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动态

专题讲座17|书香袅袅探幸福——济群法师说“心灵创造幸福”

发布日期:2018-04-23 作者: 七塔禅寺





我们通常所以为的幸福,往往只是一种假象。真正的幸福,应该代表生命本质性的存在。


2018年4月23日,是日斜风细雨,正值世界读书日。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兼客座教授济群法师,应栖心图书馆邀请在七塔禅寺报恩大讲堂作“心灵创造幸福”的主题讲座,七塔禅寺常住僧众及栖心图书馆读者近400多人到场聆听。


下午一时许,全场听众双手合十而立,伴随着清净庄严的佛号声,在大家热切的期待中,济群法师一袭灰衫,步态轻盈,微笑而至。



可祥法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缘起:与济群法师初结法缘是因十几年前法师在七塔禅寺的参访,为法师的慈悲睿智、圣德高风所动容,此后一直非常关注法师的动态。值栖心图书馆开馆一周年之际,专程往苏州西园寺礼请济群法师,才得以成就今天这场讲座。《心灵创造幸福》的话题,是人们所关心的,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对幸福的期盼是相同的,这不仅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也契合佛法“心性之学”的深广智慧,定能令大家受益匪浅。




讲座开始,济群法师回顾了自己和七塔禅寺的善缘,并赞叹如今修复整新后的七塔禅寺为大众的学法禅修、文化提升带来了许多便利。接下来,济群法师从五个方面为大家阐述心灵创在幸福的原理:


一、如何面对逆境

身处逆境,幸福生活易被打碎,是因为不能接纳逆境。不接纳,是痛苦的放大器。为什么我们无法接纳变化?法师一语道破:关键在于我们内心有一种恒常的设定。这种设定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一切都在稳定状态下,但事实上,它时刻都处在无常变化中,如果不能面对逆境,人生就会随时充满危机。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佛法的角度看,当逆境出现时,我们首先要接纳,这是转化的智慧。关于接纳,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以“两支毒箭”为我们开示。第一支毒箭,是被箭射中时的身苦,也代表我们遭遇的各种逆境;第二支毒箭则是由此带来的心苦。当我们被第一支毒箭射中,痛苦已经发生时,要及时止损,避免被第二支毒箭射中。事实上,这是比之前更严重、更持久的伤害。因此,我们要让逆境成为修道助缘。《老子》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接纳逆境,既可以避免无谓的烦恼,也有助于人生的历练,更能成为修行的增上缘。反之,如果不能接纳,一味抗拒,逆境非但不会就此远离,还会让我们沉溺在痛苦中,难以自拔。


二、幸福要有福

五福临门是让大家欢喜的吉祥语,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

长寿,未必幸福,但没有寿命,一定谈不上幸福。

富贵,从字面上理解,包括富和贵,即财富和地位尊贵。法师认为比起外在的富贵,“内在的富贵”——良好的品德和精神素养,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

康宁,即身体健康,内心安宁。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佛法最大的好处是修心断烦恼,解除烦恼才能身心自在。

好德道德其实是对生命自身的一种智慧管理。德是德行,从外在看,是待人处世的原则和素养,从内在看,是健康、正向的心理因素。践行道德就是培养健康心理,铸造健全人格。一个有道德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福报得以持续。

善终,即安详离世。佛教的临终关怀是对人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带着各种情绪离世。中国现在缺乏临终关怀,我们的教育也缺乏死亡教育。正确认识死亡、接纳死亡,使我们认识到,今生只是生命长河的一个片段,当身体到了使用期限,带着正向心念离去,才能在生命转换时找到向上的出路。

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拥有这些福报?并不是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有因果,法师告诉大家,我们的内心有三种福田——恩田、敬田、悲田。只要我们不断播下善的种子,用感恩心、恭敬心、慈悲心去培植,就能源源不断生出福报。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

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通过诵经来调心,这也是改变认识的过程。如《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事物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会随着条件的聚合和消散而生灭。具备这样的认识后,我们就不会对现世执着。一帆风顺时,不至得意忘形,因为它未必长久;遭受挫折时,也不会受伤太深,因为它终会过去。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心态,就能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为所累。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通常,人们追求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是欲望达成后的满足感。人的欲望有三个特点:占有,攀比,竞争。占有导致攀比,攀比带来竞争,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人就会被裹挟其中,难以自主。法师指出,考量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就是看他能不能静下来,有没有休息能力。佛学让人把心放松、放开,让心回归到自然。欲望使生存成本不断提高,从而幸福成本也水涨船高。古人讲知足常乐,欲望少,就容易满足,也容易幸福。


五、幸福来自心灵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想要过得幸福,必须建设健康的心灵。

当内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易开心。这个开心从哪里来,济群法师强调,这其实很多时候和物质条件没有什么关系。就像佛菩萨的举身微笑,那种发自内心、遍布全身的喜悦,并不是因为得到什么,而是来自觉醒的心。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觉悟潜质,这个觉性使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自由而欢喜的。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接近尾声,法师契理契机的精彩开示,如浮华世界里的一股清流,净化了每位听众的心灵。在提问互动环节中,听众们踊跃参与。分别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济群法师一一解答:




1、从佛教角度讲,何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幸福”?

佛教角度上的幸福更偏重于精神层面,如内心没有迷惑和烦恼的状态。幸福建立在拥有智慧的基础上,因此任何环境的改变都不会造成伤害。



2、当前的教育比较注重升学谋职,缺少美育、缺少形而上的思考,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

教育重视升学率和就业率也有其必然的价值。但当今的教育确实缺乏关于心性和生命的教育,如沟通交流能力、健康心理的培养,追求精神上的幸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于这些命题,教育任重道远。作为家长,应重视孩子这些潜在素养的培养。



3、人工智能使我们生活便利,但内心却难以安放,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是人类向外在世界的探索,人类的聪明才智被投入到人工智能的优化,相反,人类自身的优化却处于停顿状态,人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不断向外寻求,是永远找不到出路的,就像人类不能用有限的认识去认识无限的宇宙一样。佛法给了我们一条出路,认为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因而只有了解心的本质,才有能力了解无限的世界。人类的前途归根到底取决于多数人的生命能不能觉悟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需要佛法


济群法师的解答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法师感谢大家的凝神聆听。法净法师总结道:感恩济群法师为我们带来这场洗涤心灵的“盛宴”,及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慈悲的解答,受益良多。最后,济群法师赠送他的著作《济群法师谈人生系列丛书》与大家结缘,全场法喜充满,听众合掌起立,恭送济群法师离场。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