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安生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雷小军(河南)

在成都崇州无根山下的高山寺里,林木亭亭如盖,翠竹诗一般安静。凝视因汶川地震而留下的满目疮痍,看到被毁的大殿和依然挺立的观音像,看到重建寺庙紧张的施工和年龄与我相仿的比丘尼,心内有个声音说:“留下吧。”那一刻,我是真的希望能够留下的。人生怎么过不是过?家乡的工作,一眼几乎能看透一生。在这里,广结善缘,弘扬佛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度完余生,又有什么不可以?

何况,我一个人生活良久,没有家,了无牵挂。心中亦曾有归隐之意,来到深山,来到寺院,参加这个短修班,实为了解此间生活。

一个人漫步在寺院旁幽深的竹林里,我深深爱恋着那丛丛野花,那根根嫩草,那颗颗野果。我是带着满腹的思虑和对红尘的疑惑辗转来此的。想起伤感的往事,仍忍不住泪流满面。我是多么渴望找到能够安放心灵的地方,若这竹林般安宁,哪怕是凡俗日子,也愿意真心去过。可是却没有。

留下来,也许在这里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但终是没有留下。甚至连问法师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她有一句:“我们只收未婚的女子。”因为她还有一句:“逃避红尘,是不行的;追求清静,更是不行。”而我虽单身,但曾有过一段不堪的婚姻,想留下也恰是逃避和追求清静这两个原因。于是,在心中汹涌的想法唯有涌起又咽下了。

心却不甘,便问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我这一生,还有姻缘吗?”是啊,一直都在问自己,有吗?有吗?若是有,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若没有,为何总为情所困?心下暗想,若有,就离开;若没有,求情也要留下。

老师很慈祥,很睿智。他肯定地说:“有!”

我追问:“我有过婚姻啊。还能有吗?”

“有。每个人的缘分是不同的,这与前世结的缘有关。”

我只有离开了。坐上车的那一刹,我转身看寺院,轻烟浅雾,檀香悠然,安宁,清净。心有不舍,却无能为力。转过身,是喧闹的红尘。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我泪珠滚落。我的责任尚没完成,我不属于这里,还属于红尘。

腕上红色的玛瑙手链,映着车窗外太阳的光辉,一闪一闪。那是在古寺门口,同修阿霞买下来送我的。她笑着说,结个缘吧。想着她的一颦一笑,娇小的身体,“方便面”头发,一笑就露出来的那个小包牙,还有动若脱兔的猴样,静若处子的禅修,我不禁微笑起来。是有缘人呢,同吃同住三天,亦是缘。她盘坐于寮房一隅,结着手印,禅坐修行的模样,观之静心。她告诉我,每日都要读经的,那会让自己安静下来,接纳许多原来不能接纳的东西,安然生活。“方便面”头发,是她丈夫与前妻的儿子揉着她烫的短发叫出来的名字。

忘不掉高山寺那只叫做“五元”的流浪狗。那是法师初来震后的山寺时,数月间无人来,唯有满地瓦砾作伴,荒凉,凄清。却在收留它的那天,收到山民的第一笔建寺捐款——五元钱。因为感动,就给流浪狗起名叫“五元”。五元很听话,时常静卧于寺院的钟鼓下,听晨钟暮鼓,黑亮的眼睛里写满安详。

那亦是一种缘分啊。

还是回来了。继续我的日子,白天代替黑夜,黑夜代替白天。偶尔出去小游一下,大多时间是在忙碌中度过,不去思考,不能思考,不愿思考。仍有人不断地介绍对象,不忍拂了别人的好意,于是也不断地相亲。浮光掠影,柴米油盐,红尘千般味道,无人一朝饮尽。

饮不尽也要饮啊。

被介绍人推到他面前时,我其实是有些赧然的。曾经被人介绍过,那时的我没有接纳,便拒绝见面。可是阿霞不是曾说,没有什么是不能接纳的吗?也许缘分如此?炙热的夏,我们开始了交往。相处以来,安淡平常,却踏实稳重,放了心。那么久了,我们的距离不远不近,不温不火,恰是婚姻的温度。

终于又走入了婚姻。责任更多,日子更忙。我转让了自己一个人时为打发时光而做的生意,全身心投入到新的环境中。人至中年,早已了却了爱情情结,婚姻更多的是为生活和后半生考虑。但毕竟有家了,这才是红尘中正常的活法。偷闲中,我也努力坚持读经,渴望安生。

还是有生气的时候。忙碌的生活不仅没有安放心灵,因为没有时间静修,似乎又变得烦乱了。那日因为一件小事,与他怄气。夜已极深,心绪繁杂,辗转不安。我思念着千里外的高山寺,思念着睿智的比丘尼,拿出手机,给她发去了问候的短信。心绪不安的人是那么懵懂啊——那么深的夜里,那么远的地方,那么乱的心情!她却很快回复了,她说:“我记得你是谁,要好好生活。”袅雦趉藥膓胣鶈黦蒚룤ꪕ铧뮭럥㤲5ArticleID  ChannelID  ClassID Title ÿTitleIntact ÿSubheading ÿAuthor ÿCopyFrom ÿInputer LinkUrl ÿEditor Keyword ÿHits末了,她近乎调皮地说:“有空常回家看看,你就把高山寺当成自己的家哦!”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我是那么激动,我的心瞬间有了安放的地方。是啊,为什么流浪呢?那座宁馨的寺庙,就是心灵的家啊!不禁微笑,安然入睡。

后来老师在信中告诉我,人生即修行,家庭即道场,修行不必拘泥于形式。要知道,家务、工作、写作都是修行的主要内容,体现的是那个“行”字;念经、持咒、打坐体现那个“修”字;而修心则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此把握,如此理解,就都“一”以贯之了。

终于释然了。安生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习出世的智慧,不是要我们丢下世间的责任,仍是要我们在世间修行。便努力以大心量对待身边人,菩萨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何况我们还是有缘分的人呢!如是生活,一切不满与嗔恨若过眼云烟,随风飘散;若一滴水溶于大海,不落一点痕迹。

《维摩经》上讲:“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禅门四祖道信大师有言:“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安心生活,安心工作,安心面对红尘中需要面对的一切,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偶尔读读经,大多时间是陪身边的亲人一路欣然继续烟火生活,心静了,自然安生。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