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小住黄山翠微寺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胡少英(安徽)

壬辰七月,我们几个同修相邀来到黄山翠微寺小住修行,欲求得几日清净。

翠微寺在黄山太平县境内,坐落于黄山风景区西大门之外。寺院四周群山环抱,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山泉终年奔流不息,饮之,不但清纯甘甜,而且润泽肌肤,实属天然美容之水。翠微寺是一处远离喧嚣、深藏不露的世外桃源,自古以来就是出家人潜心修道的佛门净地。如果你贸然到访,定会被那“小桥流水穿幽壑,古木修篁蔽太空”的自然美景所陶醉……翠微寺还是我国唯一一座由古印度人开创的寺院。有史料记载:晚唐年间,印度高僧包西来云游我国,当他来到黄山脚下,发现如弥勒峰的翠微峰时,便惊呼道:“此地即佛地也!”此后,包西来就一直在翠微峰苦修,饥餐野果、渴饮山泉、织麻为衣,当地人都称他为麻衣和尚,直到公元882年,山里有位姓洪的人家因受感化为包西来供田建起了寺院,是为翠微寺的源起。翠微寺为禅宗道场,自古地灵人杰,曾出现过许多高僧,除师祖包西来外,著名的还有雨峰法师、凡空方丈、超纲和尚等。现在寺内住持即是我国禅宗第四十八代传人演龙法师。1992年,当法师初到翠微寺时,看到沧桑变幻、天灾人祸屡建屡毁的古寺遗址时,引发了无尽的悲悯。他随发誓愿:一定要重建这千古道场。从此,法师岩居穴处,化善缘,建殿堂,并冒着生命危险,从缅甸请来近千尊饰金白玉佛,其中一尊高5.5,重达15吨的卧佛举世罕见。

近年来,为了给前来修行的信众提供良好的修学环境,演龙法师在寺院周围的苍松翠竹间,搭建了四十二座以梵文字母命名的华严茅棚,以供修行者来此闭关。此外,寺院还于每年农历61979,隆重举办我国佛教界首屈一指,持续21天的华严法会。法师亲自主持并领诵,场面庄严华贵,令人难忘。特别是那悠扬美妙的诵经声,如同天籁之音,把人们引入庄严而神圣的华藏世界。到今年华严法会已成功举办了20,每年都有大量内地及港、澳、台等地的出家人和信众前来参会,使千年古寺绽焕兴盛之光。

今年,我和同修们是第二次来翠微寺了。寺中有四位出家师父。我们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洗漱,然后去大殿和师父们一起做早课;下午四点半做晚课;晚饭后稍事休息,接着诵《金刚经》。除早晚课外,出家师父们都在自己的禅房内打坐静修。我们几位是修净土的,便聚在一起学佛、事佛、念佛。正如演龙法师所倡导的“以读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为资粮,以禅宗为行持,以净土为归宿……”作为弘法利生宗旨。禅、净不分家,我们无需在小住几日内起分别心。

寺内有一位七十多岁姓张的老居士,他一生未婚,常年在寺中种菜、烧饭、做杂事等,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出于关切,我们问他苦不苦,他却笑着说:“这不是给别人干的,是给自己干的”。我们品味着老居士的话,感悟到他的话里包含了很深的佛理。接着他反问了我们一句:“什么叫修行?”我们居然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居士话不多,过了一会,他对我们又像是对他自己说:“人要知恩报恩那!是啊,人都要学会感恩才对,感恩国家给予我们和平美好的生存环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众生的无私奉献(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创造)。所以,感恩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就像张老居士常年以内财布施,护持寺院,奉伺师长,终年劳作,无怨无悔。因为他始终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几天后,天下大雨,老居士有事要下山,可又放心不下寺中之事,我们知道后,承诺寺中之事我们来干,让他放心下山。老居士不在的日子里,我们几个同修人人动手,一起忙着打扫厨房卫生,去地里摘菜、洗菜、烧饭,早晚下地浇水等,把斋堂内外收拾得整洁有序。寺中的厨房是大灶,烧的是木柴,开始我们不会烧,弄得满脸黑乎乎的,好不容易才把火点着,但烧出的饭菜却远比家中煤气灶烧出的饭菜好吃。看着师父们个个吃得很香,我们高兴地笑了。我忽然想到:这不就是修行么?修行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遥不可及、高坐云端,而是脚踏实地,干好每件事。

今年来翠微寺还有一个遗憾,就是一直没有看到演龙法师,听说他因事出远门了。直到我们离寺的前一天,法师回到了寺中。真是佛祖慈悲加持,我们齐呼“阿弥陀佛”!拜见过法师,他带我们去了他的禅房。禅房香洁大方,古朴典雅,外间供奉着好几尊沉香和檀香木雕刻的极精致的菩萨和一座金碧辉煌的钻石宝塔。只见法师从里间取出一个黄布包,他神色庄严地打开布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好几个粉红色的结晶体。法师告诉我们,这是一千多年前翠微寺的开山祖师麻衣和尚从印度带来的释迦牟尼佛的血舍利。我们无比激动,急忙顶礼膜拜,暗自庆幸福德不浅,佛缘甚深,居然能见到释迦本师的舍利,真是太稀有难得了!那一夜,我们彻夜未眠,所想所念的都是佛祖:佛祖的出家,佛祖的苦修,佛祖的悲悯,佛祖的宏愿……

十二天的小住修行,就要结束了。下山前,演龙法师出来送行。

我们乘车踏上归途,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行。大家神情飘逸,法喜充满……此时,我忽然想起毛泽东“帝子乘风下翠微的诗句,顿觉心驰神往……回想起十多天与寺相伴、与师父们相处的日子,心中顿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感:那山寺的晨钟暮鼓,出家人的青灯古佛,山涧的涓涓溪流,毕恭毕敬的早晚课诵,还有那一日三餐的白水素斋,还有张老居士,都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总之,感受很深,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翠微寺就像一杯清醇的甘露,时时浸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净化着我的心灵。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