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有位朱生,老家在徽州。幼时聪慧好学,可惜少年时父母双亡,只得辍学。有一好心同乡在嘉兴经商,开有一大商店,就把朱生带去学做买卖,因此拜该店东同乡为师父。朱生很勤快,办事机敏,为人诚笃,很受师父喜爱、倚重!
数年后,朱生事业有了些成绩,加上勤俭,积蓄了100两银子。因为他从小订有一门亲事,就准备回老家完婚。师父答应了其告假,想到他的100两银子还不大够,又资助他100两,选好日子送他动身。
谁知走了不到10天,他又返回嘉兴,让师父很惊讶!朱生解释说,自己半途中遭遇盗贼,银子全被偷走了;因空手回去不能办事,只能再等一二年,积点钱再回乡。师父听他这么一说,很替他惋惜,叹息了一番!却并不知道他说的是假话。
原来朱生南归返乡时,经过一地,天晚时船停码头,上岸住宿。当夜听到客店隔壁传来哭泣声,十分悲哀凄惨!仔细一听,像是两位妇女,一直哭到天亮。向店主打听,店主说:“说起来也够令人伤心了!昨晚哭泣的是婆媳二人。婆婆从少守寡,抚养一子成人,并给娶了媳妇。媳妇长得很漂亮,也很孝顺贤惠!可惜婚后不到一年,遭遇饥荒年,儿子被迫去四川充当幕僚,挣点钱寄回家来赡养母亲,不足之数由媳妇做刺绣手工贴补,得以勉强度日。可近几年四川、湖北等地遭遇兵难,道路不通,至今已3年未通音讯;又遇荒年,柴米贵如桂珠,实在难以存活。万不得已,婆婆准备把媳妇卖了,以便讨个活路。昨天媒人来说,有一富家子看上了媳妇的美色,愿出300两银子纳为妾,已签了契约。快要分别了,因为儿媳舍不下婆婆,婆婆也舍不得贤淑孝顺的儿媳,两人伤心难过,哭了个通宵!”
朱生听了也感到悲恻,就详细询问了婆媳两人的家世和其儿子的姓名、年龄、相貌等,店主都一一说了。朱生就说:“我正好有事,还须在店中多留半天再走。”店主答应了。
朱生回到房里,把200两银子全部拿出来,又以其儿子的名义写了一封假信,带着来到婆媳的家门前。敲了敲门,一位老婆婆出来开门,泪眼红肿!见了朱生问:“客人从哪里来?”答:“这是某家吗?”婆婆说是。又问:“您家有人在四川工作吗?”答有。问他的姓名,都答得和店主所说的一样。朱生说要见太夫人,婆婆说:“老身就是。”就把朱生领进堂屋,问他从哪里来?朱生拿出银子和信,对婆婆说:“我去川中贩货,与令郎是莫逆之交。这次远出运货,令郎嘱咐我把银子和信带来,请您收下!”婆婆高兴得不得了,想留朱生多坐一会,以便详细了解一下儿子的行踪。朱生说:“令郎的境况非常好,发财上万,不久就要回家来了——想必信中都详细说到了。我还得赶路,没时间细说了。”就告辞出门,绕道回到客店,给自己家里写了封信,借口说路上被盗,婚期要推迟等等,然后就返回到嘉兴店里。
过了一年多,朱生又积蓄了些钱动身回乡,仍旧住在那家客店。他向店主询问那家婆媳的情况如何了?店主说:“真是大奇事!前次我把她家情况告诉您以后,当天就来了一位远方客人,带着她儿子的家信和200两银子到她家,放下后就走了。婆婆得了钱,立即告诉媒人,取消了富家的婚约。没过几天,她儿子果然回来了,发了大财,有10余万银子,现在已成富户了。回想他在川中并没有托人带信和钱的事,不知道那封信是谁写来的?疑心是神明怜悯他母亲苦守贞节、媳妇贤淑孝顺,而暗中保佑她们!”朱生点点头,没说什么。第二天就动身回家了。
完婚后,朱生在家住了一年多,启程去嘉兴,中途又歇在那家客店。因为下雨不能动身,就到外面随便走走,恰巧遇见隔壁的老婆婆乘轿过来,朱生赶紧躲进店里。
不一会儿,隔壁的先生(下称邻生)就衣冠齐整地来到客栈,邀请朱生到他家去。朱生辞谢说:“咱们素不相识,为什么忽然邀请在下去府上呢?”邻生笑着说:“没有别的事。刚才听店主说您擅于书法。我要给远地发一封信,自己写不好,而记室(秘书)又有事外出了,所以来乞求先生!”朱生坚持不去,后被强拉着去了。到家中后,邻生拿来信稿,请朱生照抄一遍。朱生抄写好,交还给他。
过了一会,出来两个仆人,在堂屋正中摆了一张椅子,地上铺了红地毯,那样子好像是要拜见尊长一样。朱生在屋里踱来踱去,不知是什么事。一会儿,只见那位老婆婆领着儿子(邻生)和媳妇,装束整严,从里面出来。朱生仓惶之下想走,两个仆人把他挟持在中间不能动。邻生又叫几个仆妇和婢女搀扶着朱生坐在上座,把他的左右手捉住不让动,然后老婆婆在前,儿子和媳妇在后,跪倒在地叩头致谢,说:“我一家母子、夫妻,如果不是大恩人,怎么会有今天!”
