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报恩论坛】幸福究竟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蒋谱成
  我年轻时读灵澄禅师的诗:“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所表达的意境,对我有着很大的触动,就感到特别的亲切,认为这种山居生活真是我所向往的。白雪、白云、清泉、明月,当然还有清风和细雨,还有树木和山花,一样也不缺。甚至感到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似乎稍有逊色。因为五柳先生是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山林,多少还带有一种情绪,而灵澄禅师真正享受到山野的乐趣,大自然的恩赐,从心底流出对自己生活的赞美。以后我在工作中,曾许多次想过,到年纪大了,找个有山有水,环境好一点的地方,栽几棵果树,种点菜,看看书,下下棋,没事了就像王维那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到山里去穷转悠,过那种灵澄禅师般的山居生活。
  这种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存在着,但在今年的七月,我去了一趟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风景区,使得我的想法有所动摇。那几天,我被张家界的山水所震撼,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只有赞美和崇拜。一天,我去了景区中的一个小村庄,村庄依山旁水,前面是些高低参差的田地,后面是绿翠的山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山居之地吗?我心里在想那里应该种些果树,那边再修一个小禾场坪,晒些地里收获的庄稼或在那活动活动锻炼身体,边想边走进村庄。村庄里只有几户人家,我却感到村庄被一种萧条冷落的气氛所笼罩,路边荒草萋萋,好几家的门都紧紧关闭着。这时一位中年人从家里走了出来,我问起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他却说:“这是什么鬼地方,没有人愿意住在这里了,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有些也搬到山下去了。你看,不说寻医看病,就是平时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也得下山去买,下一次山来回要一天时间,还累得半死,太不方便了。我也是家里老人不愿意搬,否则也早就下山去住了。”他的话把我头脑的,以及刚才的想法击得七零八落,他说的确实是实情,人们必须面对的事情。但为什么恰恰是我所向往的地方,而在他的眼里却是一个讨厌的地方。
  记得美国《幸福》杂志曾经征求一个这样的问卷:假如你重新选择,你愿意做什么?许多名人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回答都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将军说到乡间去开杂货店,部长说到海滨开小旅馆等,没有愿意再干自己现在的工作。看来幸福是没有标准,没有公式,也没有条条框框,完全是各自的心态来决定。有人认为粗茶淡饭是幸福,但有人认为大鱼大肉是幸福;有人认为生活在繁华闹市是幸福,但也有人认为生活在偏远山村是幸福。
  人是十分矛盾的,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本来生活得好好的,却突然又生出一些烦恼来。复杂了,就想简单些,简单了,又想复杂些,总是这样来回折腾着。当你拥有的时候,你并不珍惜,当你失去时才感到珍贵。因此说,我们活在世上,常常承担不起的,正是生活中某类事件对我们心态所形成的那种欲望、那种虚荣、那种妒嫉,这些始终伴随着我们,使得我们的生活失去了本色,让我们没日没夜地穷于奔波,去了却那种心态。就是这种心态,改变甚至毁灭了许多人的生活。
  在《五灯会元》中记载了杭州真身宝塔寺绍岩禅师,他本来想一生闲放,念念经,吃吃粥,就这样过日子,不料吴越王请他说法,他才开坛说法度众。第一次开坛时他对大众说:“大王所请,也无非是要在座诸位能够明心,此外别无原因。那么在座诸位明心没有呢?莫非你们言谈笑语时、黯然凝坐时、参寻善知识时、与人商讨时、游山玩水时,就是你们的心吗?如果这样领会,就是着了魔,哪能叫作明心?还有一种人,除去心中妄想,把身外的十方世界,包括日月和太虚,都叫作本心,这也是外道所为,不算是明心。你们要领会什么是心吗?心无所是,也无所不是。你要想执著辨认,就根本不能得到。”在这里绍岩禅师说明心的道理,要我们不要执著,心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无法说什么是或什么不是。事实上,我们所说的幸福,也正是这个道理,因为幸福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就是由每一个人的心态来决定,同样地的道理,“幸福无所是,也无所不是。你要想执著辨认,就根本不能得到。”那幸福究竟在哪里呢?幸福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周围,在我们各自生活之中。
  我们常说,“平安是福”,是十分有道理的,幸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因为灵澄禅师具有这样的心态,虽然生活得那样艰苦,但他仍然能写出“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这样优美而禅意浓浓的诗句来。无论你居住在山村或者闹市,你所处的地位是高官或平民,你的生活状况是富足或贫穷,幸福是同样存在于你的生活之中,只是幸福所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幸福的感觉应该是一样的。
  关键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时时刻刻注意消除我们身上的五毒:贪嗔痴慢疑。我的一位朋友,他常常抱怨生活不公,总疑春色落邻家。我对他说:“你不要去攀比,不要去忌妒人家,你在人家的眼里,也是满园春色。”他说:“我还满园春色,怎么我自己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呢?”他当然感觉不到,因为他的眼里,心里都是都在与别人较劲,与别人攀比,没有活出自己的本色,而是活在面子上。
  只有去掉贪嗔痴慢疑,该舍就得舍,该放就得放,一切都平平常常的,心安理得、怡然自得地生活,不要刻意去追求幸福,幸福自然而然地来到你的生活中,让你体会幸福的快乐,体会幸福的真谛。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