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世间绵延了两千五百多年之久,之所以能长久住世的原因不外乎它的弘法主体——僧团。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弘法教团,无论佛法再怎么殊胜,都可能是不为人知的。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没有哪一个朝代、诸侯国、团体,可以如此长命,而且维持着和合有序的状态,只有佛教僧团这个庞大的组织能够一直保持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僧团的作用之一是弘法与修行,并且有着它自身的种种管理制度——清规戒律,按佛教说法,就是依止佛陀的教导及遵守戒律。而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六和敬精神,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我在修学过程中体会到,这六和敬精神不仅适用于殊胜的僧团,同时也适用于现代的企业管理,因为这六个方面充满体现了人性化、规范化、均衡化,及具有凝聚力等诸多积极因素。
一、身和同住
身和同住就是要求员工,从外在的形象与行为上要有一定的规范可遵循,建立统一的行为准则与相同的着装等,使每位员工都能在相同的办公环境,有着统一的工作规范,例如:规定员工与客人进行交流时的礼貌用语、办公室内不准大吵大闹、不能翘二郎腿等不雅举止。规范可约束人的身心,使之不放逸,从而更专心于工作当中去。纵观那些优秀且生命力强的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外在形象的得体与有素养。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这一点也是得到公认的。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肢体语言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得好不仅可以把思想表达到位,而且显得高雅端庄、品味不俗,但若不加约束,举止随意,就会降低自身品味,让人感觉庸俗。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之中,不仅需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与高档的办公环境,而且还还要有企业的人文背景。在这之中,言谈举止又是最直接的展示方式。试想,如果在办公场合,同事间勾肩搭背、衣装不整、言语粗鄙,这样的氛围又怎能保证企业的良态发展呢?
二、口和无诤
俗话说:祸从口出、恶语伤人六月寒。纵观诸多祸事及不合,都是因为一句恶语所引起,有的乃至招惹杀身之祸。反之,“好话一句三冬暖”,一样也是形容口业带来的美好。
一个高素质的人,不仅能杜绝恶口,而且还要会使用优美的词汇去赞叹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人、事、物等。在发自内心赞美外境的过程中,对自身就能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强化了自己的善行,改变与祛除了一些恶的心行,这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每个人背后都在讲彼此的是非,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氛围呢?
在企业之中建立一整套和谐与温雅的工作用语,例如:对领导与比自己年长的同事用敬语、软语,这样能提升工作环境的温馨与愉悦程度,使彼此之间产生亲切感;在同事懊恼时,软言慰喻和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他,用宽慰的语言帮助他们解除内心的苦楚。总之,要用心去说话,这样无论语言是否优美,都一样能感动与帮助他人。
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下工作,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就像是温暖的大家庭一样,自然不会存在那么多不合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意和同悦
在悦意的环境中工作,会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同时心灵也会感到很舒适,虽说是在企业之中工作,但本质上无非也是与人打交道,这种交流的过程我想一定不能缺少对彼此感受的照应。营造舒适悦意的工作氛围其实做起来并不难,只须从小处着手,细心地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例如:可以在自己倒水的时候顺便问一下身边的同事是否也需要;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之余,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他同事处理更繁重的事物;周末或假期与同事在一起交流工作心得,搞一次以净化心灵为主题的聚会等等。以上这些只要用心去行动,绝非难事,就像慈悲伟大的佛陀那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纵然我们没有那样的大胸怀,但完全能够从身边的人做起,让周围的同事感受到这种温馨和悦意,这也不正是在生活中修行吗?
四、戒和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