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

发布日期:2016-05-31 作者: 净行法师

一、三界


  众生的生命,能以其有欲无欲、有色相无色相,分别存于三处性质迥然不同的境界,这就是三界。是哪三界呢?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以贪欲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皆穷于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欲的满足,永不厌离,尤以淫、食二欲更为炽盛。此界领域上至六欲天之顶部,中至人间,下至地狱,纳最多众生于其中。

  色界以色相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已离淫、食二欲,但仍执持色界形相不舍。故于此处,恒见美妙殊胜的宫殿楼阁,非笔墨可形容的美景,犹若置身于一幅极美丽璀璨的图画之中。此界属天,处于欲界天之上。

  无色界以无欲无色相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已远离物欲色相的执着,能使心识安住于极深的禅定之中,得至高的禅悦安乐,不再为物质与欲念所困扰,全无挂碍。此界属天,处于色界天之上。

  六道的生死轮转就是出现于这三界之中。


二、六道——有情投生的六个境界


  众生所造的一切善业、恶业、不善不恶的业,全部贮藏于心识之中,成为种子,互相熏习强化,形成一股具有强大摄受性的业力,使众生的生命延续,令种下了的因能得到完满的果报。

  由业所生的强大摄受力,并没有因众生一期生命的死亡而消灭。唯一消除这力量的方法,就是让它带引众生轮回生死,直至业力消耗殆尽,众生才能得到解放。就是这缘故,众生只凭自己的业往生到业力所指向的地方,其间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力量能为他安排生死,或操纵他的命运。因此,业力重的众生,自由选择未来生命形态的机会就较小;反之,则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众生若是梵行清净,只作无贪、无嗔、无痴的业,那么,他便没有业力的包袱,能从轮回中解放出来,再没有生死的必要,却可自由地乘愿往返六道。这时,他的生死神变已是随心所欲了。

  法界之内,凡夫辗转生死,轮回于六道之中。只要业力尚存、贪嗔痴未去,那凡夫便在六道的囚笼里永不能出。

  六道究竟是什么呢?六道就是六种性质迥然不同的生存境界,优劣各有不同,其中众生的形态亦大异,各各与众生独有的业力相应。这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和地狱。

  天、人、阿修罗三道的生存条件较优胜,是善业较多的众生投生之所,于此能受福报,因此便叫做三善道。饿鬼、畜生、地狱三道,是恶业较多的众生投生之所,于此多受苦报,因此也叫做三恶道。

  若众生依佛法修行,随缘消旧业,不再作新恶,那么,他便终有一天能摆脱六道轮转的枷锁!就是一时不能跳出这生死海,也能凭善业多生于善道,能得较多的自由与福报,免堕恶道受苦。佛法是解脱的明灯,就是未了生死的凡夫,也能从佛法得着善生六道之良方,于苦中得乐,渐至无限的解脱。


三、天道


  天道是怎样的一个生存境界呢?若是众生能修福慧,广行布施,广植善根,舍恶行善,他便种下生天的因,在命终之时能生于天界,以他生前的善行得恰如其分的福报。天界乐多苦少,一切精神上与物质上的享受和需要,都能随心所欲地得到满足。天众们悠然自得,没有烦恼争斗,事事称心如意,是一个人类所不能想象的那么十全十美的天堂。

  天界又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个层面。众生的善业多寡轻重不同,灵性发展有异,因此,各各随其业力与志趣,投生于三层其中一处,各适其所,不能勉强。

  他们之间有什么分别呢?天界众生的生活虽同以享乐为主,但是享乐的形式也有高下精粗之分、精神与物质之别。众生业力不同,秉性灵能也有极大差别,因此,他们所视为快乐的事也就迥然不同。以此缘故,他们在天界之内便居于不同的层面。

  生于欲界天的众生,对人间的物欲尚有强烈的追求、不能忘舍,他们所视为乐事的就是物欲的满足,因此,他们便投生于以物欲享受为主的欲界天。于欲界天中,饭食男女、金银财宝、一切物欲享受皆无匮乏,所欲之事,随心念所起便呈于目前,物欲的满足已达于极致。

  色界天的天众又如何呢?生于色界天的众生,对物欲官能的享乐已提不起兴趣,他们虽然色身犹存,但是快乐却来自精神灵性的满足,音乐、艺术、哲学、禅定、思维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过的虽是高度的精神灵******,浸淫于灵性喜悦及修行中,但仍然舍不了各种形相的执持,虽不求物欲,形相色身仍难放下。

