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我眼中的佛教,远看是佛,近看是爱

发布日期:2018-02-06 作者: 白岩松

一提到佛教,好多人马上想到大年初一时香火缭绕的庙宇,又或者深山寺院里的僧人;当然,可能还包括有事相求时要抱的佛脚,又或者许愿还愿的功利之地。难怪有学者略带玩笑般地评点:相当多的人,与佛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

见到这一切,佛会不会皱起眉头,似乎是哪里出了差错。是佛错了,还是我们错了?是过去我们对佛教的态度错了,还是当下这个时代错了?

该与佛教紧密相关的智慧在哪里?与慈悲心连接在一起的爱又在哪里?如果人们去见佛,似乎只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很远很远之前,佛陀在菩提树下的顿悟还有什么意义?这个时代的佛教,与这个时代的我们,是不是走到了一个新的叉路口?

2005年夏天,《岩松看台湾》这一电视行动启程,这是内地电视摄像机第一次全方位不带偏见地走近台湾。

这种全方位,就包括走近慈济、走近证严上人。这当然是内地媒体第一次地走近,甚至我们的申请在两方面获批,都让我们自己感到一些惊讶和不可思议。

台湾佛教界早已拉开“人间佛教”的改革大幕,佛光山的星云法师和慈济的证严上人,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慈济的总部,在台湾东部的花莲。

早上五点多,我们就来到总部的静思精舍听志工早会。我们到时,大堂里已都是人,包括志工、信众,甚至很多慕名而来的中学生。

我以为会念经,但没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证严上人和现场的人们并通过电视屏幕和台湾各地的慈济人在讲生活,分享生命感受,当然包括帮助他人的方法和思考。慢慢地我从一个记录者变成心灵的参与者。炎热的感受慢慢退去,周身感受到清凉,慈济在我这儿,第一次展现出“人间佛教”的魅力。如若讲经,也许我们很远,但一早晨讲爱,我们离得却很近。后来突然明白,岁岁年年,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这样的早课从不间断,讲爱的过程中,不就是在讲经吗?在爱的传递中,与生命有关的智慧开始执著地显现出来。

早会结束,我们有幸与证严上人面对面坐在一起,聊天,或者也可叫采访。

上人削瘦,印证着“吾貌瘦,必肥天下”的名言。她出生于1937年,与我母亲同年,属牛,这又拉近了我与上人的距离。

但真正消除了距离的是她的智慧与爱!没有了宗教带来的敬畏,而是对社会、对生命的关切,甚至是她的一点忧虑:那么多事要做,感觉时间不够用,来不及……

最触动我的,是上人与慈济志工之间的约定:帮助别人时,要对别人说“谢谢”,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幸福,要感恩,对不对?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正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最多;也正是在利他的行动中,我们一点一点找到自己。爱,是一种最大的修行,它帮助我们自己成长。

告别了证严上人,在慈济总部拍摄。这里没有简单意义上的晨钟暮鼓和香火缭绕,没有仿佛与尘世无关的僧人,更没有世人带着欲望而来的焦虑,这里似乎都是信众,也都是志工,更都是主人。医院里忙着治病救人;田地里忙着种菜,因为要自食其力;还有忙着短暂开个会,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灾难,都天然地与慈济有关,他们要伸出手去;而下午,一个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从这里出发,转机香港,晚上一台骨髓移植手术将在北京开始,一个生命急切地等待救助——这样的生命接力,在台湾和内地之间已进行了九百多次……

终于要告别这块已让我几乎忘了宗教、忘了寺庙的清静之地,只是,这里忙碌人群中的那份安静让我有些不舍,还有那平静下的快乐。

我终于找到了面对慈济的感受——远看是佛,近看是爱。

面对证严上人、所有慈济人,运行良好的佛教,包括佛,都该是如此!

在慈济的采访过程中,一直有一位兄长陪伴着我们。他话语温和,行事干练,并且对电视行业似乎了如指掌。

这位兄长是慈济人,他叫何日生。

一聊才知道,多年前,在台湾,他是屡获大奖的电视主播。终究是缘分,被慈济的爱和上人的智慧所感召,投身于慈济事业中,成为慈济理念推广和传播的干将。

有了慈济虽然短暂但却印象深刻的采访之后,他当初为何放弃光环笼罩的主播位置,这个问题便不用再问。慈济中特有的爱与智慧,自然会有足够的吸引力!可能也正因为此,何日生兄已不安于独享,用文字成就这本书(按:应该是《一念间:我所体悟的慈济思维》一书),拿出来与我们共享。

在迷茫和焦虑的当下,这些文字、这本书是一种功德!

我先拿到了这本书的台湾版本,由于竖排,我读得很慢也很仔细。读一会儿想一会儿,慈济的智慧与何日生兄的思考扑面而来,想不投入也难。如今,这本书有了内地的简体版,可我相信,你依然会读得很慢。因为一念之间,却是千年悠长的岁月;一念之间,有东方心灵的左思右想,更有千万慈济人深藏爱在其中的行动;但更重要的是,有你一直在寻找的自己。

如同慈济在人间,何日生兄的这本书也行走得可亲可近,仿佛在讲一个又一个故事,便让智慧尽在其中。我知道,这是一个快乐与幸福都缺乏的时代,不过,好的一面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现状,开始慢慢寻找。慈济人的努力,或许是其中的一种答案。

佛教仁厚,不求你顶礼膜拜,只言:人人心中都有佛,开启心智、用爱修行,你终将成佛。

所以,好的信仰不是让你失去自己,而恰恰是在其中找到自己,这便是投奔智慧与迷信之间的区别。

好吧,打开这本书,读到慈济人的爱和智慧,终于有一天,合上书,看到你自己,一个因为有爱而单纯快乐的自己。

世界,将因此而变得更好一点儿。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