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幸福之道即是中道

发布日期:2017-12-07 作者: 耕云

要到达真正的幸福,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中道”。讲中道的人很多,什么是“中道”?他不讲解,我们还懂得一点,听他一讲,我们反而糊涂了。真正的中道是什么呢?可归纳出四点:

(一)对人的原则是自他兼利

当你跟人相处、或进行一种交易的时候,不要只求自己的福利,而应先考虑到别人的福利,否则你将为自己树立很多敌人,制造很多障碍,结果你所得到的只会是烦恼,而不是福利。同时你也要考虑到,在你跟对方都有利益的情况下,有没有第三者受害?这才是自他兼利的中道。假如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事情是绝对不能长久的。因为地球不是为你一个人而安排的,连秦始皇、希特勒都办不到,你怎么能办得到呢?所有不合理的追求,得到的只会是毁灭。所以,人必须要走中道。

(二)治事的要求是恰到好处

什么是恰到好处?我们以打靶来讲,要打中红心;(程颐说:“不偏之谓中。”)只有打中红心,才是最好的、无可替代的,偏左、偏右、太高、太低都不对。用在做事情上,就是要尽善尽美、恰到好处。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先考量自己的能力有多少?对人生、对社会人群的助益有多大?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就会拟订出可行的计划或方案,甚至于放下主观与成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请别人协助。在集思广益的情况下,事情往往做得比预期中要完善。

固然,人的智慧与能力造就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若不以恰到好处为治事的着眼,就会后患无穷。例如交通发达的结果,造成了空气的污染;汽车业的兴盛,造成车满为患,反而寸步难行。山坡林地的滥垦滥伐,水源保护地的随意破坏,将造成后代子孙呼吸不到一口清新的空气,也喝不到一口干净的水。这样罔顾人道的治事态度,就算能力再强、智慧再高,也会叫人不敢恭维。

智慧能力的发挥,的确可以改善我们的衣食住行、促进社会的繁荣,但若不以人类永恒的福祉为依归、不以人我的真正幸福为导向,一意孤行的结果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在治事的同时,必须深思熟虑,尽量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三)生活的理念在求得平衡

例如有些人过于重视营养,选择最有营养的东西吃,结果弄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血压高”,甚至于血管硬化、心脏病等等,这都因为背离中道而失去平衡。

有些人过于省吃俭用,也不正确。我有个同事,他的夫人很贤惠、很节省,先生上班有时候很忙,不能回来吃饭,他的夫人买了五个馒头准备两个人吃的,先生两天没有回来,馒头都发霉了,她还是照吃,结果不幸死于胃癌。

还有一位老战友,没有结婚,也不照顾身体,只是拼命地存钱,最后营养不良,四十多岁就死掉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单是吃东西要保持均衡,还包括不偏重“唯心”,也不偏重“唯物”;不偏重“内在”,也不偏重“外在”;不偏重于“靠人”,也不偏重于“独立”。有人说:“我凡事都不求人,什么事都靠自己。”那你没有开纺织厂,你总要穿衣服吧?你没有种田,你还不是要吃饭!所以说,人要“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们能贡献什么,就贡献什么;我们需要什么而自己办不到的,就请求别人支援,这才是平衡之道,也就是生活理念的中道。

有些人注重内在的修养,不注重外在的小节。例如几十年前的嬉皮,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因为他不合乎中道,生存不下去,就只好自生自灭了。这些人之所以会被淘汰,是因为他们太强调内在,反价值、反传统,结果妨碍了别人。他们一进饭店,别的客人就不进去了;他要想住旅馆,旅馆也不收容,因为他身上的味道太难闻。久而久之,被社会所摒弃,也就自然消失了。

中国也不是说没有这种“嬉皮禅”。说句很罪过的话,济公活佛就有点嬉皮的味道,裤裆破了也不缝一缝。有一天皇太后听说济公是活佛,就去问他:“我下辈子是男人还是女人?”济公也不答话,就在她面前表演翻觔斗。旁边的武士大惊失色,要把他斩首示众。皇太后却说:“不要抓他,给他金子,他明明告诉我下辈子是男的嘛!”当然,济公是圣人,虽然他违反了淑世主义,但他当时的做法也不能算错。因为那个时候正流行“石霜禅”,不说法、不念经、不参禅,只管打坐,于是有人讽刺它是“枯木桩”,太呆板了。所以济公就来点生动活泼的给大家看看,说明这也是修行,他是来矫正当时已显得僵化了的禅林。

寒山、拾得两位大师,虽然也不拘小节,但是他们在深山修行,不干扰别人,又是另一种典型。

如今我们活在社会上,就必须要内外兼顾,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也要做到淑世主义,要和光同尘,这样才是符合中道的生活理念。