  那么,生在无色界天的众生又如何呢?生于无色界天的众生,精神灵性已有高度的发展,他们不但不受物欲所缚,连色身形相的执着也没有了。他们的存在不再依赖一具色身,因为他们现在已彻底地生活在没有物质色相的精神界里,能以无形无相感受一切生命极致极微的活动,恒处于恬静喜悦的禅定里,从欲望和色身的羁绊解放出来,得很大的自在和能力。

  众生的根器和业力,就是这样地决定了他生于天界哪些层面上。


四、人道

  人道是怎样的生存境界呢?人道就是我们所处的人间。若是天界是享乐的地方,以精神与物质的满足为特色,那么,人间便是苦乐参半的地方,乐不及于天界的彻底,苦也比不上地狱界那么严酷。

  人间是以物质为主的境界,因此众生心识的活动力就碍于物质的色法规律,不能像天界众生一样能以心造物、随心所欲。因此,人间是一个桎梏的地方,众生的一切活动都给色身和环境的客观条件所掣肘着,比天界的众生失去很多的自由和方便。

  那么,与天界相比,人间是否一切都不如呢?

  人间的片刻欢愉,若是与天界的逍遥自在相比,不啻云泥之别。在痛苦烦恼方面是人人难免,为天众所无。但是,人间的苦恼往往提供锻炼心志、克己修行、激发慈悲心与菩提心的因缘,使众生能从苦中成长,步向解脱之路。

  为什么呢?因为人间的悲欢离合、苦恼灾劫,都能激起众生图谋解脱之心、自我反省之意,令他们不再撒下苦种,却常作清净梵行,力求解脱之道。身在苦中,见诸众生犹未开悟、常作颠倒之事、未来定得恶报,则易起恻隐之心;虽然自己尚未得度,但见众生受苦,心中能起同体大悲,令慈心涌现,激发修行度众生之志,常行菩萨之行,不畏生死,终至成熟佛种。

  诸佛菩萨无不以此为因缘,而起度世之宏愿!不但要自度自觉,也要同时度他觉他。在自身得智慧、神力、解脱之际,也能同时使未觉悟的苦恼众生得到依怙救助,渐灭去苦恼,趣向解脱之路,终能成无上的道果。

  因此,人间是修行解脱之极佳场所,行者特多,且能互相砥砺,以致终得断生死轮转,证无上解脱。不似天界随心所欲的欢娱,徒令壮志烟消、精进大减。天界众生耽于逸乐,未有痛苦悖逆所起的激励,因此智慧福德终不能长进,待福报尽了,再要依业受生,生死于六道之中。这样,虽生于天,实对解脱、修行无益,反延误解脱之期。因此,行者多不愿久处于天,却常乘愿再往人间,以作洁净身心、行自救救他大业的道场。从这角度来看,人间更有些极珍贵的地方,是天界所付阙如的了。

  投生人间的众生,除了极少数乘愿再来的菩萨外,皆是善恶业力参半、福不至上天界、苦报不至堕地狱的众生。


五、阿修罗道


  阿修罗道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呢?阿修罗生存的地方,有些地方比人优胜,接近于天,但有些地方却连人间也不如。

  阿修罗所生的地方,有类似天界一般壮丽豪华的宫殿城廓,衣食齐备,物资无缺。阿修罗们自身也有相当的神通力,能作诸种变化,不似人间有千般桎梏、万种匮乏,因此之故,确有优胜于人而近于天界的地方。

  但是,阿修罗道与天界所共有的,就只限于物欲的满足、略有神通而已,一切享乐只限于极低下的物欲满足,精神生活与享受则全付阙如,更没有其他的地方堪与天界相比。为什么呢?阿修罗界的众生,虽然饮食及诸种物欲皆得满足,但是容貌却极是丑陋不端,并且心怀愤懑,嗔恚填膺,欲火炽盛,我见甚深,因此,时常刚愎自用,好与他人争强斗胜,经常处于互相挞伐的状态中,没有一天能宁静地度过。就是这些缘故,阿修罗们虽然物欲满足无缺,却仍是心绪不宁、不得自在,与天界众生的恬然自得、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相比,确是迥然不同,有霄壤之别。

  就是与人间相比,阿修罗界的戾气争斗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是物资丰盛,称有神通,也不是好处之境。人间是苦乐善恶参半的地方,虽有暴戾不仁的一面,也有善良博爱的一面,若人能积德行善,于此间亦不愁无安宁之日,桎梏苦恼虽一时不能尽去,然亦有法可渐除,能起修行解脱之志。不似阿修罗,虽物欲无缺,却以嗔恚为特性,暴戾难除,罕能起求道之心,极难得善知识解惑之助。从这角度去看,阿修罗界确有不及人间之处,不是众生所应羡慕投生的地方。

