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慈爱有加,所教课程的成绩总是在全镇名列前茅。同时,他还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学习,顺利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南昌大学的本科文凭。
他的家境并不好,母亲已去世多年,父亲又年老多病,他的工资也不高,却时常帮助更贫困的村民。他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乡亲们经常会送给他食物和衣物,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所以一直对社会怀有感恩的心,只想尽自己有限的力量回报他人。
他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一个7个月大的女儿,还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岳父。岳父看重他人品好,从未嫌弃他家境贫寒,并让他一家三口住在自己家中,一起过着和睦幸福的大家庭生活。
那天,邻家几个小孩在屋中偷玩打火机,不慎引起火灾,熊熊大火封住了逃生大门,外面的人都不敢进去救人。刚回到家中的他听到呼救声,当即叫上岳父赶到现场,毫不犹豫地直接冲入火海,2次救出5个孩子。当第三次进屋准备抢救最后一个小孩时,煤气罐爆炸的气浪将他和岳父掀到了屋外,两人瞬间变成了火人……
昏迷了10多个小时后,他苏醒过来,首先问最后那个孩子怎么样了?当得知小孩被其父亲从后门安全救出后,他才又安心地昏了过去。
他全身的烧伤面积达98%,衣服全被烧光,只剩下腰间的一条皮带,唯一完好的皮肤是2个脚趾头。因伤势过重,虽经1个多月的抢救治疗,依然无法留住生命,逝世时年仅27岁。他的岳父也被严重烧伤,幸而经过治疗,逐渐进入康复期。
他叫王茂华,其岳父名为谭良才。满怀着无私无畏的爱,这对普通翁婿在刹那间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一起被评选为“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我坐在电脑前,将他的事迹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怎么也止不住。是什么让他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去救人?是什么让他在生死关头全然忘却了自身安危,又是怎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以血肉之躯在无情烈火中三进三出?连串的疑问,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
与新加坡的一位佛友谈及此事,他也感慨连连:王茂华是在世间行的菩萨道,这样的行为真是太难得了!我们学佛天天在说菩萨道,到底什么是菩萨道的境界,这就是!为了救那些困在火中的孩子们,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佛所说的以身布施呀,他的行为完全体现了最高的布施精神!
我有些不解:去寺院里捐赠财物可以叫布施,施舍给路边的乞丐也可以叫布施,但像这样舍身救人的行为怎么也是布施呢?我将自己的疑惑说给佛友,他说我对布施的理解太过狭隘,远远不是佛陀所提倡的布施。随后,他仔细为我讲解了布施的真义。
在大乘佛法里,布施是菩萨修行最重要的一条。无量无边的修行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度,六度之首便是布施。布施可分为三种,一是财布施,就是将自己的金钱、财物施给急需的人;二是法布施,就是布施一切有益的知识,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地去教导他;三是无畏布施,是指当众生身心不安时,能以无畏的精神帮助弱小无依者,甚至救人活命等,使他人远离恐怖忧惧。
无畏布施的范围很广,如有人晚上走路会害怕,你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让他不再感到害怕了,这就是无畏布施;当国家受到外国侵略,在人心慌乱的时候,你能到前方抵抗敌人、保护后方,使后方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也是无畏布施。我们常听说观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就是当人们身处险境时,观音菩萨能现出无畏身,行无畏施来安慰保护世人。
而像王茂华这样,当孩子们在烈火中恐惧不安,亲人在焦急地哭喊时,他能够挺身而出,冲到火海里去救人,让孩子和亲人能够安然无恙地度过难关,从而消除人们内心的恐慌,这当然也是一种无畏布施,而且是无畏布施中最难的一种——以身布施。
南怀瑾先生在讲《金刚经》时曾说,以身布施是最难的布施。的确如此,生命来之不易,尘世中的人都有太多牵挂,名利情仇,恩恩怨怨,对身外之物至死也不愿放下,更别说身体、生命了。但有些人却心怀大爱与大慈悲,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来保护众生,这就是以身布施,是在行菩萨道。
听了佛友的话,我沉思许久,原来布施有如此多的内涵。我只知王茂华烈火救人的行为感人,却不知这行为竟然就是神圣的菩萨道。
“如果你只是为他以身布施的行为而感动,知道这是在行菩萨道,那还远远不够。你要深入地了解支撑他这么做的信念,也就是我们学佛人说的‘发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