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互动平台】编读往来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佚名

读者来信:

阿弥陀佛!《报恩》杂志已收到,我的作品能刊登发表,也有编辑部各位工作者付出的一份汗水,一份辛苦;感谢贾老师对文章的完美修改,修饰;愿这春的活力带给您每天好心情!工作好顺心!

——(甘肃)菩拾法师

 

我很喜欢读《报恩》杂志上那些充满人间温情和引导心灵走向光明的美文。从事写作多年来,这也是我对自己进行文学创作的要求——让真善美的力量从我们的笔下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让这个世界充满和谐的声音,充满关爱的温暖!非常感谢《报恩》杂志对我的鼓励和扶持,我会继续用笔写尽生命当中所见的美好与感动,让我的文字也和《报恩》一样,有一种感动人的力量。祝《报恩》编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报恩》越办越好,引导更多的人热爱生活、拥抱光明!

——(河南)李红都

 

贾师慈鉴:感恩您的栽培扶持!通过和您的几次接触,我对编辑这一职业稍有了解。总体感受是编辑在很多方面要超过作者水平很多,否则,便无法更精准地发掘作者不能表达的内涵。另外,做一个好编辑,还要有耐心、细致、慈悲的品德。这您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此话不虚,我从前给很多杂志投稿,但能回复评鉴的唯有您,所以深有感受。(下略)

——(吉林)孙欲言

 

感谢老师赠刊及对拙作的审读!阅读每期《报恩》上的精彩文章,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佛学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对自己的心灵也是一种洗礼!谢谢编辑老师!(下略)

                                    ——(河南)侯发山

 

《报恩》杂志编辑老师:我与《报恩》结识已三年有余,因为爱好文学,崇尚良善和正义,是贵刊的铁杆读者。行走在烟雨红尘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落与困惑,《报恩》杂志空灵清妙的禅理文章,教会我以感恩的情怀,透视生活中的智慧,点亮在俗世中蒙尘的心。每收到《报恩》杂志,我都一读再读,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也都争相传阅。正如《报恩》杂志所秉承的“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和谐社会,庄严人生”,她已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读者的人生,使其开悟明志,感恩当下。《报恩》杂志编辑部的老师,对每篇来稿热诚的回复,更是让我心生感动。倘文字能借《报恩》的春风,带给读者一点心灵的抚慰,对作者而言,是怎样的福缘啊。我总是在感动中告诉自己,努力,再努力,用文字去传递美好,结识美好,珍存美好。(下略)

                                   ——(河南)顾晓蕊

 

尊敬的法师:末学自1998年开始学习佛法,一直致力于对佛法的精思深研,在自己修学之余,尝试给各大佛学刊物投寄稿件,承蒙佛学刊物编辑的厚爱,时有佛学文章发表,这是诸位法师大德对后学的栽培与鼓励。(中略)报恩是国内佛学刊物中的翘楚,品位非常高,在弘法方面大作狮子吼,末学仰慕不已。(下略)

——(山东)孙

 

汝臻:杂志收到,很感谢,献丑了。杂志编得越来越好,主题鲜明,很有教育意义。汉传佛教与儒家学说一脉相承,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振兴佛教的根本途径。从杂志内容可以看出,报恩寺是佛教界硕果仅存的清凉境地。有机会一定拜访。

                                ——(甘肃)张国藩

 

编者答复:

某个周末休息了一天,周一上午打开杂志邮箱,发现竟有50份邮件,让人既吃惊又感动!回顾本刊收稿情况,自去年冬季开始平均每日10余篇,今年春季突破20篇,进入夏季竟达到每日30余篇,让人应接不暇。因投稿数大大超额,本刊只好多次发自动回复通告,反复劝告大家改投别刊,但仍挡不住稿源滚滚。对作者诸君的这种执著厚爱,编者除了感动、感谢外,真不知如何是好!

对于每篇投稿,编者都认真审阅、回复、修订、编排,尽编辑应尽之责。谁知却得到了作者如此的感恩、读者不少的谬赞,让编者感动之后还是感动!对于编辑而言,作者与读者的肯定与赞赏是最好的奖励,是不竭的动力源泉。谢谢大家!

为了充实编辑力量,为下一步升级双月刊做准备,本刊曾尝试招聘专职编辑人员,得到了一些有实力的热心作者的响应。但大多表示只能兼职工作,且多在异地,不能现场采写、办公,难以满足全面要求。为此,本刊诚恳向广大读者诸君征求建议,请大家为此积极出谋划策,共同办好这份属于大众的《报恩》刊物。

是为至祷!阿弥陀佛!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