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馨香般若】缘 起 的 人 生(下)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心澄法师
  赖耶的任务

  
阿赖耶识有其特殊而重大的任务,就是有情生命的本质,是建立在业果缘起上的。原来众生的生命现象是精神、物质上的和合体,在生命的前后延续中,是不息的生灭演化着的。

  
一、 赖耶为转识依止者:我们任何一个心识活动的生起,必有它的所依,否则心里活动无从产生,佛法以 前六识及第七识为七转识,第七识依彼识相续转起,赖耶为末那的不共所依,没有赖耶、第七识就没有活动的余地,因以种子的赖耶为亲因缘,而始有前六种的现行,如此,转识的现起活动一定要有赖耶,否则决定不能发生认识作用。

  
二、 赖耶是根身执持者:根身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色根,为组织有情生命的生理机构,如吾人现在是个活泼的生命可说在五根上明显的表现了出来,这个生理机构的五根,原是没有觉知的色法,为什么能在一期生命中继续不断活泼的存在,当知这是由于心识的执持,而能负起这个执持任务是第八阿赖耶识。这是由于阿赖耶识的执持有色根身,我们始能活泼泼的无有失坏的生存下去,假使赖耶放弃它的任务,不再执受生命体验生活的有识诸根,那我们的生命、身体立刻就要崩溃,成为无生机的死尸。正因为赖耶在负着这个重大任务,所以人们在闷绝、熟睡等时,前六识虽已不起作用,但生命还存在,身体亦好好的,且有微细的精神觉受,当知那维持生命生存的微细精神作用的就是阿赖耶识。

  
三、 赖耶为记忆保持者:我们生存在这世间,必然要作种种学习,学习为心理上一种最重要的事实,而且,今日学习,明日学习下去,将所学的累积起来,就成为我们的记忆,从学习到记忆的过程,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就是吾人的记忆保存在哪里,如我们所曾见过的色境,或曾听到过的声音,虽所见闻的根识已经过去,但后来在我们的心识上还能记忆起来,并觉得所记忆起来的,就是自己所曾见过、听过的,是什么具有这记忆的功能呢?因为我们身心在刹那变化中,前念见闻的根识,刹那的入于过去,后念而来的根识也不是过去的根识,怎么能记忆呢。在现实生命中,在一期变化中,有相当的安定性,所以能够记忆。普通心理学以为我们的大脑,可以保存我们的记忆,所以诸凡心理的保存,皆依脑府的生理机构而生,所谓细胞活动变现,即再起想象的作用,这种说法,在一般心理学上虽认为可以讲通,但站在佛法的立场,是不能接受此说的,如所见的山河大地等,是那样的至大至远,怎么可以仅为方寸量的大脑之所保藏。或说大脑保藏事物,如照相机的摄影,但这种说法仍然不能成立,因为照相机所摄的是影子,其量不能如事物一样的大小,且前后的影子应错乱无序,同糅于脑府中,然而事实不然,依佛法的唯识学说,世间一切有情,各有一阿赖耶识,而各人的阿赖耶识,皆互交遍于整个宇宙,所以,通常所有记忆想像的功能,皆保存在第八阿赖耶识中,遇有机缘即可复现,因本识的执持薰习,才能保存过去的经验,明记不忘,所以赖耶具有保存记忆的功能。

  
四、 赖耶为轮回主体者:阿赖耶识是五趣四生的趣生自体, 《成唯识论》云:“契经说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识,彼趣生体不应有。”《解得密经心意识相品》说:“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赖耶为有情的生命总报体,当这现实生命结束时,赖耶是最后离开这个报体,到新生命继续而来时。于第一刹那成立生命的亦是阿赖耶识,所以前一生命与后一生命的连接,其任务确实唯有赖耶可以担当。如不承认有赖耶,生命相续的主体即不得成立,当知佛法所说的轮回,所以特别要以赖耶为主体,实因诸行无常的生死流转,如果其间没有一个负起联系任务的东西,所谓从前生到后生的生命延续,是没有办法建立起来的,但有情生命一生一生的延续,皆赖于赖耶,在这无始生死流转中,此识为暴流水般的非断非常的恒转相续,随于业力的牵引,一生一生延续,形成一生命长流。

