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为中国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使得佛教人物成为了历代艺术家丹青笔墨的重要题材。在古代,以佛教题材为创作主题的画家很多,如三国时的曹不兴,西晋时的卫协,唐代的吴道子、阎立本、王维等,宋元明清四代就更多了。在当代,则涌现了夏荆山老居士这样一位杰出的佛像画家。他和他的学生们,绘制佛像的数量之多和艺术水平之高,受到艺术界的极大关注和教内同仁的充分肯定。夏老在佛像绘画事业上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他虔诚信仰三宝,执着追求佛教绘画艺术的结果。
夏荆山老居士是山东潍坊人,少年时,师从郭味蕖学习绘画。尔后遍访名师,深得教益,在花卉、人物、山水等领域均有优异的表现。28岁皈依佛门,崇奉三宝,深入经藏,显密双修,践行菩萨精神。曾参访海内外多位高僧大德,研习佛法,参究教理,颇有心得,奠定了扎实的佛学基础。夏老于上个世纪的中期由台湾移居美国加州,在世纪末回到祖国,以古稀之年在北京创办荆山画院,如今已拥有百余名青年画师。夏老尽己所能,言传身教,培育造就了诸多专业人才,为佛教绘画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夏老是以一个修行者兼艺术家来对待佛像绘画艺术的,始终遵循传统的佛像绘画风格,在“庄严”两个字上下功夫。夏老和他的学生们绘制的佛像,都是结跏趺坐,螺发高髻,着袒右袈裟,双手在胸前结种种法印,如施无畏与禅定、与愿和结心、触地与禅定;还有的双手结说法、禅定、合掌等印。华盖繁简纷呈,既有轻盈飘洒的又有雍容华丽的,坚持同中存异,力求多样的手法。背光采取工笔金丽或虚空灵动的笔法,并以祥云装饰。画卷中多数佛像下承莲座,台座为多层四角或八角等,亦有数尊以祥云为台座的。整卷佛像构思精巧,天工妙笔,美轮美奂,异常庄严。这无疑是佛像作者对佛陀至诚恳切的信仰,感应为佛像作者自性的流露。
夏老不仅在书画艺术上有高深造诣,而且在堪舆学上的成就自成一家,是一位德艺双馨,学富五车,备受敬重的长者。因此,他的知交朋友、学生满天下。而因佛法、堪舆、艺术等缘故,亲近夏老并支持夏老绘画艺术事业的深圳周庆、丁雪伉俪,将荆山画院创作的释迦牟尼像150幅和观世音菩萨像168幅,分别集为释迦牟尼佛卷和观世音菩萨卷,统名《庄严宝像》,鼎力资助出版。
观音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化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即现何身随缘说法救度。中国的观音信仰深入人心,在古代是“户户弥陀佛、家家观世音”,在当代是每年有数百万之众去到南海普陀山、西藏布达拉宫朝礼观音菩萨。因此,观音菩萨圣像也就成为画家创作的重要内容。历史上画观音像最有名的,是唐代绘制白衣观音的吴道子和画杨枝观音的阎立本,还有明代绘制《观音二十二像》的丁云鹏和清代绘制《法界源流图》中十七尊观音像的丁云鹏,他们的技法影响深远。
夏荆山老居士和他的学生们绘制的观音像,继承了这些画家的技法之精髓,师古而不泥古,在创新中变化,自成风格。画作构图独特,工笔隽秀;设色清劲秀丽,线条遒劲;衣褶飘举,栩栩如生,体现自在超然,令人心生恭敬,离欲脱尘,迈向菩提之功妙。此卷观世音菩萨的形相,计有:杨柳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