  是什么缘故,众生会投生于阿修罗道呢?若有众生,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好胜争强,于人常生骄慢、自视不凡,但却偶行布施,可是布施助人之时却又心存骄慢,对受施受助之人恒起不敬,与人共事又复勾心斗角、机关算尽,稍有成就便即自矜自夸、不能忍让,于佛法正理又不信服,那么,他便种下投生阿修罗界的因,死后便依业往生了。


六、地狱道


  什么是地狱道呢?地狱道是三恶道之首,是最痛苦的生存境界。投生地狱的众生,将会受到极大的煎熬逼迫、种种严酷的刑罚,身心皆受难以形容的苦楚,日子漫长难度,虽求一死以了折磨,但却神志清明,一切苦楚皆体会分明,不能稍得规避,每一刹那都是在刻骨铭心的凄凉惨痛中度过。

  在此间,众生所见、所闻、所受皆为极大苦恼之事,一一为个别的恶业而设,以苦为特性,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因此,众生若生地狱,便会日夜苦痛哀嚎,心胆俱裂,没有快乐,没有希望,只有无限的惶恐和后悔。生于地狱的众生,此时深知从前所作恶业能带来的后果,但到此时,后悔已太迟了!必待果报完毕,才能投生它处。

  是什么缘故,众生会投生地狱,受这样残酷的苦报呢?生于地狱道的众生,必定是造下极重的恶业,行为邪僻不端、邪淫好杀,麻木不仁、常恶毒害人,而始终无悔意,绝未有羞耻惭愧之心。若有众生身行重恶、口行重恶或意行重恶,那么,他便种下来生堕落地狱之因,死后受惨刑,以消解受害者之怨苦,并令生愧悔之心,警惕来世不轻犯过。

  地狱众生所受苦报,皆依自己恶业轻重而定,并未有人从中播弄、妄自加害,因此,若非罪有应得,绝不会无辜受罚。八识田中,他自己亲下的恶种,就是他确凿的罪证,而业力就是他自己的惩罚者。

  地狱众生要过多久,才能从煎熬中解放出来呢?这就要看众生本身业力的轻重而定了。业轻的会较早摆脱地狱的苦报;业重的就要在地狱中多停留一些岁月,直至业力消散、果报完满,始能投生他处。

  地狱果报完满了,众生又会投生到哪处呢?地狱受苦的因已经结果、注销了,他便是一个服刑完毕的罪犯,自由已恢复,不需再留地狱之中。至于他会投生于哪一方所,就要看他所剩余的其它业力如何了。众生的业力是决定他投生于六道何处的唯一力量,因此,离开地狱的众生,只能凭其业力投生于其它与其业力相应的地方。若无重大的业力牵引,那么,众生的愿力和秉性便会对下期的受生发挥主要的影响力。


七、饿鬼道


  人间的众生若死后仍执迷于生前的色身、事物或境地不舍,便会滞留于一个过渡的阴界之中,成为迷鬼,直至觉悟生死无常,始得在他处受生,开始新的生命。滞留于阴界的众生,转生是迟早的事,虽然有些将投生于善道,而有些却要投生于恶道。若他们投生于鬼趣成为饿鬼,他们便要过可悲的生活了。

  饿鬼们衣食不足,无有依怙,志卑胆弱,终日在惶恐迷乱之中,不知趣向依止,一切所欲皆不得满足,常失财物,以致一无所有,只能在极度苦恼匮乏之中度日。由于他们愚痴执迷太甚,纵有菩萨乐于点化,示以解脱转生之法,亦因机缘未合,一时难以超度。

  是什么导致饿鬼的孤寒凄苦、无靠无依呢?饿鬼的贫乏与所求不得,是由前生的吝啬、贪婪和极度的我执我见所导致的。

  若人不肯布施,虽有百万家财,而不肯舍一钱救济贫苦,却趾高气扬、自炫财富;虽有聪袅雦趉藥膓胣鶈黦蒚룤ꪕ铧뮭럥㤲5ArticleID  ChannelID  ClassID Title ÿTitleIntact ÿSubheading ÿAuthor ÿCopyFrom ÿInputer LinkUrl ÿEditor Keyword ÿHits CommentCount  UpdateTime ]CreateTime ]OnTopEliteStatus Content￿￿翿IncludePic  DefaultPicUrl ÿUploadFiles ￿￿翿InfoPoint  PaginationType DeletedSkinI明才智,对鲁钝之人不肯开导扶持,反出言讥讽、自夸本事,他便种下投生饿鬼道之因了。

