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文著

佛学与医道(上)

发布日期:2018-05-24 作者: 惟觉法师

(一)

在医学界中,无论是医师、护士、医疗相关人员、学者专家,都是一种医护救人的工作,只要有人生病,就去医治、关怀、救护。不但对人类如此,乃至于对动物都要本着爱护的心,发心医治,使其重获健康。因此,站在这个立场来看,医道与佛法的精神非常吻合,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慈悲。

佛法慈心广大,医疗人员也是如此,不分种族、国家,对于病人的照护一视同仁,因为医生基于慈悲心来救护病患,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所以,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获得欢迎、肯定,即使在战争当中,敌人对于医生也会特别礼遇。

同样的,佛法也一样受社会大众的尊敬,因为佛法具有平等、慈悲的精神,没有种族、国家的分别。不过佛法的慈悲更广大,不但要医一切众生身体和心理的病,而且对于一切草木也同样慈悲爱护。所以,从医生为人医病的慈悲来看,医道与佛法完全是相同的。

佛法中提到,修菩萨道要向五明处学。五明中第一是“内明”。内明,就是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众生的无明、烦恼就是病,障蔽了智慧、慈悲,无法自见本具的佛性。所以,要知道病源,才能将病医治好。人的病很多,地水火风四大不调,便会产生四百四种病,所以要先调身,身体调好了再调心,然后安禅静虑,这是属于内明。心当中清楚明白,做什么事情都不迷糊,不论动静闲忙都能作主,乃至于明心见性。不仅体悟到这念心,更进一步把这个调身调心的知识、方法传授给大众,使每一个人都能达到明悟心性的境界,这就是“内明”。

第二是“声明”,就是要懂得语言;其次要懂得科学,称为“工巧明”;再其次还要懂得逻辑学,这是“因明”;也要懂得医学,称为“医方明”。合起来就是五明。由此可知,佛法当中也讲述到医学,在佛典中也有治疗身病和心病的记载。

修习菩萨行,要能自利利他,利他就要有方便,医学就是一种度众生的方便。我们能够把众生生理上的病治好,爱护他、关照他,无形中就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进一步,用佛法来医治他心理上的病,这样身心都能得到最大的照护。由此可知,无论佛法或医道,在精神上都是慈悲、平等的,医学和佛法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二)

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四大不调,身体就会产生疾病,这是属于生理上的疾病。而药物、物理或饮食等方法,都是针对生理所研发的治疗方式。身体生病了需要医治,必需要先追究疾病的根源。现代医学发达,根据医学上分析、研究,发现细胞或基因出了问题,都会产生生理上的病症。知道病源起因,然后对症下药,疾病便能很快痊愈。

细胞、基因为什么会产生病变呢?就佛法的角度而言,任何事都不离因缘,我们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有这个身体的缘故。长久以来对于色身的执著,心中的起心动念和身体四大的转变,彼此互相影响着。

就佛法的角度而言,要治好疾病,就要仔细地分析、思惟身体当中种种成分与现象。身体中如毛发、指甲、皮肤、骨骼、内脏、肌肉等固体的部分属于地大;血液、唾液、汗液、尿液等液体属于水大;呼吸属于风大;体温、热量属于火大。分析到最后,了解这个身体原来只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本非实有、本性是空;既然身体是空性,那么病也就无由而生了。用这种思惟、分析的方法,来破除众生对于身体的执著。对身体的执著放下了,证到我空,就能治凡夫的病。

用思惟分析的方法,体悟到身体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体性是空性,便能破除对色身的执著,证到我空。破除了我执,还有法执存在。法执是因为众生执著万法为实有,认为心外有法,不能了达一切法相随缘生灭、虚妄不实。这样的执著烦恼,相较于我执的病又更为微细。因此在破除我执后,佛陀更进一步教导大众要破法执,破了法执就证到法空。证到法空后,如果又执著所证的“空”,这又是一种病。最后连“空”也不执著,当下虚空粉碎,什么都不执著,就能得到究竟解脱。

佛是真正不生病的人!因为佛已经证到我空、法空,最后空也不执著,一法不立,契入究竟的空性。身体是空性,病也是空性,体悟本具的实相境界,心中没有执著、妄想、分别,所以无病。

(三)

疾病的来源很多,仔细分析目前的生活环境,几乎到处都有毒,这些毒素对身体的健康都会造成影响。譬如空气被污染,吸多了就会中毒、生病;蔬菜里面有残毒,动物的体内有毒素;水质被污染,罐头里添加防腐剂,许多食物被污染了,也含有毒素。

