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报恩论坛】原始佛教的忏悔思想(连载一)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圣凯法师
  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俗话说:“人非圣贤,敦能无过”,关键在于能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与过失。我们对圣贤的崇敬,可以跪拜在他们的脚下,表达自己的虔诚与恭敬。但是,我们是否有勇气跪倒在自己的脚下?这并不是把自己作为敌人或被自己打倒,这是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过错,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能够真正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最后,我们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安安心心走在明天里,能够过着无悔的人生。
   

  
当我们稍懂人事时,我们知道自己的错误会带来别人的斥责,于是我们在掩饰自己的过错,学会了撒谎,过着心惊胆怯的日子。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人生,敢于面对社会,能够反思自己的勇气。忏悔就是一种勇气,只有把自己毫不留情地层层剥开,坦坦荡荡地把胸襟敞开时,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忏悔者没有胆怯,因为对生命的真诚,对自己负责,是一种高尚而又坚强的勇气。
   

  
往昔的岁月如静水般流逝,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只能生活在当下,而且面对着未来。我们从儿童的天真与纯洁中,逐渐地失去了“本真”的自己,于是我们被种种虚伪的颜色所包围。佛陀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们的人生是一种有“缺陷”的人生;其次,能够真正反思自己、反省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里保持着一颗警觉的心,观照每一念的当下;最后,我们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和那灰色的过去说“永别”,不会重覆前辙。
   

  
是啊,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少年时的无知,曾经杀死很多只青蛙,而且自己还吃过青蛙肉,每每想起此事,自己的胃便是无端地恶心,仿佛有无数只青蛙在里面跳动;偷过邻居家的地瓜;为了使自己能够有钱去租武打小说,骗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生活费就是需要多一点,唉,纯朴的母亲哪知道自己的孩子会骗她啊,自己又哪里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艰难!长大后,为了自己的私欲,因为自己的贪、嗔、痴,不知说了多少谎话,欺骗自己,欺骗别人……
   

  
所以,忏悔是内心觉醒反照的工夫,“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清醒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罪业。有时,这种反省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在总结人类的经验,用一颗真诚的心,坦诚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那怕是千百次摔倒,也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有时,我们可能一时冲动而盲目自大,其实我们非常渺小,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风雨与岁月,随时将带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忏悔不是让我们生活在悔恨中,而是让我们过着无悔的人生。
   

  
可能因为我们的年轻,更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如果我们年老时,您知道吗,您看过许多老人老泪纵横时的痛心反思,那是多么的心酸!我们的生命非常脆弱,我们无法承受生命中的许多负担,尤其是愧疚与不安。
   

  
一切内心的观照,是为了自在。
   

  
有时,我们在回忆我们以前的过错,在一次次忏悔中,我们在不断成长,生命会从此不平凡与寂寞。当我们在忏悔时,我们放下了过去的自己,一切的煎熬与不安都会放下,于是超越了自己,不断地前进。虽然,有时别人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但是我们自己原谅了自己,从此走向新生与繁荣。
一切的忏悔,都是为了无悔。
   

  
忏悔,不仅是流露自己内心的歉疚和羞愧,更是展示生命的纯洁与无染。把尘埃与虚饰一同拂去,让真我显示无与伦比的光芒,这是一种曲折而又伟大的过程。从悲剧与噩梦中走出的人们,在经历了这种跪倒在自己面前的反思过程之后,自己将恢复本来面目,将是一个“本真”的自己。
   

  
所以,忏悔不但是一种勇气,更是认识罪业的良心,是去恶向善的方法,是净化身心的力量。忏悔是法水,洗净罪业;忏悔是船筏,运载众生到解脱的涅槃彼岸;忏悔是药草,治疗烦恼百病;忏悔是明灯,照破无明黑暗;忏悔是城墙,摄护身心六根;忏悔是桥梁,导引通往成佛之道;忏悔是衣服,庄严菩提道果。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肯认自己是罪恶凡夫,从而能够去恶向善,这是最伟大的自知;同时,又能够信仰自己的清净佛性,有成圣成贤的信心与勇气,这是最伟大的愿望。所以,有自知者的愿望,才是真信切愿;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根机,不能肯认自己的罪业,则我们的愿望就有可能是盲信瞎愿。所以,忏悔与佛性,自知与愿望,二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够使修道者从忏悔走向无悔。
   

  
因此,宗教修行生活都有这样的信念:现实的世俗世界都是不完美的,在世俗生活中,人的精神和灵魂总是受到罪恶、无知、物欲的污染和系缚,都会由于罪业而得到恶报,或者在生死苦海中轮回,或者受到上帝的惩罚,死后进入地狱受苦受难。所以,“忏悔”是宗教修行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大宗教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忏悔”的修行活动与仪式。
   

  
佛教的“忏悔”首先来源于印度的宗教与文明,佛教吸收了早期婆罗门教的许多修行方式,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考察来自早期印度的婆罗门教对罪业与忏悔的看法。原始佛教对婆罗门教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佛陀将“忏悔”引入僧团的戒律生活中,使忏悔成为了持戒清净的保证与前提。同时,在修行生活中,忏悔业障是入道的前方便,同时忏悔的对象亦在逐渐地扩大,忏悔的功能与方式亦在逐渐增多,于是念佛、持咒等其他修行方式亦具有了忏悔的作用。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般若性空思想与忏悔相连接,于是“罪性本空”与“无生忏”,成为大乘佛教忏悔思想的最大特色。
   

  
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礼”文化对佛教的“忏悔”给予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祖师根据各种经论,编集了各种忏法,对印度佛教原有的“忏悔”思想与仪式再进一步地融合、提升与创新。忏法的制作与实践,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在当代佛教的宗教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忏法给予现实意义的观照。
   

  
“人心不古,世道衰微”,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地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而我们的社会风俗道德却在衰退。打开电视新闻、翻开报纸,媒体所报导的多是负面的消息,杀、盗、淫、妄,实在易于感受到这股恶业的气氛。同时,我们在招感恶业的果报,生存环境的退化,空气质量的下降,生态平衡的破坏,奇症怪病的层出不穷……恶业在我们的生命境界中,其实随时已在不定时地逼迫着我们。
   

  
儒家讲:“羞耻之心,人皆有之。”拥有一颗惭愧、羞耻的心,披露我们的恶业,积极地净化我们多苦多难的身心,才是面对恶业的正道——忏悔。
   

  
(未完袅雦趉藥膓胣鶈黦待续)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