  若人心存贪念,觊觎他人财物妻妾;见人有所成就,便心存嫉妒怨恨,出言中伤,欲加破损;自己不得者,也欲令他人不获,那么他同样是种下投生饿鬼道的因。

  若人心怀如是悭贪,不论曾否言之于口、行之于身,同是种下饿鬼之因,他日按其业力轻重,能得不同程度的贫苦愚钝、四肢不全、无依无靠、所求不得的饿鬼果报。

  饿鬼的业力不比地狱众生一般恶,因此,他们所受的苦与地狱众生相比,就显得温和得多。但是,此道众生皆恒受贫困的苦恼,故饿鬼道也属恶道之一,仅次于地狱。众生若欲远离饿鬼道,就要不起悭贪,常行布施,多救苦扶危,自谦不骄。

  鬼道之中,除了受饿鬼报的众生,还有什么其他众生呢?鬼道除饿鬼之外,还有少数的夜叉、罗刹及诸鬼神。

  鬼神秉性善良,常依止于山林湖海,有神通力,于山野植物、江河湖海的众生能加调护,是鬼趣中的善神,于世间众生有益而无损,自身亦悠然自得于山野间。而夜叉、罗刹乃是鬼道的恶者,有小神通,能作变化,嗔恚心重,虽不能扰乱世间正直善人,但是邪淫不正的小人却易受其蛊惑,因为他们的邪僻秉性与恶鬼相近,故易起感应交通,至终起祸端,身心受损害。一切鬼道众生,皆依善恶业力与秉性而住于其中,善者能为鬼神,恶者便成罗刹或夜叉。


八、畜生道


  什么是畜生道呢?所有在天、人、阿修罗、地狱和饿鬼诸道以外的众生,都归于畜生道。畜生道的众生,就是生长在陆地的家畜走兽、河川湖海的水族、空中的昆虫飞鸟,以至肉眼所不能见的一切微生物。

  畜生能与其它五道的众生并存,过着它们独特的畜生生活,对其它众生的生活多有所贡献,能供他们差遣劳役或作食用,于他们的生存环境也多有协调作用,因此对五道众生功多于过。

  畜生道的生存境界是如何的呢?畜生们的特性是少有思想,没有理******,一切皆依天性行事,饥则觅食,渴则寻水,心力极微弱,少有心意活动。畜生的八识功能并未发展完备,就是最高等的畜生,心智功能的发展与人类相比就犹若云泥,不可同日而语。它们的行为既缘于天性,少有意识的活动,因此,便鲜有作恶或行善的能力。若有业力,皆是中性,难生苦果或善报。

  畜生类若于畜生道中辗转投生,于其它五道众生多有裨益,活动能力便越强,堪得更复杂的色身,作更复杂的有情活动。因此,畜生界中也有高等与低等生物之分,活动范围与寿命也有极显著的差别。

  在畜生道中的众生,若身心的发展已至畜生道的极限,那么,它便会以过往的不断活动和对其他众生所作出的贡献为因缘,超越畜生界,进化为更高等的生命体。善恶业都付阙如的畜生,只凭天生的活动功能,不能得天、阿修罗或地狱的果报,因此,在畜生道再不能满足它的情力需要时,便会投生善恶参半的人间,以一具较高等的色身,进一步增长心智的发展。从此,他便能行善作恶,虽然初得人身,身心上必然是较为鲁钝原始,天性反应有余,意识思想不足,处处表现愚昧与无知。


九、六道并存于人间


  六道众生虽各自有其所属的空间,但是他们的特性却能在人间得到相当程度的反映。因此,若众生的业力不足以全然使他生于天、阿修罗、地狱、饿鬼或畜生任何一道时,他便能生于人间,令那些指向投生其他道的较轻业,在人间同一时一地结混杂的果报。

  在人间,怎样能出现与六道相似的各种生存境界呢?