  
五、赖耶为缚解联系者:佛法依缘起建立流转、还灭两大门,流转是生死往来,还灭是生死解脱,系缚约在生死海中说,解脱约在证入涅槃说,解除生死系缚,获得涅槃的解脱是学佛者唯一的目的,唯有达到这个目的,才能完成学佛的能事,流转、还灭与系缚、解脱,虽说有着连带的关系,但在意义上仍然有所不同:相续不断的生死现象是流转,寂灭无生的涅槃是寂静是还灭。系缚与解脱却在能所动作上说,就是缚有能缚所缚,脱有能脱所脱,当能缚缚所缚的时候,就不能获得自由,假使割断能缚,从系缚中解脱出来,这就可以解脱了。虽有这样不同的意义,但生死是系缚,涅槃是解脱,亦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因为出现世间的生命体,是五蕴的组合,但组合的五蕴,不一定要流转在生死中,不过由于爱取烦恼的系缚,为系缚的烦恼牵引,不得不在生死中流转,如以智慧通达诸法,离去爱取的烦恼,弃舍惑业所感的五取蕴身,永远离却五取蕴系缚,入于究竟的无余涅槃界,就能真正地得到彻底的解脱,故《阿毗达摩大乘经》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⑦颂中的“界”是指诸法的种子,亦即一切法所依的因体,因无始以来有这有漏诸法的种子,所以就有了生死流转的诸趣,等到将诸有漏种子灭去,就可证得清净还灭的涅槃,而这诸法种子,是摄藏在阿赖耶识中的,所以赖耶就成了缚解的联系者。

  
种子的薰习

  
赖耶之所以能为诸法缘起者,当为其薰习的意义,薰习在唯识学上占重要之地位,若无薰习之事实,则无种子,无种子则无现行,无现行则无一切异生之依正现象,亦无一切圣者之依正庄严,坦率言之,无薰习则 在因无种子,在果无异熟,亦无阿赖耶识。倘无此识,则一切法无矣。故知赖耶之所以成为阿赖耶缘起者,即由于薰习;一切众生之所以沉沦五趣生死流转者,因有此薰习;二乘菩萨之所以出生死修万行者亦因薰习;究竟成佛,圆满果德,而复展转教化有情者,皆因薰习之故。薰习通染净,通有漏无漏,由薰习而成为种子,由种子而起现行,即由薰习之原因,而成结果之现象,故宇宙万有以阿赖耶而为缘起,阿赖耶识由受薰习而成其缘起。

  
薰习在经论中、皆说为一种习气,习气即吾人常言之习惯性,此种意义,在普通之心理学上,为一种普遍的习性,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此因为薰习所成之种子心、心所之现象。故知人性之善恶,在乎其薰习之善恶,所谓转识心浪之薰习,社会环境之好坏,亦在于薰习之好坏。人生之 果欲安乐也,宜速改其不善之薰习,而易以善的薰习,社会之 果求良善也,宜速换其不好之薰习,而易以好的薰习。

  
有情界之薰习法,有薰习者,有被薰习者,此二皆在于心阿赖耶为所薰习,转识心所境界等为能薰法。由此所薰与能薰之法交互和合。种子阿赖耶者,宇宙之本体;现行阿赖耶者,宇宙万有之现象也。

