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七塔禅韵】《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序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可祥法师

《报恩文化论坛——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序

 

随着国家创建和谐社会工程的开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欢迎,成为当前民族发展的精神向量。和谐是佛教本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圆融无碍、自我完善、共同圆满的理想境界。借着党和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和风”,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积极响应,就如何挖掘、宣扬佛教理论中的“和谐”成分,促进佛教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讨,举办了各种论坛、研讨会。如2006年在杭州及舟山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即是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与会数十国佛教领袖云集浙江,极一时之盛!2008年为七塔禅寺开山1150周年,千载机遇难逢,全寺常住乃借庆祝纪念活动之机,召开“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得到了教内外高僧大德和学者教授的积极响应,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效果比较理想。

佛教驻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构建理想的人间社会,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佛教驻世的载体,最主要的是寺院,是传承着佛教文化、集中了修行办道者的道场,自然承担着宣扬法化、奉献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寺院道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周边信众人数的多寡,常被区分为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前者多在名山大川、乡村幽谷等处,远离人群,环境清静,利于修行;后者身处闹市,条件便利,人气集中,适于弘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建,不少乡村山林寺院逐渐转化为都市寺院,使得都市寺院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并强化。相比较而言,都市寺院由于长期深入社会民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都市发展的见证,化正导俗的道场,还是传播传统文化及对外交流的窗口,是现代社会弘扬佛法最重要的地方。

七塔报恩禅寺自唐代开山伊始,一直雄踞甬东,毗邻三江口古渡头,长期拥有旺盛的人气资源,成为大江南北来“东南佛国”朝拜者及海外参学着的首访之地。改革开放后,随着宁波城区不断东扩,乃至“东部新城”的启建,七塔道场在主城区所处地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使得都市寺院的特性日益彰显,作为主城区最大的丛林道场,独秀浙东佛国。近年来,七塔常住充分发挥都市寺院的优势,不断发掘寺院文化内涵及潜力,加强文化、弘法、基建、慈善、交流等建设力度,为社会作出了一些贡献,取得了一定成绩,引起了佛教界、文化界及社会各方人士的关注与赞赏。如何更为广泛地听取、吸纳相关专家、行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动本寺各项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寺管会众执事一直挂怀的愿望。于是,在20081019寺庆之时,七塔常住抓住此大好良机,在东港喜来登大酒店召开了首届报恩文化论坛,就“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专题进行集中研讨,可谓双喜临门,盛况空前。

本次报恩文化论坛,得到了惟贤长老、戒忍大和尚、觉醒大和尚等教界高僧大德,黄心川、方立天、楼宇烈、杨曾文等文化界著名教授学者,乃至日本、韩国佛教友人的积极响应,与会者达200多人。论坛共收到39篇论文,共40余万言,洋洋大观,令人喜不自禁。而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发言,各抒己见,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叹未曾有。本书所收集者,即为此次论坛上交流的论文,以及相关的讲话、开示等,为研讨会的成果与结晶。

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紧扣研讨会主题的作品,与会者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成为此次论坛的重点与亮点。开幕式上,黄心川老教授率先肯定了七塔禅寺举办这场研讨会的意义,认为“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很有现代性与前瞻性,抓住了当前佛教与未来佛教发展的热点,从中可以看出举办者的睿智眼光以及佛教承担意识。随后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寺院设在城市中的好处:一、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二、城市人才集中,寺院在此可找到所需之才,亦可藉此扩大佛教影响;三、城市信息灵通,各种信息可供选择等。随后,方立天教授就都市寺院的功能、作用及其应该把握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高屋建瓴式的指导讲话,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意义。他认为,“都市佛教,是联系广大市民的重要的社会纽带和桥梁之一,是某些市民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托,也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本”;“都市佛教的活动与功能,集中到一点,就是有助于市民精神世界与世俗生活的关系的协调、平衡,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都市寺院的作用,集中到一点,就是有助于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识,提升市民的人文素质。在我看来,这是都市寺院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都市寺院对都市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杨曾文教授在论文研讨中,首先对七塔禅寺举办此次研讨会的意义表示肯定,“相信对都市寺院加强自身建设及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奉献,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随后从寺院的发展变化、新时期寺院的宗教、社会、文化功能等方面入手,逐层推进,探索到都市寺院的优势,从八个方面标示出努力方向,强调都市寺院应充分利用并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主动创新精神,争取为和谐社会创建作出更大贡献。文章论证严密,义理丰赡,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觉醒大和尚交流的论文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佛法原理以及上海佛教界近年来的作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创建和谐社会号召的英明,“八荣八耻”观念与佛教道德规范的互通,通过实践论证了创建活动的切实可行,佛教界人士,尤其是都市寺院四众弟子,在创建活动中可以大有可为,由此亦可以使佛教所倡导的“济世利人的道德规范、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净恬淡的精神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等”得到不断充实并发扬光大。在这方面,其他一些教授学者也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如刘元春教授的《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三题》,徐文明教授的《都市寺院如何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陈永革教授的《“即佛行是佛”:从人间佛行看都市佛教的菩萨行》,谭世宝、胡孝忠教授的《大乘报恩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都市寺院为中心》等等,都对如何办好都市寺院,使之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显著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具有一定的义理启发及实践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及创建活动中作为借鉴参考。

