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禅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佛光禅师

一袭衲衣

  有一位无果禅师深居幽谷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女护法供养,由于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难消,故想出山寻师访道,以明生死大事。护法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给禅师。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缝制,并一针念一句弥陀圣号。做毕,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明日动身下山,是夜仍坐禅养息。至半夜,忽有一青衣童子手执一旗,后随数人鼓吹而来,扛一朵很大的莲花,到禅师面前。童子说:“请禅师上莲花台!”
  禅师心中暗想:我修禅定功夫,未修净土法门,就算修净土法门的行者,此境亦不可得,恐是魔境。无果禅师就不理他。童子又再三劝请,说勿错过,无果禅师就随手拿了一个引磬,放在莲花台上。不久,童子和诸乐人便鼓吹而去。
  第二天一早,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着一个引磬,来问无果禅师道:“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磬,知是禅师之物,故特送回,只是不知为什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

  无果禅师听后,汗流浃背,乃作偈曰:“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作马骑。”
  说后,乃将衣银还于母女二人,一别而去!
  佛教的因果业缘,实在是难以思议的真理,即使悟道,若无修证,生死轮回仍难免除,观夫无果禅师,可不慎哉!

不复再画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这种作风,给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
  “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士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士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以上好的毛笔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要离开。那女士就对宴桌上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它的善美。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说着便将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脱下,要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
  女士答道:“哦,随便你要多少。”
  月船禅师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的要求画了一幅画,画毕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何想法?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他的师父生前发愿建寺一座,但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要完成其志愿。
  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像月船禅师,以自己的艺术素养,求取净财救人救世,他的画不能以一般画来论,应该称为禅画了。因为他不是贪财,而是舍财,可是世间有多少人能懂得这种禅心呢?

凡圣两忘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请问禅师,心与性之差别如何?”
  慧忠毫不隐藏地回答道:“迷时则有差别,悟时则无差别。”
  学僧又再进一步问道:“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会说无差别呢?”

  慧忠国师耐烦地举喻说明道:“你只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别。”
  学僧终于契会于心。
  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这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如黄金是一,但可制耳环、戒指、手镯等各种不同之金器,故金器虽异,实一黄金耳。明乎此,“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皆吾人之本体也。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师走在黄檗禅师的后面,黄檗禅师回头一看,发现临济禅师空着手,就对他说道:“你怎么把锄头忘记带来呢?”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知给谁拿走了?”
  黄檗禅师停下脚步道:“你过来,我有事跟你商量。”
  临济禅师向前,黄檗禅师就竖起锄头道:“单单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动。”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就毫不客气地立刻从黄檗禅师手中把锄头抢过来,紧紧握在手中,说道:“刚才老师说谁也拿不动‘这个’,现在为什么‘这个’在我的手中呢?”
  黄檗禅师道:“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无的未必无。你说,今天有谁给我们耕田呢?”
  临济禅师道:“耕田的由他耕田,收成的由他收成,关我们何事?”
  临济禅师这么说了以后,黄檗禅师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回了僧院。
  不久,沩山禅师就这件事问仰山禅师道:“锄头在黄檗禅师手中,为什么却被临济夺去?”
  仰山禅师答道:“强取豪夺虽然是小人,可是他的智慧却在君子以上。”
  沩山禅师再问道:“耕种和收成,临济为什么要说不关己事呢?”
  仰山禅师不答,反问道:“难道就不能超脱对待关系之外吗?”
  沩山禅师一句不说,转身也回了僧院。
  黄檗禅师的转身,沩山禅师的转身,转身的世界,就是肯定一切的世界。世人有理话多,无理更是话多,若能在真理面前回头转身,那不是另有一番世界吗?

最具魅力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欢。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若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音声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禅,不是理论,禅是生活。生活里有禅,就会法力无边,在人人尊,在处处贵;有禅,人生前途无往不利!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