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浅谈四种沙门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远尘(上海)

            

                 

佛陀在《大宝积经·宝普明菩萨会》中告诉迦叶尊者及众弟子,在佛门中有四种沙门,即形服沙门、威仪欺诳沙门、贪求名闻沙门和实行沙门。经云:“又大迦叶!谓沙门者,有四种沙门。何谓为四?一者形服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贪求名闻沙门,四者实行沙门。”佛陀在经中对这四种沙门分别做了详细的论述,告诫弟子应当远离前三种沙门,做名实相符的实行沙门。

一、形服沙门

经云:“何谓形服沙门?有一沙门形服具足,被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而便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善护身,悭嫉懈怠,破戒为恶,是名形服沙门。”

形服沙门从形象上来看,具足一个修行比丘所具备的特征:他们穿着僧衣,做法会时也像苦行比丘一样穿着法衣诵经礼佛。他们也剃除了须发,现比丘之像;他们也在每天饭食之时,跟随众比丘一起著衣持钵,次第乞食。虽然这些沙门从表象上来看,具足沙门应当具有的形貌特征,但是,他们的身口意三业都不清净,经常身做杀盗淫,口说两舌、恶口、绮语,意业常念贪嗔痴。这些沙门虽然受了戒,但是却不能够严格受持戒条,而且还经常对人怀嫉妒之心,在修行方面不但不精进用功,反而还懈怠荒废道业,违反戒条,造作恶业。

形服沙门不仅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就有,末法时代的僧团中也有很多形服沙门。在世俗人看来,他们法相具足,也吃斋念佛,但所言所行,都违背戒律,更谈不上去修行用功了。所以,在现代僧团中,道风建设应当成为常抓不懈的事业。

二、威仪欺诳沙门

经云:“何谓威仪欺诳沙门?有一沙门具足沙门身四威仪,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断诸美味修四圣种,远离众会,出家愦闹之众,言语柔软,行如是法皆为欺诳。不为善净而于空法有所见得,于无得法生恐畏心,如临深想,于空论比丘生怨贼想,是名威仪欺诳沙门。”

具足行住坐卧四威仪,是佛教对一个出家修行者的基本要求。四威仪要求做到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佛陀认为,在僧团中有一些沙门,他们在四威仪方面做得很好,而且还能做到举止安详,断除各种美味,苦修四圣谛法。这些沙门经常远离大众聚会之所,喧嚣热闹之处。他们在与人交谈时,言语柔软,令人生起恭敬之心。佛陀认为,这种沙门只是从威仪方面做得仪表庄严,但是他们心地并不清净,他们对于空法不能正确理解,常常执著事相。他们对于佛陀所讲的正法生起恐惧心,生怕妨碍自己造作恶业。不仅如此,他们对那些修行比丘心生怨恨,想方设法阻止他们弘扬佛法。佛陀认为,一个真正的沙门应当表里如一,那种只讲威仪,不讲修行的沙门是令人生厌的,也是应当杜绝的。

在现代僧团中,只讲威仪不讲修行的沙门很多。这些沙门之所以具足各种威仪,目的是为了骗取信徒的信任,以获得更多的供养。随着供养的增多,这些人的贪欲会更加膨胀。随着贪嗔痴的增长,他就会日愈堕落,从而造作更多的恶业。因此,对这些威仪欺诳沙门进行批评和教育,使他们心慕佛法,如理修行,也是当前维护僧团清净和睦的必要举措。

三、贪求名闻沙门

佛陀在《大宝积经》中向弟子们指出了贪求名闻沙门的表现。经云:“何谓名闻沙门?有一沙门以现因缘而行持戒,欲令人知;自力读诵,欲令他人知为多闻;自力独处在于闲静,欲令人知为阿练若。少欲知足,行远离行,但为人知。不以厌离,不为善寂,不为得道,不为沙门婆罗门果,不为涅槃,是为名闻沙门。”