  种子的现行
一切法的生起,由于阿赖耶识所摄持之一切种子,遇因缘故,而得生起,各类种子在阿赖耶识上,由阿赖耶所摄持,并非赖耶能生诸法种子,由此知阿赖耶在诸法之生灭薰变过程中,虽具有吸引之摄持力,而不能主宰诸法之生灭命运,诸法之生灭薰变,仍为诸法众缘关系。故由种子之因,而亲生诸果现象。一切法在种子位,由赖耶摄持故。种子不异赖耶,种子为赖耶之因相。现法在现行位,由赖耶所转变故、亦摄持故。现行诸法亦不异阿赖耶故,一切法之异熟现行,为赖耶之果相。宇宙万法之生灭,人类众生之差别,皆不离其因果关系,而因果之本相,又即为阿赖耶识。故就诸法种子义、现行义,可以推知宇宙人生之现象,由于阿赖耶而得实现。(由种子薰习、现行,建立一切法,建立中有身,建立因果关系。假使百万劫、所作业不忘,因缘相遇时、果报还自受。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四缘生诸法

  
一切诸法的生起,其种子由于薰变,其现行则由种子,是为赖耶缘起的正理。然诸法之起,所借之缘实不仅赖耶,因赖耶为诸缘中之重要而有力者,唯识常说为一切法之亲因缘者,故说赖耶缘起,诸法生起之缘有四种:

  
一因缘,谓种子赖耶,即一切法(色心)各自亲生自果之因,若宇宙体相,若人生心理,环境差别,皆由其自种为因缘而生,如谷子有谷种子方生谷芽等。(母不生子,因缘生故)

  
二等无间缘,谓心、心所法,前念引后念故,因此而有一切心理变化之不同。

  
三所缘缘,即是一切心、心所法所知所缘之境界现象,广义之所缘缘,谓此种种境界现象,一方面有力助生一切现象界诸法。一方面亦有力引生一切心、心所法之各种状态,故就所缘缘说明诸法。
四增上缘,一法之生,除为直接关系之三缘外,余一切间接关系,或不作关系,或逆关系者,皆曰增上缘,凡一法之生,皆借此四缘,故缘起之缘,通常指此四缘,而阿赖耶识又总摄此四缘。

袅雦趉藥膓胣鶈黦蒚룤ꪕ铧뮭럥㤲5ArticleID  ChannelID  ClassID Title ÿTitleIntact ÿSubheading ÿAuthor ÿCopyFrom ÿInputer LinkUrl ÿEditor  
因缘——心物的种子力

  
等无间缘——心的引导力

  
所缘缘——物的境界力

  
增上缘——辅助间接力

  
缘起是佛教最基本的观念、最根本的教理,缘起论认为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是对宇宙万物生成、演变和世界的本来面目的合理的论说。佛教缘起论为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缘起论的万事万物由因缘聚合而生即缘起共生的思想,逻辑地肯定世界的多样性,肯定世界的多极格局,必然提供多边合作和谐共赢的主张,也必然否定自我中心和单边主义的思维。今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贫富的分化,疾病的流行,灾难的频发如此等等都要求我们通力合作妥善解决。若能在缘起论的观念下建立起缘起共生的共识,就能在行动上采取平等协商,团结合作的态度,共同解决全球在发展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学习佛教缘起论就是要我们不断的超越,超越自我,凡是为别人着想,人际关系就会融洽,家庭就会和睦;超越人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就能达到佛所说的众生平等。用平等的心去看待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就不会有狂捕乱杀;放弃对自然贪婪的攫取,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尊重一切生命,关爱自然,使一切有情处在相依相存之中,就不会破坏人与自然的亲和。善用佛教缘起的法则来指导现代社会,则可以净化人心、净化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缘起论最好的表达形式是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一法则反映在伦理方面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十二因缘所阐述的三世两重因果、阿赖耶识所阐述的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强调了因果相连,要求人们必须对自已的行为负责,必须考虑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告诫人们恶因必然导致恶果,也必然会给自身和社会带来恶报,提倡作善因以给自身和社会带来善果,鼓励人心向上,人心向善。这一思想有利于个人道德的操守、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