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宏智正觉禅师(1091~1157),山西隰州人,俗姓李。法名正觉,谥号宏智。自小颖悟聪慧,7岁即日诵书数千言。11岁出家,14岁具戒,18岁开始游学参方,立誓:“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初至汝州香山参访曹洞宗禅匠枯木法成,深受器重,并有所悟入。如《宏智禅师广录·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以下简称《行业记》)载:
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即香山法成)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云:“错!”山曰:“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
通过这段参问酬唱机缘,可知宏智在香山座下虽有所悟,但疑滞犹未全消。他以画圆相呈己所悟境地的作略,为禅者于无可表示中的方便表示,意义较为特殊。如《人天眼目》卷三曰:“圆相之作,始于南阳忠国师,以授侍者耽源。源承谶记,传于仰山”;“仰山亲于耽源处,受九十七种圆相”;“或画此牛相,乃纵意;或画佛相,乃夺意;或画人相,乃肯意;或画○相,乃许他人相见意;或画三三相,或点破、或画破,或掷却、或托起,皆是时节因缘。才有圆相,便有宾主、生杀、纵夺、机关、眼目、隐显、权实,乃是入廛垂手。或间(闲)暇师资辨难,互换机锋,只贵当人大用现前矣。”圆相,是以圆形为本的种种符号机语,作为无可表示中的方便暗示,成为外人所不解的一种符号机语,但在禅宗内部却是秘密公开的一种隐语。自耽源真应传至仰山慧寂而发展大成,为沩仰宗的接化特色。图案化的符号,曹洞宗亦有。如洞山立“五位君臣”,曹山本寂作“五位君臣图”,五图以圆相表示为:
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道取一句子。”师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云:“未暇得打尔,且去!”时二十三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