佛陀在这段经文中列举了贪求名闻沙门的具体表现。这些沙门从表面上看,他们与持戒修行的比丘没什么两样,他们也持戒,也读诵经典,也会在远离俗尘的闲静之处独居。对于佛陀所说的佛弟子应当少欲知足,他们同样也能够做到。但是与真正修道沙门不同的是,他们持戒是为了让人知道他们是持戒修行的比丘,他们读诵经典是为了让人知道自己广学多闻,他们的闲居静处则是为了让人知道他们是为了生死而修苦行的比丘,他们表面的少欲知足远离俗尘,则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们是真正的修行人。这些沙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信徒对他们生起恭敬心,从而获得更多的供养。

名闻沙门在行为上做得像个修行者,但他们并不是为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也不是为了好好修道,将来证得圣果;更不是为了求得永久的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他们之所以做出种种持戒修行的举动,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

佛陀反对这种纯粹为了供养而伪装修行的人。佛陀认为,修行者的目的是为了修自身,令自己得解脱,了生死,而不是为了做给人看。如果仅仅表面上做得很像修行人,内心却怀有贪心,纵然你做得再好,也终归会有被人识破的一天。不仅如此,若是贪求的供养太多,而不用于修道,将来就得偿还,遭受苦报。

四、实行沙门

佛陀最为称道的沙门是实行沙门。因为这种沙门既不威仪欺诈,也不贪图名闻利养。他们是真为了生死,发菩提心。经云:“何谓实行沙门?有一沙门,不贪身命,何况利养?闻诸法空无相无愿,心达随顺如所说行。不为涅槃而修梵行,何况三界?尚不乐起空无我见,何况我见众生人见?离依止法而求解脱一切烦恼,见一切诸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而自依止亦不依他。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贪著音声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而于诸法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著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见有缚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

佛告诉迦叶尊者等弟子,在四种沙门中,只有实行沙门是真正修行的沙门。这种沙门能够做到为了护持正法宁舍生命,从不在乎名闻利养。他们对于佛理如法修行,能够明了诸法空相之理,从不存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等四相。实行沙门在平时修行中常修解脱之法,断除一切烦恼尘劳,令心毕竟清净。实行沙门还能够做到不以身相见佛,而以法身见佛。

关于不以身相见佛,有一段典故:佛陀在忉利天九十日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过去,佛回到人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前去迎接。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忽然一想,佛的真身不是六根可以看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是把佛的法身当成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的肉身,是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诸法空性,就看不到佛陀的法身。佛的法身是无我、无人、无作、无所不作的诸法空性。空性是无处不遍,佛的法身也无处不在。于是他安然坐下,依旧缝衣服。

当时有一位叫莲花色的比丘尼心想:我是尼身,按照戒规应当排在大僧的后面见佛。我不如现在用神通之力变为转轮圣王,在大众的围绕下,前去见佛。就这样,莲花色比丘尼变为转轮圣王,得以在第一时间见到佛陀。莲花色比丘尼见到佛陀,便虔诚顶礼说:“尊敬的佛陀,我是第一个见到你的人”。佛陀便呵斥她说:“你怎么能够超越大僧前来见我?你虽然见到了我的色身,但没见到我的法身。真正见到我的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佛陀认为,实行沙门能够做到任运自在,他们既不执著于生死,也不执著于涅槃。他们知道一切法本来空寂,只以平常心来修行,用不着刻意去缚解粘,也用不着专心求解脱。因为实行沙门知道,运水搬柴、穿衣吃饭皆是道。修行是在平常生活中实现的,若刻意去求解脱与涅槃,反而成为一种执著。有执著便无益于道业的成就。佛陀在袅雦趉藥膓胣鶈黦蒚룤ꪕ铧뮭럥㤲5ArticleID  ChannelID  ClassID Title ÿTitleIntact ÿSubheading ÿAuthor向迦叶尊者等弟子分别讲述完四种沙门之后,劝诫弟子们应当做实行沙门,不要做前三种心有所图的沙门。只有做一个实行的沙门,才能够得到信众的尊敬,自己的道业才能有成就。

佛陀四种沙门的论述,对我们现代出家人无疑是一种警示。如今的末法时代,去圣时遥,沙门中凡圣同居、龙蛇混杂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不仅要用佛教戒律来规制僧团,更需要出家人加强自身修为,以佛陀的言教来指导自己的行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僧团的纯洁,佛教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