草没问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守诠(一作惠诠)也是吴地名僧,《冷斋夜话》说他“佯狂垢污”,但“诗句清婉”。有一次外出游玩山水,他诗兴大发,就在一座山寺的墙壁上挥毫写下了一首禅诗:

  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

  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

  唯闻犬吠声,又入青梦去。

  (《题梵天寺》)。

  苏东坡上山见此诗,细细把玩,觉得颇有意蕴,一时技庠难耐,遂和诗一首于后: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见《苏轼诗集》卷八)。
  
仲殊,俗姓张,名挥,字师利,本为文士,后中举为进士。其妻投毒欲加害于他,遂弃家为僧,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喜食蜜,人称“蜜殊”。苏东坡说他“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又喜他“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东坡志林》卷二)。

  有一年刘泾(字巨济)赴任时路过钱塘,苏东坡留他在中和堂饮酒,仲殊也荣属其列;苏东坡见屏风上有幅《西湖图》,遂索纸笔作《减字木兰花》:

  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

  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

  付嘱刘泾续作后叠,但刘泾只是再三谦辞而不肯动笔,苏东坡只好请仲殊续作;仲殊挥毫续出后叠:

  一般奇妙,云淡天高秋月里;

  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苏东坡大加称赞。

  苏东坡另有《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其中一首是:

  夜半幽梦觉,梢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英。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夸。

  禅老何复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自成。

  (《苏轼诗集》卷三三)

  苏州定慧长老守钦,也是吴地著名的诗僧,但苏东坡在苏杭时并未与守钦有往来交游。苏东坡贬谪惠州后,守钦派侍者卓契顺至惠州向苏东坡问安,并寄赠诗作十首。苏东坡见诗大惊,题词于后:“此僧清逸绝俗,语有璨、忍之通,而诗无岛、可之寒。”

  苏东坡在黄州时,还有幸结识了道潜,并保持着二十余年的交情。道潜,号参寥子,钱塘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诗僧,苏东坡特爱其诗,说它“无一点蔬笋气,体制绝似储光曦,非近诗僧可比。”苏东坡在彭城时,参寥专程自余杭往谒苏东坡。

  一日,宾朋同僚聚会,苏东坡当众说;“今天参寥不留下点笔墨,令人不可不恼。”遂遣官妓马盼盼持纸笔就近参寥求诗。参寥意走神驰,一挥而就,其中两句是: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

  苏东坡见之大喜:“我尝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收拾,遂为此老所先。”

  另据《宋诗纪事》卷九一载,苏东坡曾以彩笺作墨竹赠官妓,参寥因之而作《题东坡墨竹赠官妓》:   

  小凤团笺已自寄,谪仙重扫岁寒枝。

  梢头余墨犹含润,恰似梳风洗雨时。

  (《宋诗纪事》卷九一)

  苏东坡从参寥处获益不少。苏东坡在黄州时,参寥从之游,士大夫致函诋毁苏东坡,说:“闻日与诗僧相从,岂非‘隔林仿佛闻机杼’者乎?真东山胜游也。”苏东坡将来函展示道潜(参寥),指着“隔林仿佛闻机杼”说:“此吾师士字号也”(惠洪《冷斋夜话》)。苏东坡尊参寥为师,不可谓不器重参寥。

  据说苏东坡《浣溪沙》”村南村北响缲车”即取意于参寥的这一名句。苏东坡曾写过《送参寥师》,其中数句云: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现身卧云岭。

  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清。

  (《苏轼诗集》卷十七)

