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七塔禅韵】缅怀先贤,继往开来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法音法师

相传佛教于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由大月氏国初传汉土。又据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明帝因有“金人飞殿”灵梦之感应,遂遣使往西域求法。于是佛教渐次地传播于华夏神州大地。

关于浙东宁波佛教的传入时间,比较可信的是: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鄮县的阿育王塔的出现以及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太白天童山的开辟。迄今已历1700余年,这比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西来的时间、即梁武帝普通元年(520)还早了200多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鄮县升格为明州府,到了穆宗长庆元年(821)州治由鄞江小溪迁至三江口,开始营建明州府城。到了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州吏任景求舍宅为寺,并恭请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孙、五泄灵默禅师的嫡嗣天童山心镜藏奂禅师(790-866)开山,因地定名为“东津禅院”,此为宁波市内七塔报恩禅寺的滥觞,迄今整整有1150余年。

经历了1150余年的沧桑岁月的七塔禅寺,自唐代心镜藏奂禅师开山以来,法运殷盛。宋元之际,名僧辈出。又经明末清初慈运灵慧禅师中兴,及至现代月西大和尚和现住持可祥大和尚的复兴,已成为当今中国佛教寺院中、尤其是浙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名刹之一。

宁波(明州)自唐代建城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及通商的重要口岸之一。与东邻的日本、韩国等的往来尤为密切。唐代鉴真东渡时曾驻足过宁波;日本的遣唐使船大多由明州港出入,如日本天台宗开山之祖“传教大师”最澄就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九月由明州港上陆,然后前往天台山求法。南宋时期,随着宋日之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日本留学僧人纷纷搭乘商船前往明州求法。现将主要的入宋求法僧列举如下:

(1)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二月日本东大寺重源作为国使来到明州。

(2)乾道四年(1168)四月“千光国师”荣西第一次由明州入宋求法。

(3)乾道七年(1171)比叡山觉阿、金庆入宋向瞎堂慧远禅师学法。

(4)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日本达磨宗三宝寺的大日能忍派弟子练中、胜辩到明州,向阿育王寺拙庵德光禅师求法。

(5)淳熙十四年(1187)荣西第二次入宋,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得天童寺虚庵怀敞禅师之法归国,后来建立了临济宗建仁寺派。

(6)宋宁宗庆元五年至嘉定四年(1199-1211)又有京都泉涌寺俊芿入宋,在明州学法。

(7)嘉定十六年(1223)建仁寺明全、道元由明州入宋求法,道元于理宗宝庆三年(1227)得天童山长翁如净禅师之法归国。后来建立了日本曹洞宗。

(8)理宗端平二年(1235)荣尊、辩圆由明州入宋。辩圆于淳祐元年(1241)得无准师范禅师之法归国。后来建立了临济宗东福寺派。

(9)理宗淳祐九年(1249)心地觉心入宋,在阿育王寺、大梅山等修行后,于宝祐二年(1254)得无门慧开之法归国,后来开创了临济宗法灯派(普化宗)

(10)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无象静照入宋,得石溪心月禅师之法。于度宗咸淳元年(1265)归国。住持镰仓净智寺,为临济宗法海派之祖。

(11)理宗开庆元年(1259)南浦绍明入宋,学法于虚堂智愚禅师,咸淳四年(1268)得法由明州归国。其弟子宗峰妙超建立了临济宗大德寺派,再传弟子关山慧玄开创了临济宗妙心寺派。

其他的主要入宋者尚有泉涌寺月翁智镜、安乐寺樵谷惟仙、寿福寺大歇了心、道元的弟子大慈寺寒岩义尹、大乘寺彻通义介等。元明时代也有甚多日本求法僧在明州学法,限于篇幅,于此不一一赘述。

此外,宋元之际东渡传法的高僧也甚多,兹列举如下: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无明慧性禅师法嗣兰溪道隆禅师率弟子义翁、龙江等由明州东渡,后来开创镰仓巨福山建长寺,为临济宗大觉派之祖。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无准师范禅师法嗣兀庵普宁禅师东渡传法,住持建长寺,为临济宗宗觉派之祖。于度宗咸淳元年(1265)归明州,驻锡天童山,后住持金华双林寺和温州江心寺。

()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石溪心月禅师法嗣大休正念禅师东渡,开创镰仓净智寺,为临济宗佛源派之祖。

()咸淳七年(1271)七月,天童寺石帆惟衍禅师法嗣西礀子昙东渡传法,于祥兴元年(1278)归天童寺。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与一山一宁禅师一起再次东渡,住持圆觉寺、建长寺。为临济宗西礀派之祖。

