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晨钟暮鼓】天童正觉和尚生平著述与接化特色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昌莲法师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10911157),山西隰州人,俗姓李。法名正觉,谥号宏智。自小颖悟聪慧,7岁即日诵书数千言。11岁出家,14岁具戒,18岁开始游学参方,立誓:“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初至汝州香山参访曹洞宗禅匠枯木法成,深受器重,并有所悟入。如《宏智禅师广录·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以下简称《行业记》)载:

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即香山法成)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云:“错!”山曰:“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

通过这段参问酬唱机缘,可知宏智在香山座下虽有所悟,但疑滞犹未全消。他以画圆相呈己所悟境地的作略,为禅者于无可表示中的方便表示,意义较为特殊。如《人天眼目》卷三曰:“圆相之作,始于南阳忠国师,以授侍者耽源。源承谶记,传于仰山”;“仰山亲于耽源处,受九十七种圆相”;“或画此相,乃纵意;或画相,乃夺意;或画相,乃肯意;或画○相,乃许他人相见意;或画三三相,或点破、或画破,或掷却、或托起,皆是时节因缘。才有圆相,便有宾主、生杀、纵夺、机关、眼目、隐显、权实,乃是入廛垂手。或暇师资辨难,互换机锋,只贵当人大用现前矣。”圆相,是以圆形为本的种种符号机语,作为无可表示中的方便暗示,成为外人所不解的一种符号机语,但在禅宗内部却是秘密公开的一种隐语。自耽源真应传至仰山慧寂而发展大成,为沩仰宗的接化特色。图案化的符号,曹洞宗亦有。如洞山立“五位君臣”,曹山本寂作“五位君臣图”,五图以圆相表示为: ⊙○●。虽然宏智后来弘禅时,也常以圆相示人,但此时的圆相作略并未得到香山的认可,斥为“弄泥团汉”,需要另外再见一人方有透脱可能。在其指点下,宏智于是改投邓州丹霞子淳座下,得其启发,彻悟本来面目。《行业记》载其悟道因缘云:

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道取一句子。”师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云:“未暇得打尔,且去!”时二十三岁矣。

宏智在香山座下初步见道,但还未臻究竟,不能绝思离言。印光大师说:“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所以禅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谓也,欲亲见本来面目,须向语言不及处、思维不涉处荐取。宏智在香山前虽画相呈悟,因未脱离相对认识而契入绝对真心故,所呈悟境犹涉知见分别。后到丹霞处,才一见面,就被丹霞以一句“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反诘之,宏智亦算是个伶俐汉子,开口便道“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上句道出了自己决志发明心地的盖世之勇,下句以“不借”二字突显了人人本具、个个圆成的生佛平等的禅悟境地。但这种见解一旦涉及语言思维,则白云万里,直下便会流衍为名相分别,仍是生死岸边事,而非究竟极则。丹霞见状进一步逼拶说:“未在!更道。”就在宏智拟议之时,丹霞一拂子划打下去,则将宏智逼拶到了万丈悬崖前,就在宏智回不了头、转不了脑之际,丹霞则又逼拶说:“又道不借?”这一逼拶反诘,把宏智逼得悬崖撒手,顿时豁然,既“失钱”又“遭罪”,能所双亡,无始以来之疑根一时拔出,从此不再疑着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也。因宏智禅师是在“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的反诘下悟道,所以他后来亦常令学人参究“空劫前事”。

宏智正觉后继承了丹霞子淳的衣钵,极力举扬洞上宗风。他侍奉丹霞犹赵州之于南泉,常随不离。丹霞退居后,先后迁住唐州大乘寺及大洪寺,宏智均同往。曾任大洪寺记室之职,3年后任首座。丹霞殁后,宏智投同门师兄真州长芦寺真歇清了门下,任首座,为1700余僧秉拂说法。后转至泗洲普照寺弘扬禅法。徽宗南巡时,见其领众威仪整肃,很是赞叹,特与共话。建炎三年(1129),宏智朝礼普陀山,过明州(宁波)天童寺,被郡守及众僧恳请,担任住持。绍兴八年(1138)九月,受敕命住持杭州灵隐寺。十月,再还天童。于此力弘洞上宗风,前后30余年,寺院住众常数以千计,极盛一时,世称“天童和尚”,誉为天童中兴之祖。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月八日,宏智圆寂于天童,世寿67岁,僧腊53夏。留遗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高宗诏谥“宏智禅师”,塔曰“妙光”。参知政事周葵为撰《塔铭》,称其“度弟子二百八十人”。《嘉泰普灯录》载其8位门人传记,依次为闻庵嗣宗、善权法智、大洪法为、长芦琳、自得慧晖、石窗法恭、清凉法真、了堂思彻。