朱生坚决不承认,说:“我们萍水相逢,不知因何事,竟然开这样大的玩笑,让在下置身何地?”罗拜完毕,老婆婆说:“恩人当年亲自把信和银子交给老身,三年来,梦寐不忘您的大恩德!虽说大君子施恩不望报,然而我们一家又怎能心安?今天幸喜上天安排与恩人相聚,才使我等不致抱憾终身啊!”就让儿子拿出前后笔迹相同的两封信为证,又把客店店主请来,让他帮着鉴定作证。店主回想了好一会儿,说:“绝无问题!”就详细地把朱生听到哭声,如何仔细询问她家情况以及中途返回等前前后后的经过说了一遍。到此,朱生才不得已承认了,说:“这只不过是一时起了恻隐之心,也是上天悲悯老夫人之苦节、嫂夫人之贤孝,假借朱某的手办了这件事,朱某如何敢贪上天之功!”
邻生就此挽留朱生住在家里,说:“无以报大德,但求您小住几日,让我们尽点礼敬之心吧!”朱生见他真心诚意,也就暂时留住下来,安顿在书斋之中。邻生询知朱生比自己大一岁,就请以兄长之礼对待,朱生欢喜地接受了。两人彼此十分友爱,连同胞兄弟都难以相比。
当得知朱生的父母都还未下葬,邻生说:“小弟有一间铺面,离兄家不远。今年在店旁三四里处得到一块地皮,风水先生说环境不错。小弟家离那里远,没有福份承受;兄长为善不愿人知,福根深固,就送给您安葬二老吧。下葬费用,请兄长允许小弟一人承担,以稍报您的大恩德于万一!”朱生谦谢再三才同意了。于是择日与邻生回到家里,相了地势,卜日下葬,恰好时间和朝向都吉利。邻生出资经办,直到料理完结,没有让朱生花一分钱。
葬事已毕,邻生想留朱生主管那间店铺,说:“幸好有这点小产业,足以供温饱,兄长何须再去嘉兴、远离乡井呢?”朱生不同意,说:“店东师父待我很宽厚!如果中途离开,就是背弃他的恩惠,是不吉祥的。”于是辞别了邻生,动身前往嘉兴。
朱生还在路上时,一位同乡先他而到,把朱生伪书、舍财救助人的事全告诉了店东。店东惊喜地说:“我原以为他是个诚恳老实人,没想到他竟会见义勇为,而又能不傲不夸,将来必定有厚福!”因此更加信任、依赖朱生。
店东临去世时,因儿子还幼小,就把整个店铺托付朱生,以10年为期,到时把本钱交还其子即可。朱生接手经营,获利10倍。到了期限,朱生把本利结算出来,得银数十万,心想不能辜负店东之恩,就把全部钱财分给其子一半,两家都成了富户。
朱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嘉吉,甲戌年会考,中了亚元(第二名);二子名逵吉,中丁丑年亚元。两人都入了翰林,先后担任要职,为官清正廉明,后福绵绵不断。
{摘译自(清末)汪道鼎《坐花志果》}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