生存的环境有许多毒素,而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不断攀缘,也会中毒。眼睛攀缘外在的尘境,五光十色看多了,眼睛会疲倦,因为接受的刺激太多,慢慢就会中毒;耳根攀缘声尘,声音听得太多,耳根会中毒;鼻子喜欢闻香的东西,闻久了也会中毒;吃太多酸甜苦辣种种味道,舌根也会中毒;生活中,贪著身体要最好、最舒适的享受,这样身根也会中毒;思想观念错误,间接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也是一种中毒的现象。

由此可见,如果一直处在有毒的环境,始终都要生病。想要治好这些病,用医学的方法就是以药物来克制,可是没有离开毒素,把病医好了之后,毒素又在身体产生作用,身体又会生病。就佛法的观点来看,究竟的方法要先远离有毒的环境,让身体不再中毒,进一步将身心的毒素解除,不仅合乎医学,更是彻底医治疾病的方法。

医病必须先了解疾病的根源,才能发挥医疗的功效,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治标并非治本。医生面对病人,要了解疾病的根源从何而来?就要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因。什么因与缘相遇会产生何种作用?是相反的?或加成的?以医学的方法来研究、分析,知道了以后对症下药,才能发挥医疗的功效。

科学对于物质的研究与分析,通常是根据现在可见的结果来观察,并不能追溯到前生去分析、研究。而佛法对于病因的观察,还包含了过去生,并非仅有现在所呈现的结果。

佛法对疾病的成因,除了现世生理、心理因素的探讨,还有业报的影响。所谓“业”,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缘果报。由于过去造了业,业障现前就要受病苦,即使运用药物也不易医治。唯有从因果中努力,反省、检讨、忏悔、消业、转业,才是最究竟的治病方法。

用佛法的角度观察疾病产生的原因,除了生理、心理的影响,还有过去的业因。所谓“业”,就是因缘果报,因果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例如:有些人生同样的病,从医学上看都是相同的病症,就理论而言,同样的病可以用同样的药治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同样的病用相同的药,在甲治得好,在乙可能就治不好;同样的病去开刀,甲可以好,乙开了刀,可能反而溃烂,甚至流血不止;或者是一点小病,马上就扩展到全身,甚至连性命都难保。所以,疾病除了生理及心理的因素,还有佛法所说的业报。过去造作的业因,现在果报成熟,业障现前就要受病苦,即使药物也难以治疗,就是业障病。

既然病是从身体产生出来,身体是我们的业报,业障现前就要消业、了业。佛法中,消业的方法很多,诵经、持咒、念佛、打坐、忏悔都可以消业。用惭愧忏悔的方法,使我们这念心达到专一的境界,保持平静、安详自在;不断地在心上用功、专注,消除业障,再配合吃药、看医生,标本兼治,很快病就能痊愈。甚至有的病,医生治不好,药物、食物、物理也治不好,经过惭愧忏悔,用功殷切,业障消除,病就好了。

佛经记载,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因为听信提婆达多的唆使,把自己的父亲关在牢里饿死、篡取王位,并且破坏僧团,造了许多恶业;结果,业障现前,生了大病、遍体生疮。当时有位神医叫耆婆,被称为“医中之王”,他是宫廷里面的御医,不仅医术高明,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

一天,耆婆对阿阇世王说:“大王!我是天下的神医,什么病都能治好,唯独大王身上的毒疮,实在没有办法医治。这毒疮是因为您杀害父亲,而且陷害佛陀、破坏僧团,造了极重的罪业,所以受到现世恶报。佛法讲因果,您的恶业已经现前了,就算再高明的医术也救不了您。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忏悔!如果您愿意真诚忏悔,或许还有救。”听完这番话,阿阇世王知道自己的疾病是由业障而生,省悟到这一生所作所为,真的是造了很多恶业,于是就到佛陀面前,至诚惭愧忏悔,发愿改过。因为至诚的发露忏悔,阿阇世王的病就不药而愈了。

由阿阇世王的故事可知,只要能够知道惭愧忏悔,发愿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心中没有烦恼、压力、恶念,保持身心平静,自然而然疾病就会好转。假使我们经常注意自己的心念,保持清净、善念与正念,很多疾病就不会发生。

从这一点来观察,佛法和医学是共通的,心中有了烦恼,立刻会影响生理的健康,由此可知,心理和生理确实关系密切。佛法与医学都重视身心的平衡,而佛法更注重治本,根本就是这一念心,这念心清净,身体便能健康。

(四)

凡夫的心经常都在执著分别当中,对身体、对种种相都有很深的执著。执著身体、相貌是美、是丑?看看自己的身体是高、矮、胖、瘦?对于自己的相貌很在意,早上起床,马上要照镜子、梳头发,这就是执著。

