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随缘说法】慎言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张阿莲

  言语是一个人在世间与外界或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工具。赞叹、温柔、鼓励和中肯的言语,通常有着一种积极的作用,令听者心生欢喜,充满信心和希望。而谎言、辱骂、诽谤和不当的言语,通常会令听者产生烦恼,心情恶劣和消极的思想甚至会做出偏激的反应。

   前不久我就听说了一件因为说话不当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事情:有三个年轻人一起在公园的湖上乘船游玩,其中小张和小王是一对情侣,刚刚闹过矛盾,而小李则是小张的好友。因为大家素来都很熟悉,所以乘船的时候就在一起说笑起来。当时小王由于是负气,而她的男友小张一直对她爱理不理,所以很不高兴。小李为了缓和气氛,就和小张一起晃起船来。小王便说:“你们不要晃船,再晃我就跳到水里去。”小李听她这么一说就开玩笑地说:“你跳啊,如果跳下去小张肯定会救你的,你还给了他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了呢。”没想到在他这句话说完之后不到两分钟,丝毫不会水性的小王竟然真的从船上跳进了湖里。而小张、小李虽然先后也跳水去救她,但终因湖水太深,两人又没有救人的经验,如果不是公园救援人员赶来,可能他们也会和小王一样溺水而亡。之后,小王的家人将小李、公园管理处等告上法庭,法庭调查后认为导致小王投水的诱因是小李的那句死玩笑话,故判他负百分之十的责任,赔偿其家人两万余元费用。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某种场合下,言语不慎将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恶果。而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说,言语不慎可能导致危害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故儒家有语:“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

   佛门基本戒律有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包括身、口、意三部分——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中身业和意业各占三项,而口业却占到了四项,由此可见口业的重要性。因为身业的杀、盗、淫多是由言语不当引起的,而意业的贪、嗔、痴也是通过嘴巴体现出来的。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语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恶真诚虚伪,若起心是善,是清净心,所谓“无欲则刚”,则虽是忠言逆耳,却是良药苦口,口行无畏布施,其道德正气能震撼天地,摄受众人,使人离恶就善,功德不可思议;若起心是恶,动之以口,发出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纵是谄媚逢迎,颠倒是非,终将尝到恶报,故《四十二章经》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所谓两舌,《诸经要集》云:“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深重,堕三恶道中,唯得敝恶破坏眷属。”

   通俗点说,两舌就是在他人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总有人喜欢捕风捉影,搬弄是非。在人前不动声色,暗地里打小报告,散布谣言。诸如婆媳之间闹矛盾,两舌的人就会在婆婆面前说媳妇的坏话,然后又在媳妇面前说婆婆的坏话,结果导致婆媳矛盾越闹越深,及至成仇。这种人心地险恶,常常唯恐天下不乱,而面对经其口而起的祸端他还会幸灾乐祸,但是总有一天,是非会被澄清,事实真相也会大白,两舌的人再怎么做也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被大家原谅,结果导致被众人所厌恶,而且都会像躲避瘟神一样避着他。

   对于这种人,我们只要记得“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就一定能够把他认出来并加以防范。

   恶口,即是出言不逊,伤人自尊。

   恶口的人,通常是没有什么修养的,并且极其自私自利。这种人在开口前不会考虑自己的言语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而是恣意放任自己的口舌之快。

   记得有一位邻居小赵,常常开口闭口“他妈的”,不管是谁和他说话,总喜欢自称“老子”。后来有一次他相亲,对方是个很温柔而美丽的女子,小赵一眼就相中了。于是让他的母亲给对方倒水,没想到,母亲一不注意,热水溅到了女子的手上,小赵于是脱口而出道:“你他妈的瞎了?把人家烫着怎么办?”女子一听小赵这口气,不高兴地道:“你怎么这样对自己的母亲说话?”小赵陪着笑道:“不好意思,老子说习惯了。”结果可想而知,小赵的相亲是以失败而告终。谁会喜欢找这样一个粗口恶舌的人为伴呢?

