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七种二谛名义之解释

发布日期:2016-12-15 作者: 谛闲法师

一、藏教实有二谛。此教人根最钝,从有门而入。二乘由苦谛入道,但知诸法从因缘和合有生,因缘别离有灭,生灭皆实有也。认见思二惑为实有,必须断除;二惑灭后,证有余涅槃,见真谛理。真谛者,空理也。执空理为实理,名为实有真,以生死为实有俗,乃名为实有二谛。

二、通教含中二谛。此教人根稍利,从空门而入。三乘人有两种根性,一者钝,同前藏人;二者利,受后教接。言含中者,谓有中道妙理,含隐入二谛之中,乃名含。此教以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为真。言幻有者,了达三界一切诸法从缘而有,缘起无性,当体即空,有既如幻,空亦如幻。故曰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二谛之体即是中道。虽未明解中理,隐隐然与前教实有悬殊;直待受后教接时,说中理之话,一点便明。所以利人了达见思二惑如幻,不须断除、对境生心。即知心境皆悉如幻,当体即空,空无所断,故云不须断除。烦恼既空,生死亦空;生死既空,涅槃亦空。所以不住二边,即可被别圆二教接上。然则中有二种,一者但中,双非空有,便是中道;见不但中者,受圆人接。

三、别教显中二谛。谓藏通二谛是世间事理二法,俱心可思惟、口可言议。此教二谛,乃出世间之事理二法,皆非心口可思议也。教内初心大士,在世间可言大利,较圆人犹号钝根。言显中二谛者,谓幻有、幻有即空皆为俗,不有不空为真。此教俗谛,幻有犹指世间事,幻有即空指世间理,以世间事理二法共成一出世事法,乃为一俗谛;不有不空即但中也,以但中为真谛,故云显中。今说二谛,不立中谛之名,故称显中二谛。以世人之眼光,看不出真谛是但中,故非世人可思议也;若以出世之道眼观之,此个真谛既云不有不空,分明是双遮二边,以显中道。故仍云显中思议二谛也。

四、显中不思议二谛。谓幻有、幻有即空皆为俗,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为真,真即是俗,俗即是真。如摩尼珠,珠譬真谛,用譬俗谛,即珠是用,即用是珠,不二而二,分真俗耳。此非权教三乘人可能思议,故云不思议二谛也。

以上明四正竟。

五、别入通二谛。二谛之名同别教。教内之俗,收世间事理二法而成;教内之真,不有是遮,不空是照,遮照同时,显是中谛。今收入真谛之中,所以能入通教,接三根人:上根三四两地受,中根五六两地受,下根七八二地受,故云入通二谛也。

六、圆入通二谛。此中俗谛与别全同,真谛与别硕异。别之真谛不具诸法,所以二谛不得融通,以其两不相即故也;圆之真谛具一切法,所以二谛圆融,故云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所以称为不思议也。匪惟真谛不可思议,即俗谛亦不可思议耳。以通教三乘人有上上根者,能见不但中理,即以不思议而教导之,令彼受之,而接入圆也。

七、圆入别二谛。此种二谛与前二谛所差别者,前以但中摄在真谛之内,此以不但中摄在真谛之内,故不同耳。其实中道理性原无但与不但,以别人根钝,先修空,次修假,后修中,次第而入。彼修空时,但见于空,不见不空。修假时,但知有假,不知空亦是假。若知空有俱假,当处即中。彼不解故,所以修中时,必要双舍空有二边,而入中道。彼谓中道佛性如云外月,仅能不变,不能随缘,所以圆人斥彼所证者是但中理也。以彼根钝执重,三观历别而修,三谛不得圆融耳,过在法执太深,非法门咎也。今圆教二谛则大不然。圆人于名字位中,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随举一微尘,一切法趣一微尘,是趣不过,故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前所谓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是也。今以此种妙理化导别教中利根大士,上根十住受接,中根十行受接,下根十向受接。须知通教接圣不接凡,别教接凡不接圣,以别人至初地、证道同圆故也。故知住行向三贤是内凡,登地名圣,乃以三贤受接,分上中下根也。

以上明三接意竟。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