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红尘寄语】拯救远逝的“孝道”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刘 涛
  9月10日网上出租“孝心”,这样介绍“孝心”商品:最好是在同一个城市,可以给您倒茶陪您聊天,说顺心的话给您听,还可以给您捏背揉柔脚。

  
出租孝心价格高达每天1000元。还配上一段广告词:假如您的儿女对您不孝顺的话,假如您想感受一下孝顺的话,不妨租个孝顺的儿子试试。

  
当事人告知他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孝道”慢慢消失的社会话题。当即就有不少人质疑,几乎所有的评论都表示:“孝心也能出租吗?这分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恶搞”。认为出租孝心只能买到一种高级家政服务,不可能让亲人感受到亲情,体验不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感觉。[《楚天都市报》2006年10月1日]

  
“孝道”,是中华民族维持家庭亲和力、增加民族聚合力的精神瑰宝,孝道是家庭亲情的无声传递,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只有家庭和睦,以孝治家,整个社会才能稳定发展,和谐共处。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对父母不孝的人要远离,不宜深度交往。倘若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能孝顺的人,一个不会报恩、感激他人的个体,怎么对他人会又有什么真情实感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弘扬孝道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孝道与报恩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道德良药。湖北武汉市、孝感市每年评选出“十大孝子”,广泛树立和宣传全社会给与承认的道德楷模,享受市级劳动模范的同等待遇。

  
其实尽孝是在向父母还上一份感情债,同时是在为自己的老年“储蓄”孝道,为情感的投资增加延续的附加值,这种亲情表达方式可以一直传递下去。

  
父母榜样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善待家人,孝敬祖辈的感恩行动,无言之中具备言传身教的说服力、感染力,父母当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关心、体贴家庭每个成员,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无比的亲情。

  
中国拥有众多的传统节日,沉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内涵。清明时节、除夕之夜是亲情认同、合家团圆的时令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尊敬孝顺父母,时刻谨遵父母的教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常回家看看”,感受新时代的孝敬方式,陪同他们聊天看电视,汇报近段的工作业绩,上街购物,散步时交心谈心,传递着温馨的亲情。

  
近年舶来许多洋节日,除了商家炒作为了创造节日的巨大商机,更多的是情人节、母亲节、感恩节,已经注入人文关怀的时代色彩,携带一份珍贵的礼物,递上一声亲切的问候,才是父母和祖辈们此刻所真正需要的精神抚慰。

  
“孝道教育”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要适量增加知恩、感恩、报恩教育的道德内容,科学运用生动、形象的“孝道”感人案例,加强学生对新时代孝道的客观认识,明白尽孝报恩的道德标准,学会履行孝顺父母、祖辈的社会义务和家庭责任。

  
媒体舆论、文学艺术和影视界,应该加大对孝道方面的素材选择和形象塑造,转变现实生活淡化孝道的严重现象,引导各种年龄层次的社会群体都来关注这个话题,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道德内涵,赋予孝道报恩的全新内容和表现形式。

  
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约束每个人的孝道行为,才能处理好法律刚性规定与道德柔性协调的衔接关系,适时修订《民法通则》、《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条款,规定子女探望的次数,限定赡养的权限义务,健全老年人养老、赡养的社会保险制度,合理使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远逝的孝道问题,让尊老爱幼、孝道报恩的良好道德规范,及早及时回归到和谐社会的时代生活中。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