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正月到郎木寺看法会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贺泽劲(江西)

 

有些旅途中邂逅的地方,会让人离开后,久久地被叫做乡愁的那种情绪所笼罩,郎木寺便是这样一个地方!

灵魂如风的郎木寺

    登后山,俯瞰郎木寺的银装素裹,远处的梵音有如天籁之巅,雪原上的金顶如浮光跃金,行走着的绛红僧衣和冷色调的肃穆远山,令我刹那间醍醐灌顶:这定是我前世来过的地方……

    郎木寺,是地名而非寺庙,一个地处甘青川三省交通枢纽、古有南蕃中心之誉的小镇。有条叫白龙江的小溪穿镇而过。以白龙江为界,西北侧属甘肃甘南州碌曲地界,叫郎木寺镇;东南侧则归了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叫纳木寺镇。郎木寺当然有寺庙,四川的赛赤寺和甘肃的格尔底寺就隔着白龙江遥遥相望,格尔底寺的入口处还有一座清真寺。一如镇上的藏面馆、川菜店、咖啡厅和酒吧各有各的生意兴隆,不同信仰的融洽相处,更能折射郎木寺的纯朴、包容和友善。

风雪掩映藏古寺。始建于1413年的格尔底寺供奉着五世活佛的肉身灵塔,是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一有闲暇,我便会散步去那。那里有群和游客交朋友的阿客(喇嘛的尊称)。第一次去郎木寺,结识的第一个阿客朋友是格藏·塔醒,那时他还在格尔底寺收门票,争执使我们成为好朋友。在他的介绍下,我的喇嘛朋友滚雪球般地壮大了。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有率真的笑容,无论走进寺庙还是僧舍,都能喝到地道的酥油茶、啃风干的牛羊肉、吃腻得流油的藏包、品味奇香的酸奶。不管是宗教的悲悯还是人情的温馨,郎木寺都给人很奇异的体验。

赛赤寺后山上有座四百多年历史的天葬台。在藏传佛教看来,人死后,灵魂将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通过天葬将肉身还给大自然,顺应了布施的最高境界。天葬,是藏民对生命大彻大悟后的另一种更彻底的诠释。我反感抱猎奇态度去看天葬,宁可坐在咖啡馆的窗边,看被藏民视为神鸟、担负救赎重任的秃鹫在空中翱翔。天空仿佛全是自由遨翔的灵魂,我们也有了灵魂如风的感受。

一个多世纪前,就有西方传教士进入郎木寺,他们给自己取藏族名,穿藏袍、跳锅庄,花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试图融入。但他们没能留下宗教痕迹,却把青藏高原东缘的雪峰、草原、寺庙和神秘粗犷的风土人情带到了西方。美国传教士罗伯特·彼·埃克瓦尔回国后出版了《西藏的地平线》,引发了西方背包客的郎木寺热。讲英语、法语或意大利语的背包客纷至沓来,使郎木寺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小资圣地、东方瑞士。

    以梦为马的草原女子

藏传佛教大师宗喀巴1409年在拉萨举行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次传昭法会后,传昭法会的仪轨和精髓便在雪域高原开花结果,成为藏传佛教延续至今的盛会。格尔底寺和赛赤寺均是名满卫藏、安多、康巴一带的格鲁派圣地,郎木寺正月法会自然也声名远播。

正月法会从初八起,每日都要遵照传召法会的仪式,做道场、洒圣水、亮宝、放生、辩经、正月十三的晒大佛、正月十四的法舞跳神、正月十五的酥油灯花会、正月十六的转香巴等一系列宗教庆典活动。冬季是郎木寺最美的季节,而正月法会让朗木寺提前感受到了春潮的涌动。郎木寺的主街和几条巷道,被五彩缤纷的藏袍渲染得春花烂漫。

虽天寒地冻、法会还早,可赶早而来的信徒如织如缕。牧民们穿着盛装,携儿带女,一路磕长头、转经轮、献哈达。我只是众多凑热闹的游客中的一个,追踪朝圣者留在雪地上的等身长头,看他们行色匆匆却又神情坚毅,试图想解读什么,只能是徒劳。

连下了几场大雪,让隆冬变得温柔起来,大雪覆盖的屋顶撑起一个童话般的空间。每天清晨推开窗,便能远眺到雪峰有如素装的仙女。同样遗世独立的卓约风姿,还能在转香巴的草原女子身上看到:

一大早,氤氲的白龙江畔便聚集了从草原奔波一夜赶来的女人们,她们就用江水洗头、洗漱。草原女人像深闺美女,平日里以梦为马,将所有爱与恨都放逐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为赴每年的正月法会,她们才穿上平日里舍不得招摇的缀满宝石金银的盛装。江水冰冷刺骨,好在她们有草原赋予的健壮身体,好在她们有与岁月相抗衡的青春。解开乌黑的长发,让积郁了一年的草原风沙随水漂去了,皲裂皮肤的创痕被水抚平了,而水中的那缕晨曦也不知不觉就渗进了腮部,就这样把草原带来的狂野与聒躁都洗进白龙江。洗漱的过程是她们眼里最神圣的仪式,她们撩起河水的姿态充满了感恩,褪去过去一年的烦恼与忧愁,带走的是白龙江的祝福与庇佑。

雪展大佛与辩经

之前所有活动仿佛都是为正月十三的晒大佛热身的,只等晒佛(瞻佛)节把法会推向极致。

这天,僧人早早就将展佛台和广场清扫干净。寺院里人头攒动,礼佛的牧民都在翘首以盼。一通鼓号齐奏的法事后,喇嘛们抬着长龙般的佛像卷轴从经堂缓缓走向展佛台。佛像其实是幅精美的唐卡,是郎木寺的镇寺之宝,所到之处,信徒或跪拜磕头,或追随着想沾些灵气。

佛像卷轴一直被抬到展佛台顶,伴着法号长鸣,巨幅彩绣佛像仿佛匝地阳光顺着山坡徐徐铺展。当仪轨进行到拉开遮挡佛像的五彩绸幔,释迦牟尼慈仪天下的全貌展露了,便仿佛顿悟了何谓神圣时刻。藏民纷纷顶礼膜拜,诵颂之声不绝于耳。风仍在刮,雪仍在飘,可依稀有阳光穿透了风雪迷雾。从瞻佛者宁谧深邃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安详纯真。这种简单的幸福满足,却令天地为之动容。佛,肯定能听见芸芸众生的心灵之祷和灵魂衷诉……

在格鲁派寺院,辩经是出家人自小就要学习的课程,通过辩论来学习和引证佛法,辩经时提问者站着,大力击掌厉声吼问,击掌时右手向下拍表示降伏邪见,左手上扬表示提弘正见;而答题者席地而坐,对提出的问题必须不假思索地解答。在一问一答之间,参悟出佛法真理。辩经场面气氛热烈,通常都是一群人在一起提问,直到最后单人对决分出胜负。几乎没有机会听懂辩经的内容,但每次观看辩经场面都会被其执着神态所震撼,这也是属于朗木寺独有的特色,真诚且强烈的直白场面。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