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心理治疗学视野下的禅宗思想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天心月圆(山东)

 

现代心理咨询和治疗学起源于西方。自1879年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各种学派、体系不断涌现,交叠更替。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体系是心理治疗的第一个完整的体系,标志着现代心理治疗的真正开端。继精神分析体系之后,又陆续在心理治疗领域出现了人本主义疗法和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治疗体系,围绕着各种体系又形成了多种心理治疗流派,使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心理治疗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禅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蕴涵了中华文明特有的风采与魅力,洋溢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智慧与人生哲理,它的丰富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治疗学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禅宗思想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方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的相通之处,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禅悟和精神分析疗法

禅是东方的精神解脱之道,精神分析则是西方的一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学。禅与精神分析在人类探寻心灵的旅程中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深远意义,都是人类用以消除心灵痛苦的切实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也叫心理分析疗法,是奥地利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和禅宗都强调人性中非理性的一面,认为意识的深层存在着强大的非理性力量,弗洛伊德称之为“本我”,佛教称此为“贪嗔痴”等不良心理活动,这是导致人生烦恼的根源。精神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潜意识中的欲望意识化,消除意识与潜意识的隔阂从而解除个体的心理困扰。禅宗和精神分析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将潜意识意识化,禅宗中的禅定状态,正是人的潜意识活跃的时候,利用这一状态可以将潜意识意识化。因而可以说,禅宗是人类早期对潜意识进行发现并探索的学说之一。

由于精神分析疗法要分析来访者过去的心理创伤,这必然引起来访者的阻抗,要消除阻抗,需要咨访双方付出艰辛的努力,从而导致精神分析的治疗时间极其漫长,有时甚至长达几年,对来访者而言,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是极大的负担和考验。而禅宗则更重视参禅者当下的感受和体验,不注重参禅者过去的经历和创伤,直接对当下的“本心”进行认识和自省,超越自我的局限,提升自我境界。最后,由于直指当下,参禅悟道的方式也非常自由,吃、行、坐、卧间皆有禅,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进行渐修和顿悟的训练,不需要与禅师频繁地交流与沟通,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进行自我修为。

有效吸取禅宗思想,将会拓展和深化精神分析者的视野,可以克服科学治疗的理性和冰冷,把心理治疗变得更有人性、更活泛、更自然融洽。

总之,禅与精神分析是东西方探索心灵奥秘的两条平行道,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消除烦恼,消除压抑,解脱束缚。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是完全可以互相参照,共同实践的。

明心见性和认知疗法及人本主义疗法

禅宗,作为中国化最典型的佛教宗派,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心性论,即鼓励众生通过心性的修持,来摆脱烦恼、悟道成佛。禅宗的心性论追求心灵的解放,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为佛性论。其宗旨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以求达到心性合一、梵我合一的境界。这种对清净本心的回归,是建立在人人皆有佛性的基础上的,并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所谓见性成佛,就是向自己的心灵去体认,识得自性成佛道,这实际上也是对烦恼和生死的超越、对精神自由的实现。禅宗这种追求本性的思想和现代心理疗法的认知疗法有相似之处。

认知疗法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的贝克 20世纪50年代中叶创立的。认知疗法中所强调的“错误认知方式”正是六祖惠能所指的“妄念”。六祖认为人性是本来清净的,因为有了妄念,人的真如之性便被覆盖,只要消除妄念,就能恢复本性。

由上可知,禅与认知疗法的法则几无分别。认知疗法认为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想到悲,情即悲;想到善,情即善。我们常人的自性都被云雾所覆,所以迷妄,一旦“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佛”与“众生”、“真”与“妄”的区别只在一念之间。认知疗法的治疗关键是破除失真认知,禅宗要求人们消除妄念,所以禅与认知疗法在治疗技术上也有相应之处。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它肯定人、尊重人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以人为本,人格深化,从真正意义上开始关注世界的主体——人。人本主义疗法的目标是唤醒一个没有外在束缚的真正本性,卸下那些用来应付生活的伪装、面具和扮演的角色,发现那些更本质、更接近于真实自身的东西。这与禅宗中的“明心见性”是类似的,不论参禅的形式如何,禅的最终目标仍是除去内心的乌云找到我们的本心、佛心。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建设性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他的“非指导性原则”就是让当事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所以罗杰斯支持来访者自由地探索自我,治疗的焦点在于帮助个人成长而非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禅宗强调“自性自度”、“自求解脱”,在帮助个体开悟佛性的过程中,禅师也是“非指导性的”,他们借助于各种情境诱发参禅人开悟,但并不直言以告,信赖个体自身的修行体验,用个体自身的力量来重新感悟生命的真理,重新认知宇宙人生的奥秘。

平常心和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为日本森田正马先生创始的治疗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精神疗法。森田正马是以佛教和禅宗作为治疗的理论基石,两条轴线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中——“顺应自然”与“为所当为”。

森田把顺应自然解释成佛教与禅宗里的“顿悟”。顿悟可以说成实实在在的豁然开朗,一种与自然事物和谐的生活态度。森田正马把禅宗的观念引进“顺应自然”的理念中,认为开悟就是在开“平常心”,这样才能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禅宗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精神境界:春天看百花齐放,秋天赏月色美景,夏天享凉风暂至,冬天观大雪纷飞,一切听其自然,自在无碍。人的一生道路坎坷,福祸相随,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常心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奋斗之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拥有平常心,人生将变得更加平静而从容。

森田疗法的着眼点,在于理解来访者的疑症素质,启发他的求生欲望,打破他的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因此,森先生的“森田疗法”,可以说是通过顺应自然,达到为所当为的风格。森田正马的治疗法中佛禅的味道甚浓,他以十年的工夫创造了一门有别于西方心理学的治疗法则,这样的实践昭示着禅宗中的心理学思想有着广大无边的挖掘空间。

其他心理治疗流派视野中的禅宗

弗洛伊德的著名弟子荣格,对东方的佛教、禅、瑜伽等,有相当精深的研究。荣格吸收了东方禅宗思想,进一步将人的精神领域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就像一座记忆仓库,储存着个人被压抑的心理情结;集体无意识则储藏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潜在原始意象。这些理论与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十分相近。这是佛教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影响的实例。

弗罗姆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弗洛姆对佛教禅学有浓厚的兴趣与精深的研究,曾经出版《禅与精神分析》,是他从东方获得灵感的切实体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洛姆极其推崇佛教“慈悲为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宗教情操,他认为勇于为他人牺牲奉献的生命理念,有助于医治西方人的社会病态。

内观疗法是通过内观,使患者对人生的再体验、对恩情的再体验、对人生的再定义,使患者在内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解和反省,产生健康人应有的做错事后的罪恶感、羞耻感,与亲人朋友之间的连带感,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内观疗法的这些思想直接来源于禅宗中的“禅修”、“报恩”、“忏悔”等思想。

结语

禅宗所追求的自在解脱的心理生活状态,和当代西方许多心理治疗学流派所追求的解除人的心理压抑、建设健康的心理生活的目标是一致的。西方心理学试图用求知的方式,把握人现实的心理活动规律,然后再依据这些规律,对症下药,解决人的心理生活问题。而禅则强调人在现实的生活活动中,自己体验、觉悟、解脱以达到一种自在的心理状态。因而禅的方法更直接,更具体,它直接推动人的心理解脱。禅的终极目标,就是在人们的存在的终极意义上给人们创造一种心理生活的样式。

禅宗心理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心理健康、心理治疗的智慧,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如果能与现代心理疗法相结合,将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调节模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又为现代人解除心理烦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