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清莲飘香】《金刚经》中的“无住”精神(连载一)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孔祥军(山东)
  一、何谓《金刚经》?

  
众所周知,《金刚经》一卷是《般若经》六百卷的精华所在。其思想深刻圆融而文字简洁优美典雅,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极大。有人爱其文字之优美,而去读诵;有人喜其哲理丰富,而进行研讨;至于那些禅修者,更视《金刚经》为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成佛之圭臬。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以致于几千年后的我也有机会读到它。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思就是以金刚般的智慧到达彼岸。“金刚”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金属,能断万物,所向披靡。般若是梵语音译,意为大智慧;梵语波罗蜜,译成中文包括两个意思。一是过程义,是指我们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称曰波罗蜜,从这个意义上,古人译曰“度”,六波罗蜜又曰六度。一是究竟圆满义,是指一件事情彻底成就了,称曰波罗蜜,从这个角度,古人译曰“到彼岸”。就是摆脱烦恼,到达彼岸。因此,《金刚经》经名的含义就是以金刚般无坚不摧的大智慧斩断人生的种种烦恼,到达清净的彼岸。

  
《金刚经》主要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来启迪修道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修得正果。相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由其弟子阿难回忆诵读的。在所有的佛经,以及后世菩萨高僧大德们的著作中,《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

  
二、人生的大问题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虚妄自心?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这其实是所有的科学想要解决的人类的终极问题,是需要每一个人都仔细想一想的。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佛经中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称为欲界,将人类的基本欲望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生活在欲界的每个人,无不沉溺在对五欲的强烈希求中。

  
财欲:是人类对财富的需求,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的一切努力都在围绕着钱财奔忙。

  
色欲:主要是指对异性的需求。

  
名欲:是对名誉地位的希求。

  
食欲:是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睡欲:是人们对睡眠的需要。就平常的人来说,每天要睡八小时左右,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通常情况下,五欲中又以食欲、色欲最为突出。孔子曰:“食色,性也。”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焉。”也就是说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欲望中最大、最根深蒂固的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不可能达到完全没有欲望的,因此怎样驾驭自己的欲望,是一种大智慧,是提高自身生存质量的大智慧。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要实现自己的心灵宁静,还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其实佛学是人学,是心学,是关于人生智慧的哲学。人生在世,有许多疑问和困惑,会给人带来许多痛苦和烦恼,如何活得更快乐、更充实、更安心,在人自身能力感到无所企及的时候,往往会想要借助于神的启迪和保佑。但是佛教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佛,不需要求神拜佛,要求就求你自己——就是通过参悟,启发智慧,感悟生命,不断寻找更高层次的生存智慧和力量,实现自己心中的潜能。这其实和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

  
三、烦恼从何而来

  
什么叫烦恼呢?烦者烦闷、烦扰,恼者恼乱、恼热,能令心烦作恼,故名烦恼。烦恼有两大类,最基础的是根本烦恼心所,计有六位,名称是贪、瞋、痴、慢、疑、恶见。现在简要叙述一下:

  
一、贪心所:贪即是贪欲,贪以染著为性,与情欲的爱,欲望的欲是同义语。染是染污,著即执著,执著于我及我所,对于五欲六尘执持不释。

  
二、瞋心所:瞋者瞋恚,与无瞋相反,瞋恚心能令身心恼热,对家人、同事,一切众生,轻则谩骂,重则损害他命,甚至于伐城伐国,喋血千里,莫不由瞋心而起。

  
三、痴心所:痴是愚昧不明,事理颠倒,因果迷乱。痴又称为无明,无明即迷昧不觉,对世间道理及佛法义理迷惑不解,由此引起种种烦恼,导致造下恶业。

  
四、慢心所:慢者傲慢,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自尊自大,轻举骄傲,不知谦卑,轻蔑他人。

  
五、疑心所:对佛法怀疑不定,曰疑。

  
六、恶见心所:恶见又称不正见,也就是邪见。如边见、断灭见、空见等等。

  
佛经中称有八万四千烦恼,包括欲界烦恼、色界烦恼和无色界烦恼。三界内,不同的生命层次又具有不同的烦恼。其中,根本烦恼为以上六种,它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温床;随烦恼为二十种,随根本烦恼的作用而生起。

  
(未完待续)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