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随顺觉性

发布日期:2017-12-04 作者: 惟觉法师

随顺觉性分为凡夫随顺觉性、贤位菩萨随顺觉性、地上菩萨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四种层次,都是指这念心层次的深浅。

一、凡夫随顺觉性

什么是凡夫随顺觉性?譬如说,遇到很好的善知识、同参道友告诉我们:圆觉性即是涅槃性,是没有生、没有灭,远离妄想、执著、我爱、我嗔、我痴,远离财色名食睡,当前这念心清楚、明白,一尘不染、一念不生。忽然明白这些道理了,就远离劳虑境界,得到法界清净。

所有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都是尘劳。例如,眼睛看外面久了,就会疲倦;再看,就打瞌睡。劳就是慢性中毒。六根都是同样的。虑,外面的尘境引起我们的思虑,想久以后,就患得患失。这些都是生死的根本,明白了,就要永断劳虑。

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我们不贪著、不去追求,当前这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当下即是!安住在这念心上。禅宗所说要直下承担,“起心即错,动念乖真”,在这个地方安住,就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就是站得住。

除了要站得住,还要站得长。继续安住在这念心上,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十分钟、一个钟头……,就是如此持续保养下去,就能得法界净。这种清净境界现前了,六根就得到清净了,生理、心理就产生无量的快乐与无比的法喜。

所谓法喜充满,起初由于轻安境界现前,在行住坐卧当中,身心都感觉到很平静、很愉快。这个心清净了,地水火风、六根也随之清净,马上就产生清净的感受,这种感受很安定、很平静、很快乐!但一般人可能就会在这个地方安住下来,以为这是最好的。如果执著这个境界,这就是自己障蔽了自己。一执著,心就停留在这个地方,反而被法界净所障,始终认为这个境界非常好,因此证不到最高的如来境界,还是不得自在,所以称为“凡夫随顺觉性”。

因此,感觉到这种清净的快乐,不执著就好了,继续用功,就能由凡夫随顺觉性超越到贤位菩萨随顺觉性。

二、贤位菩萨随顺觉性

初开始修行是凡夫菩萨,达到六根清净、法喜充满,意识感觉这个境界很好。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入了贤位菩萨,就是称之为入理;入到圆觉之理,就称之为圣。贤位菩萨仍然执著见觉。见,就是见地,认为这个道理是最高的。

因为心还住在见觉上,执著见觉,执著觉观、觉察、觉悟、觉性的境界,还是有能、有所,所以还有法的执著,是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自在。这个境界是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属于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贤位,经过三贤就进登十地。

贤位菩萨是有觉有照的层次,觉察、觉照当中的能所就是一种障碍。因为这个心有能照所照、能觉所觉,还不是本觉,而是在本觉当中起能观的智慧心,以方便对治我们的妄想、昏沉。

譬如现在打妄想了,能马上知道,就是觉;赶快把打妄想的心化掉、照破,不打妄想就是照。又如师父在说法时,大众听法,不自觉地想到家里,忽然觉察:我在这里听佛法,为什么想家里?立刻将想家的心当下就收回来。能够知道这个心跑掉了,这就是觉;觉了以后马上能够对治,这就是照。

明白觉照的道理,功夫用得上了,就找到修行的路。如果坐在这里听法时打瞌睡了,自己马上就知道,发惭愧心,告诉自己不要打瞌睡,或者身体动一动、头动一动。能知道打瞌睡不对,这就是觉;能够对治瞌睡这个心就是照。照了以后归到什么地方?要坚住正念。这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又不打瞌睡,保持清楚、明白,又能做主,这就是随顺觉性。

如此保持住,使这个心行住坐卧时刻都清楚、明白,没有妄想,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即说即了,即做即了。要说就是好话,要做就是善事,这就是能够做主。不说、不想、不做时,心一念不生,清楚、明白,这样就是贤位菩萨随顺觉性。

三、地上菩萨随顺觉性

明白这个道理后,继续在这念心用功,动静闲忙不离当念,最后到达觉和照同时放下,没有能照、所照。因为此时已没有瞌睡、妄想了,所以再也不须起觉、照了,就将觉、照的心放下,任其本心自照,任其本心自觉。这念心就是中道实相,是圆觉净性,能因此而入大圆觉海,这是登地菩萨的境界。

佛所说的一切大乘、小乘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使众生觉悟本具的心性,如同标月之指,目的是在循着指头找月亮;找到月亮后,这时就不须再执著指头。现在悟道了,时刻觉察、觉照,了了分明,不离当念,到达没有能觉、所觉,觉照一如,任其本心自觉、自照。既然觉悟心性了,再也不须执著八万四千法门。

四、如来随顺觉性

明白、契入心地法门后,契入了中道实相,时刻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等持、定慧一如、定慧不二。这一念心达到最高的境界,烦恼分分破,真如分分现,最后十地满心,达到妙觉,入金刚喻定,破无始无明,漏尽无量劫的一切烦恼,烦恼全转为菩提,这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所谓“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成就法、报、化三身如来。这就是究竟的随顺觉性,超越前面的任何境界。

到达如来随顺觉性,就能够有种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智慧与神通。在凡夫菩萨、贤位菩萨或登地菩萨的境界,都有贪嗔痴、色身、无明烦恼、色声香味触法、顺境逆境等障碍;到达如来随顺觉性,一切障碍都变成究竟的觉性了。

