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馨香般若】制造快乐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李红都

一直以为,能制造出来的都是物质财富,直到那天,我才知道,源于内心深处的快乐,原来也可以制造呢。

那天,应朋友之邀,我们到郊区的一家敬老院采风。在朋友的引领下,走进这个名叫“博爱”的敬老院,我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一位姓王的先生刚帮老人们晒洗完衣被,热情地招呼我们到接待室坐坐。

他问:“你也来这里做义工?”近视镜后面的那双眼睛带着笑意地看着我,很明亮的笑容,灿如五月的阳光。

“义工?不,我是来体验生活的。”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他咧嘴笑得更灿烂了,非常和善的模样。我打量着这个接待室,窗明几净的,收拾得很清爽。茶几上有一碟瓜子和一盘水果糖,还有几本讲述幸福涵义的书籍和一本《弟子规》的国学课本。平柜上摆有几盆装饰花,墙上挂着一副牡丹的国画,空气中隐隐散发着一股檀木的幽香。

得知先生每周利用双休日来这里做义工已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好奇地问:“你经常到这里做义工,舍去陪自己父母和爱人、孩子的时间,来陪伴和帮助这些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你的家人没有意见吗?”

“家人很支持我。我平时和家人住在一起,天天都可以陪伴他们,我每周来这里义务工作一天。这里的老人都很好,他们自尊自爱,会自娱自乐,并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做太多的事;和他们在一起,就跟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一样地充实快乐。”先生很有耐心地在纸上向我解释着。

正说着,几位身穿粉红中式长裙的女同志如一朵朵绽放的牡丹飘了进来。原来她们也都是来做义工的人,刚领着新来的孩子们一起上完书法课。旁边的屋子就是教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和传统书画等“国粹”的教室。到这里做义工的大多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对幸福的涵义都有着脱俗的理解。

“博爱”敬老院内有一个“蝶变经典教育”国学班。校长告诉我,这里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义工,敬老院有专门照顾老人的义工,教育孩子的有专门的义务老师,大家走进这个大院就成了一家人,上有10多位慈祥的老父母,下有10多名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还有好多来这里义务陪伴老人、教育孩子学习国学的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人……

很喜欢这里没有功利感的纯洁气氛,但我又惊诧于仅凭象征性地收一点老人的寄养费和孩子们的教育费,没有足够的资金如何长久地维持这个大家庭的各项开销?校长说:“来这里做事的大多是不要工资的义工,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运营的成本。还有很多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捐资赠物,呵护这个‘大家庭’的成长,生存不用担忧。我们有饭吃、有事做,来这里充实生活,感受善良和博爱带来的幸福,这已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我打住笔,静静地看着她们。读书时曾学到过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幸福的涵义,如今就在眼前这一张张阳光般的笑脸上找到了归属。

谈起当义工的感受,先生告诉我:“这里的老人都是从前的劳动者,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很多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现在享受的都是他们从前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关怀他们!这里的孩子都是未来的劳动者,教育他们以孝道,教会他们懂感恩,我们的将来才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更加幸福。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就是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去做的事。做这些,我感到心灵前所未有的宁静和愉悦。当义工虽然没有给自己制造出金钱或其他物质财富,但是就在帮助老人和孩子们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也是一种制造——我们给身边的人制造了快乐,而这些快乐又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微笑也催生了我们的快乐。我们彼此感恩着,我们和他们都是幸福和快乐的。”

“制造快乐!”我琢磨着这句看着熟悉、感觉却多少有点陌生的话。先生向我解释:“曾经我以为制造很多物质财富就能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我却发现我拼命赚钱的那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快乐,甚至可以说,在被各种欲望纠缠的过程中,我一直生活在痛苦和焦虑中。后来,我结识了一些心地纯洁的人,看着他们用爱心去关怀和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开始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制造什么都比不上制造快乐。制造的金钱财富越多,如果不会合理地运用,那么痛苦和灾难也就会越多;而制造快乐却不同,你为别人带来的快乐越多,你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你的人生也就越幸福。”

“是否只有去做义工,才能体会到这样的快乐呢?”我问他。

“行善没有远近。制造快乐是一种心态,带着爱和善良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镜片后的那双眼透着仁厚和睿智的光芒。

我很感动:“接受你们帮助的人们一定非常感谢你们的真诚付出……”他笑着打断了我的话:“经过这些年参加公益活动,我逐渐意识到,其实奉献的人付出的是有限的时间和金钱,但收获的却是无限的精神财富。所以做这些事,对我们来说,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相反,我们还应该感谢那些受捐助的人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一直很欣赏倪萍姥姥的两句话,‘你只有一碗饭,你不吃给别人,那是你帮人家;你有一锅饭你吃不完,你给别人,那是人家在帮你。’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你说是不是?”

我静静地品味着他的话,心里一片亮堂。院子里,阳光灿烂,一排月季花开得正艳。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