  元丰七年(1084袅雦趉藥膓胣鶈黦蒚룤ꪕ铧뮭럥㤲5ArticleID  ChannelID  ClassID Title ÿTitleIntact ÿSubheading ÿAuthor ÿCopyFrom ÿInputer LinkUrl ÿEditor Keyword ÿHits CommentCount  UpdateTime ]CreateTime ]OnTopEliteStatus Content￿￿翿IncludePic  DefaultPicUrl ÿUploadFiles ￿￿翿InfoPoint  PaginationType DeletedSkinID TemplateID  Stars TitleFontColor TitleFontType  MaxCharPerPage ShowCommentLinkReceiveReceiveUser ￿￿翿Received￿￿翿AutoReceiveTime ReceiveType  Intro￿￿翿PresentExp 5Copymoney IsPayedBeneficiary ÈPayDate]VoteID InfoPurview  arrGroupID ÿChargeType  PitchTime  ReadTimes  DividePercent  BlogID MY_ReceivedDetail￿￿翿놔꿨肨胨醏铧蒚뫤몮볯ꂽ꿨醈髧꾘鷩貼裦뒯뷤蒚飦麝볯馿냥꾘꿨몮胣莿蟩膦飦趸諥馿룤꒯껨蒚뿥뒤볯놰룤躸뫤꒯胣趸룤隸꿨貼韦꒯매莿냥꾏믤꺿裦龊뫤覼볯醈ꇩꦏଲά佌䑁䐠呁⁁佌䅃⁌义䥆䕌✠屜屜尮灜灩履䵜卹䱑䘭潲瑮ധ 删偅䅌䕃਍†义佔吠䉁䕌怠瑱恳怮数慟瑲捩敬ൠ 䌠䅈䅒呃剅匠呅甠晴സ 䘠䕉䑌൓ †吠剅䥍䅎䕔⁄奂✠✬਍††偏䥔乏䱁奌䔠䍎佌䕓⁄奂✠❜ധ †䔠䍓偁䑅䈠⁙尧❜਍†䥌䕎൓ †吠剅䥍䅎䕔⁄奂✠牜湜ധ ⠠䅠瑲捩敬䑉Ⱡ怠桃湡敮䥬恄‬䍠慬獳䑉Ⱡ怠楔汴恥‬呠瑩敬湉慴瑣Ⱡ怠畓桢慥楤杮Ⱡ怠畁桴牯Ⱡ怠潃祰牆浯Ⱡ怠湉異整恲‬䱠湩啫汲Ⱡ怠摅瑩牯Ⱡ怠敋睹牯恤‬䡠瑩恳‬䍠浯敭瑮潃湵恴‬啠摰瑡呥浩恥‬䍠敲瑡呥浩恥‬你呮灯Ⱡ怠汅瑩恥‬占慴畴恳‬䍠湯整瑮Ⱡ怠湉汣摵健捩Ⱡ怠敄慦汵側捩牕恬‬啠汰慯䙤汩獥Ⱡ怠湉潦潐湩恴‬偠条湩瑡潩呮灹恥‬䑠汥瑥摥Ⱡ怠歓湩䑉Ⱡ怠敔灭慬整䑉Ⱡ怠瑓牡恳‬呠瑩敬潆瑮潃潬恲‬呠瑩敬潆瑮祔数Ⱡ怠慍䍸慨偲牥慐敧Ⱡ怠桓睯潃浭湥䱴湩恫‬剠捥楥敶Ⱡ怠敒散癩啥敳恲‬剠捥楥敶恤‬䅠瑵副捥楥敶楔敭Ⱡ怠敒散癩呥灹恥‬䥠瑮潲Ⱡ怠牐獥湥䕴灸Ⱡ怠潃祰潭敮恹‬䥠偳祡摥Ⱡ怠敂敮楦楣牡恹‬偠祡慄整Ⱡ怠潖整䑉Ⱡ怠湉潦畐癲敩恷‬慠牲片畯䥰恄‬䍠慨杲呥灹恥‬偠瑩档楔敭Ⱡ怠敒摡楔敭恳‬䑠癩摩健牥散瑮Ⱡ怠求杯䑉Ⱡ怠奍剟捥楥敶䑤瑥楡恬㬩਍鴀볯龹胢꾘곧肸ꛧ늬飩鞽뇦鶀볯蚽飦鎽韦醈룤鲽飦떿볯낈믤ꦤ裦龹룤鲽飦떿볯ꪇ럥꒮룤蚺룤鞾볯鲀裦꾘룤뮦곦뾘뷧覱胢膼裦躻鷦ꆲ鳦ꢊ뿨年),苏东坡任海州团练副使,四月游庐山,会晤东林常总禅师,作诗《赠东林总长老》。东坡夜宿东林兴龙寺,曾与照觉禅师“夜情话。有省。”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参禅诗谒: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五灯会元》卷十七)

  苏东坡至荆南,听说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便微服前往参谒。

  玉泉皓禅师问:“尊官高姓?”

  苏东坡答:“我姓秤,即是秤天下长老的秤。”

  玉泉皓禅师喝斥一声,问:“我这一喝重多少?”

