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说法】心 得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可祥法师
11月4日~8日,笔者有幸在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举办的全国佛教界人士读书班学习,聆听了统战部刘延东部长、朱维群常务副部长,宗教局叶小文局长等领导的重要讲话。期间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感受赵朴老的高尚人格和爱国爱教的崇高境界;结业后又赴陕西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感受了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收获十分丰硕。
做为一名来自浙江的普通僧人,能够获得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深感荣幸!现结合佛教自身发展实际,就参加此次读书班学习考察的体会,谈几点浅陋的心得。
一、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
十七大报告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而准确的界定。鲜明的旗帜,正确的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福祉。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饱受欺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顶,中国人民长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运动,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后来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尤其是通过改革开放,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使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最终完全实现现代化强国理想。
作为中国五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引下,全国各地都建立起自已的爱国教会组织,寺庵得益于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相继对外开放,佛教徒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佛教利益得到依法保护,佛教事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全体佛教信徒分享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十七大报告对此作了进一步明确,这是全国人民包括佛教弟子的福祉。作为佛教界人士,就要知恩报恩,始终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爱国爱教,自觉做到“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如赵朴老所教导的“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同时,要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这一方面因为佛教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必须接受全局领导,另一方面也是佛教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因佛教自身的发展会涉及到许多社会公共事务,需要依靠党和政府部门来协调管理,从深层次讲不单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佛教自古就有与社会和谐相处,尊法王(佛陀)亦尊人王(国王)的优良传统。如东晋的道安法师所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名言,可以解释为,不遵循国王所制定的法制及社会大家所认同的规则,佛教事业将无立足之地。常言道,法运随着国运转,国兴则教兴,国衰则教衰,国家政通人和之际,也是佛教事业兴旺发达之时。
十七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马列主义宗教观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的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佛教界人士在内所进行的伟大创举。在这项划时代工程中,宗教界人士大有可为之处,历史赋予了宗教界更为宽广的舞台。对此,我们佛教界人士要不断探索进取,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远大目标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以戒为师,从我做起;加强自身建设,从读书开始。
曾有弟子请问佛陀:“您在世时我们依您为师,您灭度后我们依谁为师?”佛陀答复:“以戒为师。”二千年来佛法仍然久住于世间,与四众弟子秉持佛陀“以戒为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戒住佛法必兴,戒衰佛教必亡。戒即戒律,是轨范之义,犹如世间之法律;佛教徒持戒,如同世人遵守法律法规一样,非常重要。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也就是说戒是觉悟之本,诸佛菩萨无不依戒修行而成正觉。出家寻求真理,要以持戒为基础,以禅定为路径,以般若智慧为目标,这是修行证道必然之过程。一个合格的佛教徒定是持戒谨严者,自古高僧大德概莫能外。21世纪的今天,经济社会空前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追求欲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由此衍生出道德滑坡、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诸多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佛教,自然也难以幸免,出现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赚钱营生等不当行为,使佛教的救世利生宗旨得以淡化,从而影响到其正面功能的发挥,影响到佛教在世间的形象问题。欲扭转这种颓势,必须从狠抓戒律开始。佛教有言:“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肉。”佛法的衰微由佛教信众,尤其是出家僧众不重戒律乃至破戒毁律所引起;欲使佛法振兴,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从持戒开始,人人从我做起,切实加强自我修养与自身建设。辩证法讲,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作为佛教弟子,如果人人持戒修行,心不外驰,即使身处红尘闹市之中,也了无挂碍,自然振兴佛教有望,贡献社会亦有望。
欲加强自我修养与自身建设,除持戒修心外,还必须从读书勤学着手。古人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说明增长学识的重要性。佛教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广为流传。善财走遍名山道场参访大德善知识,正是体现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儒家读书求知理念。常言道,自古高僧皆大儒,没有读书破万卷,难成博古通今之大儒;没有丰富的世间学底蕴,也难以成就高僧大德。因为世间法就是佛法,学法需要读书,弘法也需要读书。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提高人类全面发展进步的基础,佛教欲全面振兴也不例外。“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是弘法的首要因素,尤其在当今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对人自身素质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博览群书,以资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方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做为佛教徒,爱国必须从读书开始,爱教也要从读书开始,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三、努力践行“人间佛教”,广行慈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佛陀降生、修行、悟道、成佛、说法、涅槃都是在人间完成,佛教因此称为“人间佛教”,是非常科学的。二十世纪初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充分挖掘佛教中人文关怀及利益社会人生的有益成分,一改清代至民国初期所谓“鬼神佛教”、“死人佛教”的败落颓势,为现代佛教注入了活力,影响十分深远。后来赵朴老继承太虚大师的思想,将“人生佛教”发展为“人间佛教”,进一步扩大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内涵,其思想普遍得到教门四众的响应和拥护。中国佛教在“人间佛教”思想的指导下,以菩萨道精神,广行慈善回报社会,福利众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正如七塔禅寺有一副名联所云:“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体现了来自十方、用之大众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界继承这优良传统,曾为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区捐助善款达千万余元,受到受灾国政府及人民的感谢;此外如捐赠希望小学、修桥铺路、赈灾济困等义举善行,不胜枚举。这既是中华传统美德,亦是佛教教义使然。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党对宗教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宗教界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大。“人间佛教”的思想丰富了佛教服务社会、广行慈善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让人间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符合党对宗教界提出的要求,符合社会人士对佛教界的期望,也符合佛教的根本宗旨。值此太平盛世,祖国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之际,“人间佛教”的建设同样充满活力,大有可为之处,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前景无限光明。
综上所述,此次学习活动意义重大,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重要读书班,也是一次科学理论知识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对笔者影响很大。以上所言,为学习后的部分心得体会,很不成熟,尚祈各位领导、大德学者批评 袅雦趉藥膓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