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寒山诗的流传与影响

发布日期:2014-08-30 作者: 清如(江苏)

  寒山诗即唐代著名诗僧寒山的诗歌作品,流传于世的《寒山子诗集》中收录了寒山的三百余首诗歌。这些诗歌作品不仅是研究寒山生平思想的重要史料,也是寒山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寒山子写诗,非为写诗而写诗,而是诗由心发,有感而写。其言语有直白、通俗之处,亦有清新、脱俗之处。虽然世人多称寒山诗为白话诗、通俗诗,但是在平白如话之外,寒山诗其实有着很深的内涵。
  寒山子在诗中自称,他所做的诗“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由于他大多写在山中的竹、树、石壁上,未做保存,所以虽然有六百首之多,但是大多散佚不传。寒山子归隐山林之后,作诗都是由心而发,非为名利,所以即便他的诗后来能够流传出天台山,也应当归功于当时的一些“好事者”或者说是“明眼人”,他们对这些书于山间石壁的诗进行采集和抄写,并辑录成简本,在小范围内流传。寒山子似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诗被人传到了寒岩之外,故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之语,亦可显示出寒山之自信满满,认为世人读其诗胜过看佛经所得到的教益。
  据《仙传拾遗》记载:寒山诗,凡三百余首,由桐柏征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这是最早的寒山诗的结集版。徐灵府为唐代末年天台山道士,由于当时寒山子被认为是道教人物,又有成仙之谓,故而徐灵府将其引为同道中人。当然,他编《寒山子诗集》不仅是因为寒山子的诗中有道家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了警励流俗,让这些诗歌作品流传于世。
  而根据学者陈耀东的考证,其后《寒山子诗集》再传时,徐灵府所作序文被删除,改为闾丘胤作的序,谓诗集为国清寺僧道翘奉闾丘胤之命而辑录,并附拾得的诗。又有唐末僧人曹山本寂禅师对《寒山子诗集》加以注释,名《对寒山子诗》,共七卷。再其后,本寂禅师所作注释又为人删除,只保留了寒山子、拾得的诗以及闾丘胤的序,并增加了丰干的诗。
  寒山诗虽然在唐末就已流传于世,但由于流传范围较小,并不为世人所普知。直到宋代以后,寒山诗才开始受到一些文人名士的关注,尤其是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人非常重视寒山诗。
  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非常喜欢寒山诗,曾著《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对于这种模仿,类似寒山诗之独有风格的文体,世人谓之为“寒山体”),收于《临川集》中。其中第一首诗云:“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马若不络头,随直而起卧。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扰扰受轮回,祇缘疑这个。”又其第十首诗云:“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诗中言语模仿了寒山诗一贯的直白如话,又兼具佛理的风格,不但形似,又深得其神。
  与王安石同时代的北宋著名文学家的苏轼,也很欣赏寒山诗。他曾在《和寄天选长官》诗中赞叹寒山子说:“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但记寒岩翁,论心秋月皎。黄香十年旧,禅学参众妙。”苏轼也著有《拟寒山诗八首》。其缘起是苏轼被贬惠州期间,与留居宜兴之长子苏迈音讯阻隔,苏州定慧寺主持守钦禅师遣徒携带着苏迈的书信长途跋涉到惠州探视,并赠《拟寒山十颂》诗。苏轼和诗八首答谢。其中的第五首诗说:“谁言穷巷士,乃窃造物权。所见皆我有,安居受其全。戏作一篇书,千古发争端。儒墨起相杀,予初本无言。”
  北宋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不但喜欢书写寒山诗,并且认为自己的前身就是寒山子,在遇到世间烦恼时,甚至期望如同寒山子一样,能够避入石壁。其自题诗说:“前身寒山子,后身黄鲁直。颇遭时人恼,思欲入石壁。”黄庭坚亦有诗赞叹寒山子,其《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之二说:“妙舌寒山一居士,净居金粟几如来。玄关无键直须透,不得春风花不开。”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亦非常喜爱寒山诗,曾亲自为寒山诗集校勘、辨误。《寒山子诗集》中有一首《有人兮山径》(六九)的诗:“有人兮山径,云卷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心稠怅兮狐疑,蹇独立兮忠贞。”此诗带有楚辞风格,但在后人传抄的过程中,却屡被篡改,陆游对此专门写信给当时刊刻《寒山诗》的东皋寺可明长老说:“此寒山子所作楚辞也,今亦在集中,妄人篡改附益,至不可读。放翁书寄天封明公,或以刻之山中也。”