(四)修持的要领在截断两头

修行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碍我们修行,也缩短了我们的寿命。根据《圣经·旧约》上记载,耶稣的祖先大卫活了三百多岁。历史上记载中国的彭祖活了八百岁,文王也活一百多岁,为什么现在的人寿命缩短了?这是因为我们妄想太多,背离了中道。

古时候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很单纯,没有太多妄想来干扰自己。现在的人生理比较不健康,多半是被妄想所破坏、干扰的。比方说,我们聊天谈到了台南府城的肉粽、“棺材板”很好吃,说着说着,口水就变多了,虽然还没有吃,但生理上已经完成了消化的准备。再说,你如果看了一场不该看的电影,你的性荷尔蒙必然大量分泌,这些都将造成生理上的伤害。

为什么刚结婚的人容易感冒?根据中医的理论,是说肾水不足。换言之,就是性荷尔蒙消耗多了,造成其它器官荷尔蒙的不平衡。荷尔蒙就是组织分泌,它不像眼泪、鼻涕有一定的管腺,而是以渗透的方式供应。它的基本原料是相同的,却提供了多种的用途,如果你的性荷尔蒙消耗多了,你的肺荷尔蒙或许就不够了,其它的脏腑也都受到影响。所以说刚结婚的人容易感冒,一方面是行为造成的,一方面也是想念造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两方面保持均衡,我们的修行就不会成功。

在佛陀时代,修行人多半是“日中一食”,佛自己也是“日中一食”,保持半饥饿状态,因为他是出家人。我们在家的人要有合理的营养,不要吃刺激的东西,否则就违反了中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心物一元”的。好比说你腿上长了一个疮,或者你头痛,你能坐在那儿禅定吗?没办法!你必须是身心健康才能禅定。而你禅定的功夫,不是坐在那儿什么都不知道,那叫“枯木死灰定”,那叫“无记”。无记是打坐的大障碍。你必须要历历明明、清清楚楚,而且一念不生。别以为这个做不到,其实很容易做到,你们现在就做到了。它的要领是什么呢?就是“截断两头”。我们的妄想从哪里来?年纪大的人最喜欢想过去,年纪轻的人最喜欢编织未来。各位知道,妄想也需要能源的。劳力的人只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劳心的人用脑较多,就需要很细致的营养,也就是所谓的高蛋白。你若一天到晚乱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费了你的生命力,这是不正确的。

我们学禅的人要打掉妄想,净土宗念阿弥陀佛,也是要打掉妄想,这个叫做方便,“舍方便,无究竟”——除了方法之外,没有什么叫做真理。所有讲出来的、言之成理的,都是方便,都不是真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大宇宙,万象森罗,就是没有“真理”这个东西,所以我们不要去追求真理。如果勉强说有的话,真理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存在,存在就是你自己。

生命的形态很多,有动的生命、准动的生命、不动的生命,都是生命。我们不要被自己的五官所欺骗,说这个麦克风它不是生命,这个烟灰缸它是死的。其实它们都是原子堆积的,而原子中有电子,电子都是活动的,哪里有什么静止的东西呢?所以我们修行的要领很简单,截断两头——不想过去,不想未来,现在没事。但是你要甘于寂寞,现在没事,你又想写信、又想打电话、又想去找人聊天,你怎么能修行?就是佛陀再来也救不了你,因为你不甘寂寞。不甘寂寞是修行大病,“平安是福”才是修行的信条。

人排遣寂寞的正确方法,就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尤其家庭主妇,家务事是做不完的,怎么会寂寞?你只要把握住修行的要领——截断两头,两头一截断,就是中道。我们不谈理论,只谈事实。截断两头以后,我们才能落得安祥、落得实在、落得喜悦,而我们的身心自然就能调和,智慧自然就会发露。

古德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外面拿进来的,不是你的传家之宝,传家之宝一定是在你家里。古德又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不要到外面找什么真理,你只要截断两头,保持中道,当下就是大解脱。你试试看,现在有什么?空空的。这个“空”就是创造的空间,就是真理的当体,就是宇宙的实相,就是生命的发皇。你若常常保持这种心态,既不会影响你的工作,更能让你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在集中的心念之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全心全力的,它都会形成一个焦点,在这个焦点上就会迸出智慧的火花。反之,你若是沉缅于妄想,就会颠倒梦想,不但晚上做梦,白天也会做白日梦。

归纳起来说,通往幸福的路径就是中道:对人必须自他兼利,对事情要恰到好处,在生活上要保持平衡,在修行上要截断两头。通过这条路线,你就能获致幸福;否则,你只顾自己,人际关系不调和,想念太多,神经衰弱,你一定会伤脑筋。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