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多钟,手机响了,接通后是父亲的声音。父亲说:“你妈知道你在家的时候喜欢吃油饼,昨天专门用咱们家种的菜籽油炸好油饼,给你寄出去了,大概7天多能收到。”我心里一怔,一股酸涩的感觉充满全身,思绪起伏。甘肃临夏距离浙江天台近3000里的路程,母亲就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吃到自家的油饼而专门邮寄!我能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出家10年了,母亲还在惦记着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食物。以前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时,母亲总是做一些我最爱吃的家常面,对我的喜好记得特别清楚,尽量满足我的口味,让我在家多呆几天。
我的母亲在她们姊妹当中是老大,今年已经76岁了。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姊妹9个,在医学不发达、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日子里,有一个不幸夭折了。现在除了我这个最小的出家以外,其他的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母亲平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埋怨父亲不应该重男轻女。因为我的3个姐姐的学习都比较好,尤其是二姐,她的奖状几乎贴满了一面墙壁。可父亲对女儿们的上学一直抱着冷淡的态度,最终没有供她们继续升学去深造。母亲经常叹气说:“我没有文化受了一辈子的苦,哪怕供一个女儿上师范学院也可以;女儿一样可以孝养父母,顶天立地!”因为母亲自己没有文化而劳累一生,辛苦了一辈子,希望儿女们将来都有一份工作,过上好日子,不要再走她的老路。这是母亲对我们唯一的期望。
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由于不识字,学习经典就有许多障碍。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每当母亲用洗干净的双手捧着经书学习的时候,总是找父亲一个字一个字地问。因当时没有任何录音电器设备,只有问了记,忘了再问。有时父亲不在,母亲也会问到我。可面对母亲的讨教,我总是不屑一顾,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十分内疚。母亲学习经典经常到深夜,因为白天还要忙家务做农田,大部分时间在晚上熟记,很多时候捧着经书睡着了,警醒了再看,反复读诵。几年下来,母亲能够很流利地读诵《普门品》、《金刚经》、《地藏经》,并背会了《阿弥陀经》、《心经》、大悲咒、十小咒。这也成了她每天早晚固定的修行功课。母亲热爱学习,渴求文化,她把这股热情转移到儿女身上。即使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一直鼓励并支持我们姊妹兄弟上完高中,这一点真得感激母亲!
我家在农村,一条巷子里住着4户人家。每天天蒙蒙亮时,就有一个瘦瘦的老人手拿扫把,沿着巷子挨家门前清扫,即使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也不例外,从未间断过,就像是定时的闹钟。那就是我的母亲。我为此抱怨母亲说:“他们家谁都比您年轻,却那么懒惰,自己家的门口都不愿意扫,是您惯坏了他们。”母亲却不以为然地回答:“已经习惯了。扫地又花不了多少时间,不扫反而觉得不习惯,都是邻居嘛。”简单几句,说得我无言以对。为了邻里之间的和睦融洽,母亲付出再多也高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好像都是她的分内事。一般邻居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摩擦、矛盾,或口角之战,唯独我家一直保持着相互间友好的往来,这该归功于母亲的那种真诚与善良。
在家里,我们兄弟间有时闹别扭,或者大热天不愿意下地干活,母亲对此从来不会动怒,也不会厉声训斥,只是和颜悦色地说几句,还怕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隔壁经常传来父母打骂孩子的呵斥声,而我家因为母亲温和的性格与忍让的态度,带来了家庭祥和之气。有位邻居羡慕地说:“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发脾气,就没有见过这老奶奶生气的时候。不要说发火骂人了,你对她好也高兴,待她不好也不见她生气,真让人琢磨不透。”
最有趣的是,村里有些小孩经常把捉来的小鸟送到我家卖给我母亲,换几元钱买方便面吃。因为他们都知道我母亲信佛,从不伤害生命,并常拿钱来买小动物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