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馨香般若】忍辱弯腰的智慧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郭德才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山麓,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山谷。在山谷的西坡上,长满了杉树、女贞、松柏和其它一些高大的树木,而在东坡却只长有雪松。这种奇特的现象,使科学界人士感到困惑。专家们几经调查,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该地区的冬季比较寒冷,下雪很多。由于地理造成的风向问题,每当漫天大雪时,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所以,西坡植被非常茂盛,而东坡的许多树木都在积雪的重压之下,大量的树枝折断,渐渐地丧失了生机。但雪松是一种枝条比较柔韧的树木,每当大雪压顶不堪重负时,它总会智慧地“弯”下身子将积雪抖落。待压力减轻之后,弯下的树枝又回复了原样,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雪松因为懂得弯腰,以一种坚韧顽强的意志抵抗住了积雪的重压,在恶劣的环境中逆势独存;小草因为懂得弯腰,当大风刮来时,高大的树木往往会被摧毁,而小草却安然无恙。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虽然柔弱,但却能滴穿坚石,并可绕过一切障碍直奔大海,靠的即是柔韧不懈、弯曲避让的意志力。

据说,海滩上有两种蓝甲蟹:一种比较凶猛好斗,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开战;另一种是温和不善抵抗的,遇到强敌就会一味装死。经过千万年的演变,凶猛的蓝甲蟹因为好斗,在自相残杀中灭绝了不少,余下的因为强悍不知退避,到今天也被天敌吃得所剩无几;而会示弱装死的那种蓝甲蟹,却因为善于保护自己而得以大量生存。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前往周都洛阳拜访老子。在一番寒暄之后,老子张开嘴巴让孔子看,问道:“我的牙齿还在吗?”孔子如实回答:“不在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还在吗?” “还在。”老子意味深长地说:“坚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牙齿是坚硬的,所以它老早就掉了;舌头是柔软的,所以它至今还存在。”

柔韧、示弱式的弯腰,近似于佛门提倡的忍辱,是一种战略的让步,代表的不是懦弱,而是智慧。相传,德国大文豪歌德一日在公园小道上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位曾对他的作品大肆嘲讽的批评家。那人对着歌德破口大骂,并说他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笑着回答:“而我,恰恰相反。”然后退到一边,很绅士地弯腰鞠躬,并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歌德的行为既避免了一场无意义的争吵,又让那位批评家成了众人的笑柄。面对愚昧无知的挑衅和嘲讽,没有必要浪费口舌、针锋相对,一笑了之是最智慧的选择。

《佛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金刚经》云:“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瑜伽师地论》中曰:“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不忿怒,二不抱怨,三不怀恶。”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大多有忍辱负重的柔美品格。如蔺相如多次受廉颇羞辱,却一直谦和避让,最终保证了赵国的团结强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3年,为夫差做马前卒,最终成就了复国大业;韩信能忍受一个小混混的胯下之辱,最终成为汉开国大将军。因为他们懂得,只有起跳时的屈膝,才会有成功的飞跃;暂时的低头弯腰,正是日后昂首阔步的前奏。忍耐,是为了积蓄爆发的力量;下蹲,是为了跳得更高、飞得更远。

在印度著名的孟买佛学院,正门旁边还开有一道小门。此门高1.5,宽仅40厘米,一个成年人要想通过,必须侧身弯腰,否则只能碰壁。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依次进袅雦趉藥膓胣鶈黦蒚룤ꪕ铧뮭럥㤲5ArticleID  ChannelID  ClassID Title ÿTitleIntact ÿSubheading ÿAuthor ÿCopyFrom 出一次。这是佛学院为新生上的第一堂课。老师教导说:大门进出当然方便,可以让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进出。但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并没有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可以随便进入。此时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我们才能通过,否则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或被永远挡在墙外!

人生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羁绊,太多太多的阻碍。在生命的小门面前,有的人胆怯畏缩,停步不前;有的人自以为是,横冲蛮撞。结果,他们不是屡次碰壁,就是一事无成。小门在人生旅途中无法回避,选择智慧地通过,才能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巨石下的花草低头绕过障碍,获得了阳光雨露;暴雨中的航船侧身越过巨浪,获得了一帆风顺。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无法改变门的大小,但我们可以调整身体的姿势;我们无法改变道路的曲直,但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人生之路上小门林立,我们不妨侧一下身、弯一下腰,给生命一个弧度,即可立于不败之地,成就我们美好的未来。

俗话说: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人的一生,谁都会遭遇各种挫折与挑战。只有真正懂得适时弯腰的人,才能克服危机,赢得最后的成功。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