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佛国遗风】栖心维那-日本重源与中日文化交流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杨古城-曹厚德/文
  南宋明州栖心寺维那,因解答日本使者重源的疑义而称“天下第一维那”,此后日本重源运大木重修阿育王寺舍利殿,聘请明州工匠重兴日本奈良东大寺,移植浙东优秀的建筑、雕刻和绘画,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光彩的一页。

  
一、栖心维那与日本遣使

  
中国著名的佛学名著《佛祖统记》卷四十七记载:“乾道三年二月,日本遣使致书四明郡,庭问佛法大意,乞集名僧,付使发函读之,郡将大集,缁衣皆畏缩,莫敢应命。栖心维那忻然而出曰,日本之书与中国同文,何足为疑,即揖太守褫封,读以爪搯其纸七处。读毕语使人曰,日本虽欲学文,不无疏谬。遂一一为析之。使惭惧而退。守踊跃大喜曰,天下维那也。”

  
以上这段发生在南宋乾道三年(1167)的日本僧使到明州(今宁波市)问法的记事,既未见于宁波地方史和宁波栖心寺(今宁波市七塔寺)寺志的记载,日本方面的记载也不详。而“栖心寺维那”,由于当时仅属禅宗佛寺中东序八知事之一,位居上座寺主之下,(据《佛教文化辞典》247页)僧职不高,难以留下法名,但“四明栖心寺”即今宁波市江东区的七塔报恩禅寺。

  
据民国及新修《七塔寺志》记载,“甬江之东有古刹焉,始自唐大中十二年戊寅(858),明年辛巳(861),因寺主心镜禅师惊退剡寇,郡绅奏旌师德,请以栖心名寺,是为本寺创建之始。”而直到明洪武二十年(1387)才奏请改“栖心”为“补陀寺”,在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门外建七浮图,俗呼七塔,“七塔报思禅寺之名由此始。”

  
在我国南宋时代,实际的统治版图仅占唐代和北宋的六分之一,淮河以北已由蒙古、西辽、西夏和金人占据。川西及云南已由吐蕃和大理国所有,因此明州成为最重要对外交通门户,又是南宋朝廷的后乐园,南宋在临安建都后,明州的佛教在南宋册定的“五山十刹”中有其三。而栖心寺,位于甬江之东岸,在四明郡治内的眼皮之下,栖心寺又是太白名山天童寺名僧心镜藏奂禅师开山。而心镜禅师,据《天童寺志》记载,为南岳下四世、天童第五代住持,兼任栖心寺开山。

  
由于南宋朝廷与日本幕府(武士政权)没有建立正式的官方关系,但双方都意识到贸易于双方都有利可得,于是由宋代民间商船负担兼贸易和送达官方文书贡礼的使命。据日本夏本涉先生的研究,南宋时代大约有300余日本僧使入宋,且从南宋中期(1166—1195)起,朝廷仅留明州为市舶司,因此成为唯一正规的入宋口岸。但从南宋建立之后(1127—1166)三十九年之间,日本和南宋方面没有发现正规的商船和僧使往返,而首次的记载就在日本方面。

  
其一,日本村上博优《日中文化交流历史年表》记载:“1166年,日本京都醍醐寺重源上人从高野山下山入宋。”这一记载表明,重源上人下山渡海要做好各项入宋度谍候船准备,一般的乘船地点在今福冈的博多,在那里候船和办妥入宋文件的时间至少达数月之久,而错过了春天东南季风和洋流的入宋机会还要再等下一年的春风。

  
其二,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2006年编《重源》(日文)的年表中及日本古籍《玉叶》中,都记载“1167年,重源47岁,乘博多船入宋明州”,原计划朝拜五台山、天台山和育王山,到了明州后才知五台山是金人的地盘,由于重源持有日本幕府度谍,在明州备受当地官府关照,与栖心维那的佛法交流,使重源对南宋和明州佛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又据日本《重源和尚作善集》记载,明州阿育王山是他早已仰慕之地,重源与栖心维那交流后就拜登阿育王山,他记载“阿育王寺舍利塔,八万四千舍利塔之一,有金、银、铜护塔层层纳入佛舍利,有释迦牟尼丈六像、小像、光明变现。”重源当时见过“光明小像”。

  
重源登阿育王山时在1167-1168,(南宋乾道四年)期间,南宋由孝宗继位,政治清明,国势稳定,佛教兴盛。该年春,在阿育王山,与日本名僧明庵荣西(1141-1215)相遇,于是二位结伴同登天台山,该年荣西仅28岁。