  儒学大家朱熹也常常阅读寒山诗,由于嫌字太小,他曾写信给国清寺的志南和尚,希望能够校刊重刻寒山诗,令字画稍大,便于观览。(现存最早的寒山诗版本即是宋淳熙十六年(1189)国清寺志南刊本,这也是目前流传的各种寒山诗版本的最重要祖本。)
  北宋时期,寒山诗即从中国传到日本。此缘于北宋时期的日本僧人成录,他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五月来中国天台山,在国清寺获得《寒山子诗一帖》,翌年命其弟子赖缘等五人带回日本。此事成录所写的《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有记载。自此,寒山诗在日本开始流传。尤其是佛教禅宗的兴起,使载有大量具有禅之旨趣的寒山诗在日本备受推崇。日本皇宫至今还保存着寒山诗集的南宋版本珍品。
  宋元时期,寒山诗已经传到朝鲜,元代之后,寒山诗刻本在朝鲜被翻印过多次。如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还依然保存有元代朝鲜刻本的影印本《寒山诗集》。
  明代,《唐音统签》的《全唐诗》中,始收录寒山子诗篇,这也标志着寒山诗被正统文化认可。到了清代,寒山诗不但为市井民间所熟悉,而且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青睐。清代雍正皇帝亲自选寒山诗一百二十七首,录入《雍正御选语录》,并御笔为之作序:“寒山诗三百余首,拾得诗五十余首,唐闾邱太守写自寒岩,流传阎浮提界。读者或以为俗语,或以为韵语,或以为教语,或以为禅语,如摩尼珠体非一色,处处皆圆,随人目之所见。朕以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永明云:‘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如二大士者,其庶几乎。正信调直,不离和合因缘;圆满光华,周遍大千世界。不萌枝上,金凤翱翔;无影树边,玉象围绕。性空行实,性实行空;妄有真无,妄无真有。有空无实,念念不留;有实无空,如如不动。是以直心直语,如是如是,学者狐疑净尽,圆证真如,亦能有无,一体性行,一贯乃可,与读二大士之诗。否则随文生解,总无交涉也。删而录之,以贻后世。寒山子云:‘有子期,辨此音。’是为序。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御笔。”继而,雍正皇帝又敕封寒山子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正式确立了寒山子与拾得的和合二圣的身份。
  近代,寒山诗由日本传至美国和欧洲,时值美国正流行禅宗,而寒山诗的直白、平易、疏野、自然等特点正好与禅的精神境界契合,因而备受推崇。最早翻译寒山诗的是美国诗人魏雷,他翻译了二十七首寒山诗。其后,美国汉学家华特森又翻译了寒山诗一百首,美国诗人史奈德翻译寒山诗二十四首,后与自己的诗歌作品一起编辑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寒山诗又得到了美国当时“垮掉的一代”乃至稍晚些的“嬉皮士”的精神价值的认同,被尊崇为偶像,奉为鼻祖。
  随着这股热潮,寒山诗也相继被传到了英、德、法等国家。1985年,法国先后出版了两种寒山诗译本,一本译寒山诗108首,名为《寒山》;另一本译寒山诗331首,名为《云游四方的诗人》。
  在现当代,寒山诗在中国本土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除了前面胡适、余嘉锡、钱穆、陈慧剑等专家学者所作研究之外,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崔小敬在其《寒山与寒山诗研究述评及反思》中又提及:“在版本梳理与研究方面,用力最勤、成绩亦最突出的当推陈耀东先生,他曾就此发表多篇文章,如《日本国庋藏<寒山诗集>闻知录》《寒山子诗结集新探》《<寒山子诗集>传本研究》等,并承担了寒山诗集版本研究的国家课题。”其后又提及:“现代整理出版的寒山诗校注本也很多,按时间顺序排列大略有以下数种:黄山轩的《寒山诗笺注》、曾普信的《寒山诗解》、卓安琪的《寒山子其人及其诗之笺注与校定》、李谊的《禅家寒山诗注》、钱学烈的《寒山诗校注》及其修订本《寒山拾得诗校评》、徐光大的《寒山子诗校注》、郭鹏的《寒山诗注释》、项楚的《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等。”
  寒山诗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流传,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与研究,足见寒山诗以其独具的风格和魅力,经受住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赢得了世人广泛的认同。正如同寒山子自己所预言的那样——“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