  苏东坡无言以对,于是施礼拜之。(《五灯会元》卷十七)

  禅本不可道,“说似一物即不中”,更不可斗量斤秤,禅师自也不可斗量斤秤,又怎能秤出禅师的一喝。

    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赴岭外,过金陵时曾与泉禅师(号佛慧)斗机锋。东坡问:“如何是智海之灯?”

  泉禅师对曰:

  指出明月是什么,举头鹞子穿云过。

  从来这碗最稀奇,解问灯人有几个。

  东坡欣然。

  泉禅师有《送东坡居士》传世:

  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

  好将钟阜临岐句,说似当年踏碓翁。

  (《宋诗纪事》卷九二)

  大通禅师是个持戒苛严、很有声望的高僧。一般人单独拜见他时要先行沐浴,而且不准女子进入他的房间。

  一天苏轼带朋友游山,一行人中杂有歌妓。大家走到寺门前自觉停下脚步。苏轼有意同大通禅师开个玩笑,便携歌妓径入禅堂,向大通禅师行礼。大通禅师见苏轼破了他的清规,心中很是不悦。苏轼说:“如果禅师肯把木鱼借歌妓一用,我愿写诗道歉并让歌妓唱出来”。

  苏轼让歌妓唱道:“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意思是说:佛经教持戒之人见到美女就想象她七老八十的模样,其实看看阿婆十五岁时的娇容才能考验修行人的定力,老禅师不禁开颜大笑。

  佛印,佛号了元,字觉老,神宗赐号佛印,本出身于富庶之家。小时候是一个神童,五岁能背唐诗二百多首,并习五经,十来岁就习诸子百家。有一天,他到一间叫竹林寺的庙里,读到《楞严经》,越读越有兴趣。因德学兼优,名闻全国。十六岁出家为僧,神宗皇帝赐 “高丽磨纳金钵”,很多佛寺都请他去住持。

  苏东坡贬谪黄州,当时佛印禅师住持庐山的归宗寺。黄州在湖北省的长江北岸,与长江南岸江西省的庐山隔江相望;东坡常过江找佛印谈禅论道。
有一天,苏东坡过江来拜访佛印。恰巧佛印上殿讲经,听众挤满了整个大讲堂;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苏居士,这里没有你的坐位了。”苏东坡答道:“何不暂时借你的四大(指身体)来做座位呢?”

  佛印禅师说:“有个问题,你回答得出,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座位;回答不出,那你身上那条玉带,就要留在这里做纪念了。”

  “好!你问吧!”

  佛印禅师问道:“佛经上说:‘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请问居士到底要向那儿去坐呢?”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哑口无言,只好认输,解下身上的玉带,双手捧送给佛印禅师。

  一天,他们去游一座寺院,苏轼问:“观世音还数念珠做什么”?佛印说:“她在拜佛”。“拜哪一尊菩萨呢”?“拜观世音菩萨”。

  苏轼说:“观世音菩萨为何要拜自己呢”?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嘛”。两人大笑起来。
  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叫佣人送去给佛印禅师看。“天中之天”指佛陀,“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

  佛印禅师读后批上“放屁”两个字,交给佣人带回。
苏东坡看到“放屁”两个字时,不禁大怒,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
禅师看着气呼呼的苏轼,呵呵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东坡一时省悟,方感自愧不如,叹服不已。

  有一天,佛印禅师教苏东坡坐禅,两个人对坐了一会儿,苏东坡头脑一转,问佛印禅师道:“你看我坐着,像个什么?”

  “像一尊佛!”佛印禅师答道。

  佛印禅师问苏东坡道:“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穿着黄色大袍,婆娑于地。苏东坡看着笑道:“像一堆牛粪。”
禅师笑而不答。

  苏东坡回家后,得意洋洋!他妹妹苏小妹听了,却摇摇头:“哥哥!你又输了!”

  “佛印师父心里想的是佛,所以他看你像一尊佛,哥哥你心里想的是牛粪,所以你看师父像一堆牛粪。”苏东坡惭愧不已!

  后来,苏东坡移居惠州,佛印禅师则驻锡浙江。一次,佛印禅师写一封信给苏东坡,里面有几句话,是劝苏东坡放下万缘修行佛法:“人生世间,如白驹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万劫常住,永无堕落。”

  苏东坡在与禅师们的交往中,收益颇多。晚年,他的佛学造诣已很高了。录《地狱变相偈》一首:

  我闻吴道子,初作酆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

  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成;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