  
该年秋天,西南季风起时,重源与荣西从天台山回到明州,正好有商船去日本,重源和荣西带着大批的浙东文化典籍、书画、经像回到日本,其中包括《大藏经》、《阿弥陀三尊像》等,而特别重要的是重源在明州结识了著名的营造师、佛雕师、石匠陈和卿、陈佛寿、伊行末等,为重源回到日本后复兴东大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日本重源与明州陈和卿复兴东大寺

  
日本重源上人离开明州十一年后,即日本治承四年(1180)五月,被称为南都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因平氏与源氏武士集团的战争,东大寺、兴福寺、元兴寺等被大火烧毁,废墟狼藉。千余军士和平民丧生于大火中,日本举国上下为此而震惊和哀伤。日本奈良是公元710—794年期间的都城。日本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模仿中国唐代唐高宗和武则天造洛阳龙门大佛和白司马坂大佛之举,于日本天平五年(743)动用举国的财力和人力,建成了总高18米的卢舍那大铜佛,大铜佛面部长3.23米,眼睛长1米,耳长2.5米,手长3.5米,总重量155吨,中国的高僧和工匠也参与了设计和铸造,还同时建造雄伟无比的世界上最大的大佛殿与世界上最大的铜佛互相辉映。

  
公元840年,中国的白司马坂大铜佛与大佛殿被毁后,日本的东大寺及大铜佛成为全世界的稀世珍宝,而1180年的东大寺佛殿焚毁,大佛头手落地,为此,日本天皇诏“诸道告示商议对策复兴”。治承五年(1181),天皇诏命藤原行隆任建寺修佛官,敕命日本铸造师10余人,筹划复兴事项。但铸师们以“岂能人力所为”,表示无能为力,于是朝廷中人想到了“三度入宋的重源上人”。

  
天皇敕命重源上人为东大寺“大劝进”,主管建寺铸佛资金募集和工程策划。重源到任后,据说梦文殊菩萨现身,坚定了信念。不久,重源请到了明州营造师陈和卿、陈佛寿、伊行末、六郎等七位工匠。日本的《东大寺续要录?造佛篇》中记载道:“寿永元年(1182)七月二十三日,陈和卿在大佛殿(废址)前计划”。“同二年(1183)四月十九日,大佛头部铸造开始,陈和卿偕弟陈佛寿等七位宋朝工匠及草部是助以下十四位日本铸佛师参与”。

  
据记载,重源与陈和卿等主持,大佛后筑一座山,山上设大炉三口,炉口宽一丈(3.3米),高一丈,炭火熊熊,熔炼铜汁时有雷电之声,兴福寺别当觉慧法师诵经祝祷,前后共十四次,偶有铜汁漏出,僧俗奔走消火,终于铸成,(据《东大寺续要录》等)。

  
日本寿永三年(1184)日本平氏武士部落败走,源赖朝确立为首领,以为神佛有助,捐黄金千两,又赠米万石、绢千匹。元历二年(1185)大佛落成开眼前,重源将明州带入的佛舍利纳入佛体,紧接着是大佛殿的重建等一系列更为艰苦卓绝的营造工程。

  
日本文治二年(1186),白河法皇敕命将高野、伊贺、播磨、渡边、备中等国内七处建造了东大寺别所,用作伐木、采石、取土烧窑的工程作场,此后重源与陈和卿往返于东大寺与各别所之间。
四年之后的日本建久六年(1190)十月十九日,大佛殿上梁,佛殿高达52米,主梁直径1.5米,大殿内能容纳宁波的天封塔(重建后天封塔高51米)。

  
又过了四年,大佛背光铸成,陈和卿等偕日本造佛师定朝、运庆等又合作为南大门(中门)雕造了佛菩萨及护法天王,宏伟的南大门为带有日本风味的大佛样建筑,重檐五开间,高宽深各约30米。而在南大门的二廊,著名的明州石匠六郎用明州西乡产的梅园石,雕刻了一对高达二米的石狮子,日本人称为 犬。

