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塔报恩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自古即为浙东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与天童寺、阿育王寺齐名。寺院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148年历史。七塔禅寺总占地面积133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40余平方米。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前后分为五进院落布局,为典型的佛教禅宗伽蓝七堂制。寺内并保存有唐代开山祖师心镜禅师舍利塔、2口宋代大铜钟、清代石刻五百罗汉造像图、乾隆版大藏经、梵文贝叶经,以及“栖心一览”文物室所藏各种珍贵文物等。
为了挖掘七塔古寺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寺院古典建筑规格,为行将收回的寺院西边土地进行整体规划论证,七塔禅寺住持可祥大和尚主持召开了“七塔古寺应该如何修建完善”专题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就七塔古寺现有古建筑的特点、存在的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保护修缮,西边土地初步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加强宣传以 扩大七塔古寺的知名度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讨交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七塔禅寺历史悠久,为唐代古寺,文化积淀深厚,在佛教界影响甚大。寺院深处闹市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十分优越,全方位发展的空间很大。尤其是最近几年按照传统规格进行的“修旧如旧”维修,很有必要,工作很有成效。“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所珍藏的各种文物,系寺院原来收藏保存至今,还有一些为近年来可祥法师等斥资从各地搜购,其中不乏精品。
专家认为,按照七塔古寺的现有规模以及其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物价值,完全有资格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针对寺院西边土地建设规划,同时为了使寺院现存古建筑、文物更具传统特色和历史文物价值,扩大七塔古寺的影响,为社会人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关专家学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寺院管理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七塔寺西侧即将收回的4000余平方米土地,建设方案应认真研讨论证。在规划布局上,要做到传统化,与中轴线古建筑相呼应,形成一体化;应该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讲究中轴线、副轴线,进行功能区集中规范分类,设立隔离带、防火墙,将佛事活动区与居住区分开等。功能规划应按佛教临济宗规格进行设计,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有文化底蕴。
2、寺院西侧计划建“垃圾中转站”一事,应与政府主管部门再进行协商。垃圾站如果放在闹市区,尤其是紧靠重点寺院,很不雅观,既对周边环境卫生造成一定影响,又严重影响到千年古寺的清净庄严,影响其旅游开发价值,对寺院今后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利。
3、七塔寺的历史沿革,要多方考证。如宋、元、明、清几代历史不是很清楚;七塔寺的名称、七塔来由等应该再研究、再挖掘;要把寺中文物收集起来,请专家鉴定一下,尤其是开山祖师舍利塔,是否大塔包小塔,是否有塔铭等。
4、从《七塔寺志》上老照片看,寺院老钟楼飞檐的手法非常高明,整个飞檐几乎直立起来,飘飘欲仙,有飞翔之感。这是南方建筑的典型特点。现在钟楼较老钟楼的飞檐要低,缺少这种味道。下次维修时,应该按照历史原样,对钟楼和鼓楼飞檐进行修复,使之更有气势,更有味道。这些小地方很关键。
5、下次修缮时,在适当位置要加些彩绘以恢复(清代)最后一次大修的原状,使七塔寺更加绚丽辉煌。
6、对七塔寺历史文化要进行充分挖掘研究,对七塔文化要加大宣传力度,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使七塔古寺全面走向社会。
(此文原载于2005年10月21日《中国文物报》第二版新闻版“读者来信”栏目)
(作者:罗哲文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ICOMO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马瑞田系原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北京古建彩画艺术研究会会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