()宋卫王祥兴二年(1279)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无学祖元禅师,由天童寺出发,从明州港东渡。后来开创了镰仓瑞鹿山圆觉寺,为临济宗佛光派之祖。

()宋卫王祥兴二年(1279)天童寺环溪惟一禅师法嗣镜堂觉圆禅师随无学祖元禅师东渡。后为临济宗镜堂派之祖。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顽极行弥禅师法嗣普陀山僧一山一宁禅师奉国书东渡,住持镰仓建长寺、京都南禅寺。为临济宗一山派之祖。

()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雪岩祖钦禅师法嗣灵山道隐禅师东渡传法,住持建长寺、圆觉寺。为临济宗佛慧派之祖。

()元晋宗泰定三年(1326)愚极智慧禅师法嗣清拙正澄禅师应邀东渡,住持镰仓建长寺、净智寺、圆觉寺以及京都建仁寺、南禅寺等。为临济宗大鉴派之祖。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曹洞宗宏智派直翁德举禅师法嗣东明慧日禅师应邀东渡传法。住持镰仓禅兴、圆觉、建长诸寺。为曹洞宗东明派之祖。

(十一)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曹洞宗宏智派天童寺云外云岫禅师法嗣东陵永玙应邀东渡传法。住持京都天龙寺、南禅寺和镰仓建长寺、圆觉寺等。为曹洞宗东陵派之祖。

此外,还有元代明极楚俊禅师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9)东渡,住持南禅寺,为临济宗明极派之祖;竺仙梵仙也于1329年东渡,住持建长寺,为临济宗竺仙派之祖;别传妙胤禅师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东渡,住持建仁寺,为临济宗别传派之祖等。到了明末,最著名的东渡高僧有曹洞宗寿昌派的东皋心越禅师(日本寿昌派之祖)和临济宗隐元隆琦禅师(黄檗宗之祖)。限于篇幅,于此也不一一赘述了。

综上所述,可知明州(宁波)佛教在日本中世及近世佛教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同样,在佛教文化艺术方面,宋元时代的宁波佛画以及水墨画等对日本中世纪的文化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到了明代,日本著名画僧等杨雪舟来到明州,参学于天童寺。而地处城中的七塔禅寺,无疑是日本和韩国等留学僧求法必经之圣地,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纪念集中对此方面已有甚多的论文及诗颂加以叙述,希望广大读者能一一阅览与参考。

我早年出家于太白山天童禅寺,那时候每往城中去,必访道七塔寺,去方丈室拜晤月西老和尚,或往大殿前看望桂仑老法师,深得二老之教益。记得1989年夏曾与月西老和尚、天童寺退居方丈广修老和尚以及鄞县宗教局、佛教协会、统战部的领导一起去过厦门南普陀寺参加法会……。这些虽然已成前尘影事,但是月西老和尚的音容笑貌,依然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1990年以后,我为了研究佛学东渡扶桑,迄今已逾二十多个春秋了。斗转星移,人事代谢,月西老和尚已圆寂十多年了。他老人家一生贡献于佛教事业,尤其是文革之后为七塔寺的复兴事业,呕心沥血十多年,其丰功伟绩将永载七塔寺的史册之中。

足以欣慰的是现方丈可祥大和尚,继承先师未竟之遗志,近十年来,发扬爱国爱教精神,积极团结四众弟子,使七塔古道场在千百年沧桑之后,生机盎然,百废俱兴。尤为可贵的是可祥大和尚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在纪念建寺1150年之际,举行了图书馆、禅学堂、素斋馆的奠基仪式,奠定了七塔禅寺二期工程的基础。自2005年起创刊了《报恩》杂志,至今已经发行了23期。并陆续计划出版七塔报恩丛书,有幸的是,拙著《宋代高僧墨迹研究》一书,也蒙选入其中,计划在今年六月中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发行问世。我认为这种以教育和文化来建设现代佛教寺院的理念,应该推而广之,发扬光大,促使中国佛教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今年三月十一日,日本东北地区蒙受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和海啸的灾害,可祥大和尚闻讯,立即为灾区举行超荐、祈福法会,并慷慨捐献十万元支援灾区。这种扶困救危、慈悲济世的大乘菩萨之行,使日本佛教界广大人士为之感激涕零。

宁波的佛教界有幸能出现这样一位高瞻远瞩,并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方丈来住持七塔寺,我相信七塔寺在今日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盛世中,将会取得更可喜的成就。

古哲有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诚哉不虚!

缅怀先贤,继往开来。为恭祝《七塔禅寺建寺1150周年纪念集》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上梓刊行,谨以为序。

 

2011年初夏于东京玲珑山房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