  在人间,有些人生长于富贵的家庭,饮食衣饰无缺,一切资财用品具足,事事如意,健康聪慧,恒得父母朋友的爱护、荣耀和赞叹,生活悠然自得,无忧无虑。他们的快乐与享受堪与天界相比,虽处人间,却犹如人间天堂。

  在人间,也可以见到脾气暴戾、相貌可憎、好逞强斗胜的人,虽然衣食具足、多有权势,但是心不安分,常欲与人较量高低,更进一步争权夺利,常用计谋巧取豪夺,不惜陷害他人以达成目的,以此之故,又常恐遭人欺骗暗算,因此虽坐拥巨资、手握大权,也不能生活愉快。这些人便与阿修罗无异了。

  在人间,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受着诸种苦恼逼迫:有些受到各种天然的灾祸所侵袭,使肢体残缺、身心受苦;有些在战乱中受到极痛苦的伤残杀戮;有些染上了各种难治的疾病;有些受人凌辱虐待,失去了自由与尊严,犹如奴隶;有些身陷人间的牢狱,受诸种刑罚折磨,生命对他们来说,只是无限的煎熬和逼迫。这与生于地狱的众生,也没有多大的分别了。

  在人间,也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资财药物欠缺,有些甚至四肢不全、心智低下,虽心有所求,基于才能学识或财力不足,多不得如愿,因此,他们都是生活在极度的精神和物质匮乏的痛苦之中。这样,他们便与饿鬼无异了。

  在人间,也有些众生粗野不文、蠢钝无智、思考力弱,恒以天性与直觉,依一时冲动行事,因此常有过失,为他人嘲讽戏弄,受人利用而不自知,就是知道亦无可奈何,这都是自己的智慧未开,难与人匹敌之故。这些人虽非畜生,其愚也与畜生相近了。

  人间能反映六道众生的特性,使生六道之因总能于人间结果,令众生能受混杂之业报。众生作业多善恶参半,极恶极善之业较少,因此,六道之中以人间为最适宜他们投生之所,众生也因而最纷杂。就是这缘故,六道众生能同时出现于人间,而六道轮回亦毋须离此世间而别存了。


十、中阴与转生


  在人间,人需要心识和一副色身才能过人的生活,缺一不可,否则,不是没有物质形相,便是没有使色身能有生机活泼的生命力。但是,多数的众生只知人有物质的形相,却不知道在此色身之内,还有心识的存在给四大假合之身带来活力;就是知道心识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具有一副与色身一般形相的心识身。

  心识身其实只是众生的心识。它能离开物质的色身,超越物质世间的诸种限制,自由自在地活动于其它空间之中。若心识离开色身活动,在色身之中,心识除了留下维持色身生命延续的基本活力外,便没有其它活动可言。若心识完全永久地离弃色身,色身的死亡便出现了。

  只在物质世界活动的众生没有需要运用此心识身,因此对它的存在并不觉知。但是,依佛法修行、禅定力强的行者,却能以定力、以心识活动于各种空间之中,不会遇到丝毫的窒碍。学佛的行者不断精进,能开拓身心的力量,能随意以心力,运用自己的色身和心识,行种种自利利他的事。

  愚昧无知的众生根识难分,色身活动也难操纵自如,更遑论知晓和驾驭心识身了。如是众生,人间寿缘已尽,色身死亡,心识必要离开四大假合之身时,始发觉自己心识身存在的事实。这时,因色身坏灭而无所依附的心识,就是所谓中阴身。这时,他还在怀疑究竟自己是否真的阳寿已尽呢?他将会明白,死亡的只是一期的色身,而心识并非同时俱灭。

  中阴乃是众生的心识,因依附色身而现色身之形相,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当该期生命完结了,以此形相出现的因缘也快要尽了。待众生凭业受生,找到了投生之处,上一期的生命便彻底完结,而以上期色身之形出现的中阴身也会跟着湮灭了。

  在死亡与新生之间,中阴的存在显示了心识与习气的存在。但是由死到生的时间长短,就视乎众生个别的因缘与业力。对世间较少执着的众生,能较快舍弃一期生命的中阴,依业投生,开始新的生命;较愚痴执着的众生,却会为死亡与中阴的幻象所迷惑,以致耽搁了转生的时间,滞留于阴界,成为所谓迷鬼了。


十一、转生与前世的记忆


  众生既然轮转生死不断,为什么他不能随意记忆从前各生的事情呢?

  众生从前各生的经历全皆贮藏于第八阿赖耶识里,只是这些记忆对现生没有用处,于是它便潜藏于八识之内,并不浮现于末那识和意识之中。

  事实上,转生人间的众生,若是前生的记忆与今生相通,昭然若揭,那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为什么呢?因为,今生的记忆若与前生不断,众生便不能摆脱过去,不能扮演全新的角色、过全新的生活,却因从前的经历背景、男女尊卑、善恶贤愚之别,及与相识众生现在关系的改变替换,而起极大的不便和尴尬,以致众生无法真正地接受业力的果报。就是这缘故,不断的记忆实有害而无益,妨碍了因果业报,令新的生命经验不能出现。

  但是,一期生命终结后,从前各生的经历便能随意活现于目前了。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