到达如来的究竟随顺觉性,“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所谓得念就是正念;失念就是失去正念,打妄想,想到过去、未来。一般的凡夫没有正念;菩萨要坚住正念,才能破无明烦恼;到达如来的境界,没有得、没有失,得失不二,契悟到这一切皆是解脱。

达到如来随顺觉性,则“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成法,一切法都是缘起,因缘所生法即是成。例如修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修道场等,修圆满就是成法。依据随顺觉性来修,就能得涅槃。涅槃分为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涅槃、大般涅槃。无论是证哪种涅槃,都是因缘所生;若没有缘起,也没有办法证到涅槃,所以这就是成。破法就是破了清净法,或是这个法的因缘散掉了。例如不但没有修布施、持戒、忍辱,而且还起无明、生烦恼、起贪心,有的人甚至于毁谤佛法,这是破。

在一般人看来,成、破是两回事,如破了戒定慧、成就戒定慧,破了六波罗蜜、成就六波罗蜜,这是有成有破。证到如来究竟的境界,成、破不二,烦恼就是涅槃,成也是涅槃、破也是涅槃。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既然是如此,一切法皆无自性,是毕竟空,所以成法、破法都是涅槃。这是站在如来的境界来观察成、破。

在如来的智慧来观察,“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般若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在一般来讲,智慧才属于般若,修戒定慧、为善去恶才是智慧。但是成就了如来的随顺觉性,智慧和愚痴都是般若,智慧和愚痴是不二,都是在这念心当中,没有自性,能所不二。

成就如来随顺觉性,则“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在一般人看起来,戒定慧的相反就是淫怒痴,修戒定慧的目的就是要除去淫怒痴。成就如来随顺觉性了以后,戒定慧和淫怒痴之性是平等不二,通通都是清净的,都可以得解脱——但这要到达如来的境界才可以。

这在一般人看起来,那佛法不是颠倒了吗?怎么淫怒痴就是清净的行为?这与戒定慧怎可相提并论呢?因为杀盗淫的本性是空的,相是假的。再其次,一般人认为贪嗔痴是恶法;在修行来讲,可以用贪来上求佛道——贪求佛法,下化众生——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像地藏王菩萨就是大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个贪不正是佛事吗?

在如来的随顺觉性的看法,和一般人的看法是有差别的。假若未达到如来的境界,而因此认为也可以做与如来随顺觉性相同的事,那就是糊涂了!

社会上很多修禅的人,说要任心自在,“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还找理由解释:你看济公和尚也是吃酒吃肉呀!现在学佛法要随缘,要跟得上时代,学佛是学佛,吃酒就吃酒、吃肉就吃肉,心中要得自在。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要知道济公吃酒进去,可以吐黄金出来!吃愈多,所吐的金子愈多;吃死的动物进去,可以吐活的出来。普通人根本做不到这个境界!因为要证到诸法实相、诸法平等的境界,才有这个能耐。所以我们必须了解,随顺觉性有不同的层次,由于层次不同,所能做的范围亦有所不同。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众生和国土是同一个法性。法性即是空性,众生、国土都是空。所以地藏王菩萨要度尽众生,如何去度?只要了达众生本来空,了达六根、六尘本来空;既然一切都是空性,哪里还有众生、地狱、天堂?所以众生与国土都是毕竟空寂,同一法性。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在一般人看起来,地狱是地狱,天堂是天堂;在佛看起来,地狱和天堂都是净土。地狱、畜生、饿鬼所居住的地方很黑暗、很肮脏、很龌龊,称为秽土;天上都是一尘不染,所以称之为净土。例如四天王住在四宝所成的须弥山上,忉利天是七宝宫殿所成;还有十方的净土,黄金为地,琉璃为池,遍地都是光明。

达到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天宫和地狱同样都是净土。为什么?契悟到佛性、法性不净不垢、不增不减、净秽不二这念心,所以全部皆成为净土。《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圆觉经》也讲:心清净了,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六尘清净;六尘清净,六识清净;六识清净,十二入、十八界清净;十二入、十八界清净,国土清净;国土清净,一切清净,全都是净土世界。所以到达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一切境界都是净土。

同样一个世界、一个境界,由于众生心的清净程度不同、业报不同,所感得的六根也不同;六根不一样,对外面六尘境界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例如,白天,在人类的眼睛看来,到处都是光明;但有很多众生,看到的却是一片黑暗。又如厕所里的粪便,人们觉得又脏又臭,污秽不堪;而厕所里的众生,不但不嫌脏、臭,反而觉得很清凉,如饮甘露。从这些角度观察,一切都是相对的境界。

到达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就能超越相对的境界,达到“一切烦恼毕竟解脱”。烦恼即菩提。因为如来所证的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议的境界,是实相的境界、是真如的境界、是菩提的境界,也就是随顺圆觉的觉性,所以一切烦恼皆得以解脱。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到达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此法界中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此智慧就是般若正智,犹如一把金刚宝剑,能斩断一切无明、妄想,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毕竟空寂,了不可得。这念心契入不二法门,则处处皆是净土。

有一次,阿难尊者问释迦牟尼佛:“世尊!您说十方诸佛都是住在净土之中,为什么您住的这个世界却到处都是石头瓦砾、脏乱污秽,见不到您的净土?”释迦牟尼佛听后,就用大脚拇指往地上一按,整个世界都成了净土。所以到达如来随顺觉性,证到最高的三昧境界,就能“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因为山川大地、长河之水皆是虚妄不实、唯心所现。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