宏智正觉一生著述宏富,有《宏智禅师广录》九卷、《宏智觉禅师语录》四卷、《宏智和尚语要》一卷等流行于世。收在《广录》中的《泗州普照觉和尚颂古》与《真州长芦觉和尚拈古》,被辽金时代的万松行秀作为骨子加以评唱,进一步发挥个中禅法奥义,演化为著名的《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与《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简称《从容庵录》与《请益录》。又《默照铭》、《坐禅箴》是宏智的禅学代表作,影响巨大。

宏智正觉接化学人的特色主要有两点:一则巧藉文字三昧工夫唱和洞上家风,一则以身垂范学人唯于静坐默究中真实参叩个中深旨。宏智的文学造诣极深,妙笔生花,故以清韵诗声接化士大夫阶层中人学禅。他藉慧眼诗文织就了洞上回互宛转、默照绵密的宗风,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百则《颂古》、百则《拈古》中。颂古,是举出古德公案以诗偈形式称颂之,克实而论乃“绕道说禅”,以“语不道破”为原则,目的是令学人于朗朗上口、铿锵有声的颂文音韵中勘辩真端的。颂古以汾阳善昭为首唱,至雪窦重显则以百则《颂古》阐扬云门宗风,宏智正觉继之以百则《颂古》唱和洞上宗风。拈古,是拈提古德公案纲领以散文体裁垂示点评之,平实商量乃“据款结案”,以“直指心源”为原则,目的是令学人于片言只语的点示下识得自心、荐得自性而已。宏智生来擅长吟诗作偈著文,在以文字摄化士大夫阶层方面不遗余力。宏智即便是在其上堂、小参等语录中,亦惯于以对句煞尾。较为著名的结尾对句甚多,如“水向竹边流出绿,风从花里过来香”,此句中的“绿”、“香”指禅悟境地,“水”、“风”为照之用,“竹”、“花”为默之体,而“水向竹边流”、“风从花里过”正是摄用归体的真实工夫,工夫做到究竟处则自有“绿”、“香”的禅悟境地现前,这则体现了宏智“真实做处,唯静坐默究,深有所诣”之教法。还如“青山转处水流月,寒叶落时风带秋”,此一对句则突显了默照之道:上句谓由照达默,寂然处犹月澄波;下句指从默达照,湛然处若风转云。况且对句最为讲究平仄相间,音韵和谐,要有对仗、对偶等,不仅字数相等,结构对称,上下意境亦要相互对应,自然掩映成趣。这正体现了洞上回互宛转、绵密默照的宗风。古有“曹洞秀才”或“曹洞农夫”之称誉,大凡曹洞禅师多善文墨,历来赢得士大夫阶层的青睐。宏智亦不例外,他唱和的默照宗风在士大夫阶层倍受欢迎。

宏智提倡的默照禅风,主要是藉用“照”的现觉作用而反观内究心源的,所以最为注重“静中取证”的修证工夫。宏智认为,“唯静坐默究”,把工夫做到极处,方能大彻大悟,这是达到明心见性的唯一觉路。在这方面,宏智自己身体力行,为众榜样,“昼夜不眠,与众危坐,三轮俱寂,六用不痕”。他住持的天童寺,在当时呈现出“禅毳万指,默座禅床,无謦欬者”的超然寂静景象。如此感召摄受力,与宏智的精勤自修及禅法师承相关。宏智自具戒后,不但戒行极为精严,亦甚务实坐禅,“坐必跏趺,食不过午”,后由宴坐而悟入默照之道。他的两位启老师都极为重视枯身寒心冷坐去的大休大歇工夫与境界,枯木法成以专精于“枯木禅”而著称,丹霞子淳亦以“枯木堂中冷坐去”为休歇幻缘妄习的最佳途径。因为唯有经过一番休歇后,方能根尘脱落、情念全消,亲见即心本具之自性。可见宏智以静坐默究接化学人的方法,亦是继承了洞上前辈诸禅匠的坐禅精神。宏智本人既戒行精严,而又专精于坐禅,此乃戒、定、慧三学等持的明证,汲取了六祖禅法之精髓。只不过他把完成这一禅法的修证过程,付诸静坐默究中的回互旁参、绵密内照的工夫之中,此乃屈为时机的悲心所感。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