其次是与七塔禅寺相关的论文。部分学者从七塔禅寺的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佛学理论研究、史实考据、史料价值评估等,史学互参,理事圆融,充实了七塔报恩文化内涵。如黄夏年研究员的《人间佛教的践行——以宁波市七塔禅寺为例》论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黄夏年老师是七塔道场的忠实护法、拙僧的老朋友,近几年来为寺院建设出谋划策,提供了不少宝贵建议,尤其是发起编辑、出版了《七塔寺人物志》这一中国首部寺院人物志书,为七塔文化积淀锦上添花,作出了一定贡献。因为对七塔古刹的熟谙,其文章既有高度又有内涵,论述有理有据,资料丰富,纵横自如。文章对七塔禅寺创建1150年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系统剖析,得出两条结论,即践行“人间佛教”理念的两点建议:“一是寺院要制定正确的管理目标,在传统的寺院管理模式基础上,引进现代管理思想,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特别是将制度性建设作为管理的基础,把现代法治思想引入寺院的管理体系,依法治寺,民主管理寺院。二是寺院的领导人要具有现代素质,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佛教理论知识,用佛教的理念和教义思想来作为工作的理论依据之外,特别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懂得一些佛教以外的知识,尤其是现代管理知识与科技知识。同时还要有比较超前的意识,特别要重视和关心时代潮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指导寺院工作,保证不被社会淘汰,与社会同步前进。最后要采用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思想,做细致耐心的工作,学会善于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处理好人际关系,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这个结论性建议,无论对于创建和谐社会大业,还是七塔道场未来的建设,乃至于其它寺院的发展,都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此外,如邢东风博士的《宁波七塔寺相关史实考略》,冯国栋教授的《心镜大师生平考述》,徐孙铭教授的《七塔寺高僧对生死的体悟及其对都市佛教生命关怀教育的启示》,曹刚华教授的《永恒的记忆——〈七塔寺志〉的编撰及其史料价值初探》,李阳泉教授的《从七塔报恩佛学院看民国时期宁波僧教育——以〈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为研究对象》等论文,从历史学和考据学的角度,对七塔禅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挖掘与研究,提出了不少富有价值的结论与建议,毫无疑问对七塔禅寺的历史文化、宗派传承、建筑营造等将会产生积极影响,成为我寺不可多得的文化建寺、文化兴寺战略的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

还有一小部分论文,系对佛教某个理论或某个寺院史料的研究结果,虽与论坛主题及七塔禅寺关系不大,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不失其理论价值,值得借鉴和参考。

本次研讨会上所交流的论文,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启迪智慧,发人深思,特别是对都市寺院的价值与发展,及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可以发挥的主要作用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与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一、对都市寺院的地位与作用,重新进行了一次梳理和肯定,在思想理论上做了补充与完善,注入了新内涵和功能性的提法,更新了过去对传统都市寺院的部分看法。二、对都市寺院在践行“人间佛教”、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总结了不少比较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未来都市寺院的佛教事业作出了前瞻性的预设和空间拓展,指出未来要努力的方向。这些成绩的取得,必将在中国都市寺院的弘法利生事业方面,在促进佛教与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的完善与实践方面,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将本次研讨会所收集、交流的论文、讲话等相关资料加以整理,结集出版,以飨教界内外同仁,并藉此对各位专家、教授、学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恩!

在此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为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交流作了精彩点评!感谢黄夏年老师主持论坛,并为本文集作序!感谢七塔常住诸位法师和护法居士,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许多辛劳!还有原七塔监院定昌法师,美术编辑康铁,校对君度、刘芝春夫妇等,为本文集的出版做了不少辛苦工作!在斯里兰卡留学的理慧法师帮忙审阅、校对了全书文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来,七塔道场的各项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尤其是文化建设人才的匮乏,是拙僧等最感棘手的难题!一方面是繁杂的事务,一方面是人手的不足,这也是本文集延迟付梓出版的主要原因,敬请诸位作者及读者给予谅解、包涵!

是为序!

                               可祥谨撰于七塔报恩丈室

庚寅八月二十四日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