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之一:晒香菇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驼着背的老禅师,冒着烈日在庭院里晒香菇。
道元禅师看到后,忍不住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我可以找个人替您做。”
老禅师说:“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禅师:“话虽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这么好的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这个公案曾经在日本电影《禅》当中被演绎了一遍。电影中,老禅师嘴角所浮现的微笑和从容淡定的举动散发出一种超脱、自在的非凡气质。而道元禅师的表情则从惊讶转为倾慕,那一瞬间,禅的奥秘在两人之间潺潺流淌。
老禅师说:“别人并不是我!”
禅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因为只有在实务接触和切身体验中,它才能在学习者的内心鲜活起来。这是它无法改变的特质。这就好比吃饭、睡觉或走路一样,别人不仅无从着力,也不具有代劳的可能性。它的经验无法通过凿壁偷光而获得,那是一项专属个人的工作。
所以,对每一名禅者来说,他的使命就是去亲眼目睹禅的盛况,真正领略它的风姿。他必须是见证人,是参与者,是当事人。他不能旁观,不可以旁观,也无法旁观。他要全然而毫无保留地融入于它。但是,不幸的现实是:人性是懒惰的,人性是依靠、依赖、习惯远观的,人们渴望躲在安全的思维角落里编织关于禅的理论而不是行动,他们对亲身性的心灵试验深感畏惧。
老禅师:“这么好的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大太阳天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吸收更多香菇的水分,效果佳。
同样,当人触景生情或情绪大动时还能保持观照心念的话,那将比平心静气时的禅坐更为难得和精进,那是在困难面前大步提升的时刻,那是真正有价值和能历经考验的黄金静心。
有些人,平时可能觉得自己的修禅心境颇具规模,但遇到事情时就暴跳如雷完全忘了还有观照这回事。等事情过了,心灵领域的烈日酷暑消褪了,他才茫然意识到刚才的举动并随之陷入后悔、自省和反思。其实,他不知道那个暴怒的瞬间正是最好的观想时机,那个时刻是能亲身见证这个巨大、狰狞的情绪猛兽的时刻,是可以面对面决斗的时刻。但是,他却在敌人暂时走了,销声匿迹了,硝烟尽散了,才想起摇旗呐喊。那样的斗争永远是延时的,那样的局面永远是被动的。那种禅修只不过是极其廉价的心情调剂品。对于身负开悟使命的禅者来说,他必须在正当其时时面对面地直观自己的心绪,那是亮剑的时刻,绝对不能逃避的时刻。他的观照必须至始至终地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