  
又据日本《东大寺造立供养记》碑记载:“同年,中门的石狮子像,大佛殿内胁侍像,四天王像等,由宋人六郎等四人造佛座,石材选自本国内及宋朝输入。

  
又一年之后(1196),大佛殿落庆,源赖朝与数万兵士和民众参与,75岁的重源上人获“大和尚”号,陈和卿等明州工匠也受到了封赏。

  
三、浙东优秀文化的广泛移植

  
公元1168年与重源和尚一起从明州返回日本的明庵荣西,在1187年再度到了明州,这次他从明州登陆之后到了天台山,并随师虚庵怀敞回到了天童,一住就是5年,成为天童寺临济禅法第53代传人,1191年回国后开创日本禅宗临济禅,还将浙东种茶和饮茶之法传到日本,日本文化史一直认为他是最早将茶文化传入日本的“茶祖”。

  
二年之后(1193),荣西为报恩于祖庭,运来大木重建天童寺千佛阁。荣西重建天童寺千佛阁之举,促进重源上人实施重修育王寺舍利殿之愿。又过了三年(1196),而该年,重源已7袅雦趉藥膓胣鶈黦蒚룤ꪕ铧뮭럥㤲5ArticleID  ChannelID  ClassID Title ÿTitleIntact ÿSubheading ÿAuthor ÿCopyFrom ÿInputer LinkUrl ÿEditor Keyword6岁了,重源运来大批大木重修舍利殿,其中包括“金刚柱四根,虹梁一条,自刻木像二件及其他板木等,香草木像供奉落成后的阿育王寺舍利殿。”

  
公元1197年,77岁的重源大和尚在东大寺别所兵库县净土堂建成后,将从明州请来的《阿弥陀三圣像》请入。在重源79岁至86岁(1199-1206)期间,重源主要完成东大寺南大门上梁,重塑护法金刚等,他终于耗尽了最后的心血。1206年,中国佛教净土宗善导大师—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门下的上座弟子重源大和尚终于完成了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宋代文化的热心移植,他安然圆寂之后,由荣西和尚接任“大劝进”之职。他继续按宋代格式建造了禅宗式样的钟亭、七重塔及其他佛殿。公元1215年,曾二度入宋明州移植中国临济禅法和中国茶道,又移植明州禅式和天竺式建筑,成为继重源以后又一位中国文化的热心移植者。

  
又隔了一年(1216)鎌仓幕府的首领源实朝在一次接见宋人陈和卿等工匠时,又再次对明州工匠给予嘉奖,其中有实朝征战时穿用的甲胄、金鞍及马三匹、金银和一块土地,但陈和卿等除了马匹以外,其余都施舍给寺庙。

  
又据记载,在源实朝与陈和卿宴谈时,陈和卿说实朝是明州阿育王山长老转世。与实朝梦中情景相符,为此实朝拨金请陈和卿建造了可乘60人的入宋渡海船舶。该年十一月,船成。过年之后在试航时遇风浪触礁,船沉没后渡海之念从此了断。但实朝对于阿育王山的向往是从重源和荣西入宋之后一直没有间断。公元1219年,实朝被杀之后,他的后裔仍希望满足实朝生前之愿。公元1223年,日本道元禅师入宋时,曾专程到阿育王寺寻找埋骨之所。又过了25年后的南宋淳佑十一年(1251),日本心地觉心入明州,携带实朝的遗骨朝拜阿育王山乌石岙,这里曾是著名的阿育王舍利涌现处。“师(心地觉心)于此山,建一宇堂,安日本将军实朝遗骨于等身观音像肚内。”但可惜这些遗存至今无迹可寻。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明州作为南宋最重要的门户,自日本重源与栖心维那为启始,继之有荣西、道元、心地觉心、闻阳湛海、辨圆圆尔、俊仍等日本求法僧以及明州传法日本的兰溪道隆、寂圆、无学祖元等高僧,开创了南宋文化大量移植日本的新篇章,而这一移植一直持续了近百年之久。日本东大寺工程结束之后,明州陈和卿等工匠有的功成返国,但有的仍留在日本,并将南宋文化与日本民族文化相融合。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参与东大寺营造的数千日本工匠,学得了重源、荣西及明州陈和卿等移植的禅宗式、大佛样式和天竺式建筑。著名的日本镰仓大铜佛高11.3米,“系公元1252年由南宋工匠们采用陈和卿传入的铸造技术铸成。。”南宋的优秀文化在日本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繁衍,有不少如今还辉煌在日本的土地上。

  
2006年是日本重源大和尚圆寂800周年,本文已志纪念,并纪念为中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而做出贡献历代先人,他们的功绩永载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史册,并为此而炳辉千秋。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