   也有的人认为在自身利益受到恶人的侵犯时以言语自卫谓之以恶治恶,当不算恶口,其实不然,尽管恶人有错在先,但你的恶语相向同样会激起他更大的嫉恨,从而导致更加可怕的后果。俗话话,自己造业自己了,恶人自有恶人磨。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度他,那就不如对其敬而远之,任其自生自灭。所以佛陀涅槃时有遗教说:“遇见恶性比丘,默摒之。”

   对于恶口的报应,佛经亦云:“若以恶口骂詈,身死魂逝,坠堕三途。若堕地狱,割舌令自啖食;若堕饿鬼,口中蛆脓流出;若生禽兽,食啖粪秽,人怪其声;罪毕为人,面貌丑陋,口气常臭,唇齿皆缺。”

   而口过中又以大妄语罪所得恶业最深。大妄语如未证说已证得,未成佛说已成佛等,为博取信施供养,求名闻利养等而说,不仅害人修行走错方向,更障人法身慧命,故受堕地狱的果报。

   妄语的人通常爱撒谎,且喜欢不懂装懂,常常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妄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智慧不够,导致知见不明,贡高我慢。很少有人会说自己认为不对的观点,都是觉得自己的见解很英明或者独特才旱显示于人前。俗话说:“我慢之山不流法水。”而古往今来,因为说错话而招致灾祸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古代政治斗争中,党派林立,说话稍有不慎就会大祸临头。现代社会因为说错话,说不当的话,说不负责任的话而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和结果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不要以为仅仅是一句话而已,一句不适当的话却可能给你带来不希望的改变或是结局。因此,说话要慎重。我们应当时时保持一颗谦卑心,恭敬心。时时反观自心,不向外求,这样就可以少说很多妄语。
口过中最后一过是绮语,就是类似花言巧语的轻浮言语,以及取笑他人或者形容不当的言词。

   有一个童话故事说某个人告别喜欢取笑别人,每每和谁在一起总能找到取笑别人的理由,而且还自以为很幽默。一天他和花生、番茄一起走在路上,不巧的是,一辆马车驶过来,从花生的身上压了过去。这个人看到后哈哈大笑,形容花生道:“花生饼!”这时很不巧,又一辆马车驶过来,从番茄的身上压了过去。这人又哈哈大笑地嘲笑番茄道:“番茄酱!”没想到,第三辆马车又驶了过来,并且从这人的身上压了过去。这回花生和番茄一起不无讽刺地看着人说:“人渣!”

   故事说明绮语是一种恶业,那些言谈向来喜欢绮语的人,也同样会遭到遭人戏弄和轻贱的果报。

   很多时候,自己的嘴巴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古人讲慎言,就是说人说话要多加考虑,切不可信口开河,不知深浅,没有轻重。一个人说话前应该三缄其口,应该说的话则说,不应该说的话绝对不能说,这看似十分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可以说,会不会说话关系着事情的成败,个人的安危,人生的命运。

   说话是学问,会说话更是学问。一个受人喜欢的人,别人夸奖他时往往说这个人会说话。可见,会说话不仅是一个人的优点,还是对一个人为人处世有方法不莽撞的褒奖。相反,不会说话往往会犯下错误,祸从口出,言多语失,招来别人的反感,有时候还会因你的言语过失而给你带来沉重的打击。

   八正道中之正语是修道法门之一,正语即是由正见透过正思惟而表现于俗谛中,不仅是说正言、善言,更说宇宙人生的真理,如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尽无数众生,为迷途众生点一盏无尽明灯,照亮娑婆世界的黑暗。所以,要说就要说好话,说正语、善言,既是说法布施,又能圆满周遭事物,广结善缘。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将礼义廉耻等伦理道德恢复、提倡,使心性回归善良、真诚面;用仁义、道德作为立身处事的根本,从反省检讨自己的身口意做起,建立好的良知良能,不迷于外在的财色名食睡,进而帮助、利益他人,则人生方能走向光明道路。

   俗语也有言:“点到为止,游刃有余,宁可不够,不要过头。”在言说中,要能知应对进退,一切适中合宜,则为人处世方能圆满,俗谛圆融。日常生活中,要能做到多说爱语,真诚关心别人,而不只是流于客套,还要多说成就人的话,而不只是对别人的缺点横加指责。在说话时,要注意说话的语音和语调,眼神注视着对方,用谦逊柔和的声音,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要常能觉察、觉照自己的言语、动机,以说善语、鼓励之语、正语、真实语、佛法真理等,代替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精进用功,则人生必然处世无碍,事事吉祥平安。

   《华严经》云:“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在心念无法远离贪、瞋、痴妄想无明时,更需修善以摄恶,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一句善言即是行善布施,即是止一恶念,断一恶行。

   如果三思而后还必得要言语时,那么就请你一定要谨慎自己即将出口的话语。人若能从一字一语的外相中,磨炼自己断恶修善之言说,则日行功深,即能转识成智,如此即可达到言无虚诳,则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境,即与道相应。到那时则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现,最后也必然成就其道业,利乐众有情。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