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特别喜欢到街头喝粥。金黄的小米、煮开花的绿豆,配上一小碟切得细细的咸萝卜丝,清爽地滑过口腔,仿佛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溢满了淡淡的清香。有时中午或晚上去吃,滋味却变淡了,只有味道浓厚,加了香肠、大葱、花椒的粥,配一碟辣椒才过瘾。
读书、写字也是如此。清雅的书,有时读来很有滋味,有时却不愿意去读,只在意悲怆、浓郁的作品。写作时,有时笔下全是清淡的味儿,有时落笔便是沧桑、浓重如命运交响曲的文字,想人为改变也难。一如早粥和晚粥的感觉。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近来读南
自此,我注意到了相应。早晨起来,就读一篇清雅的文字,喝一碗清淡的粥,与初醒的身、清爽的心相应,感到万物如此静美;夜间,就读跌宕起伏、文风厚重的书,吃浓稠辛辣的粥菜,疲惫和郁结在浓味的刺激下,一点点云消翳散,身心重新觉醒起来,如晨起的清脆鸣叫的小鸟。
相应的滋味,是难得的一盏好茶。仇人间心与心相应,就会相逢一笑泯恩仇;恋人间心与心相应,会演奏一曲动人的芳歌;朋友间心与心相应,会减少孤独、增进情谊;身心与自然相应,就会健康;自己和环境、同事、社会相应,就会感到和谐而舒心。
但相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仅需要敏锐的智慧体悟,更需要一颗柔和的、不苛求的心。在人生的高处,在阡陌初逢、心意相通时,我们或许比较容易相应;但在陡然恶劣的环境中,或者人与人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外境有那么多与自己的习惯、想法相左之处,于是烦恼重重而起。
“一念不生全体现”,念头升起的时候,清寂的定境就被打破了。这是悟道者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