执著是一种观念、习气,但它并不是绝对的。譬如,一般人执著男相和女相,其实男、女相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例如在现代,由于医学发达,男性可以变女性,女性可以变男性,就证明男女之相并不是不变的。这个身体是个假相,四大假合,随时在变异当中,并非恒久真实。但是,因为我们在观念、习气上认为色身是真实的,产生许多执著,烦恼与痛苦也因此伴随而生。

众生的烦恼多来自对身体的执著,这个执著的根源就是“我”。众生心中都有一个我相:我的眼睛、鼻子、耳朵、头发,我的衣服、名、利,我的儿女、妻子、财产等等,所有一切都是“我”。因为有“我”,所以相对地就有“我所”,乃至于对境界产生种种分别。就佛法而言,这个“我”称为“我执”,我执就是病的根源。因为有我执,所以就执著有一个身体存在,乃至于执著身体所存在的时间、空间,认为这些都是实在的。

其实,时间、空间也是假立的,这些相对的境界由众生心中的分别而生,是一种假相。譬如人在晚上看不见,但有很多动物晚上却看得见;人在白天看得见,可是有很多动物在白天却看不见。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时间、空间,不同的众生所感受的却不一样。所以,晚上、白天都是众生分别而生的相对假相。

如果契悟了佛心,达到心境一如、内外无异,远离分别取舍,心中始终清楚明白,如如不动,即是中道实相、如来境界。

佛有五种智慧,称之为“五眼”。所谓五眼,第一是肉眼,就是凡夫的眼睛,佛也可以用凡夫的眼睛来看我们的社会、看一切事物。第二是天眼,天眼是修行植善所生的功德、福报,凡是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都没有障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第三是慧眼,就是声闻圣者的智慧,能够洞察一切法皆归空性。此外,佛还有法眼和佛眼,法眼就是菩萨的智慧,能够观察因缘,洞悉种种救度众生的法门;佛眼就是佛的一切种智,对于一切法的体相、同异、因缘果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以,佛是五眼具足。

《八识规矩颂》讲:“五识同依净色根。”凡夫的眼、耳、鼻、舌、身五识,都必须要依靠各自的净色根,才能攀缘外境,对外境起种种明了、分别的作用。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净色根”,可能即是中枢神经、脑神经细胞,这些属于物质的成分。而佛超越了这些境界,除了肉眼、天眼、慧眼、法眼,还有佛眼。同样是物质性的身体,因为这念心的作用,众生与佛就有这么大的差别。师父在这里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如果住在境界当中就是执著,心有执著就是凡夫众生;而佛的心已经超越了这些执著,心不住于任何境界,远离相对达到绝对,所以能通达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众生执著有一个“我”存在这个时间、空间当中,执著太深就会产生疾病。譬如说,我们始终认为白天精神很好,要工作;晚上就是要休息、睡觉,这个习惯养成了,到了晚上,马上就昏沉、想睡觉。但是台湾是晚上,美国便是白天,假如到了美国,就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这就是一种执著。

再者,有的人认为这一天,从早上到晚上时间很短;可是有很多微生物、小虫子,却觉得这一天很长,就像是几个月,乃至于几十年。人认为是一天,小动物却认为是一生。俗语说“世间难逢百岁人”,人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活到一百岁就算很长寿了,可是和天上的人比起来,却是很短的。

佛经中提到,欲界有六层天,四王天上面是忉利天,其次是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当中,和人间最近的是四王天,天寿是五百岁,天人的一天一夜等于人间五十年。人间过五十年,一般人认为很长,可是在天上却只过了一天一夜。再往上观察,忉利天的天寿是一千岁,天上一天一夜是人间一百年。现在的时间是一个钟头、两个钟头?是一天,还是一个月?站在虫子的角度来看,这一天就是好几十年;站在天人的立场看来,人的寿命就显得短暂。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长短都不一样,随众生心念分别而有不同,所以时间是相对的、虚妄的。

无论时间、空间,我相、人相,男相、女相,都是相对的;既是相对,就是虚妄不实的假相,所以不能执著。疾病的起因,是因为我们的心对于相对、虚妄的假相起了执著,一个是执著身体、我相,一个是执著时间、空间。假使破除了执著,契入空性,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心就能得到净化,自然就不会生病。

(五)

众生的病是从身体而来,而身体是由业报而来。疾病的根源来自众生心中种种烦恼和邪见,总合而言就是六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邪见,再加以归纳就是贪、嗔、痴三毒。贪、嗔、痴的烦恼能引发身体的疾病,并非只是佛法的道理,现代许多研究也证明,心理的状态确实会影响身体,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本来就密不可分。心理如果保持安定、愉悦,身体自然就会感觉轻快;心中若是充满烦恼,由烦恼产生的毒素就会使生理产生变化,如果不懂得用善法来转化烦恼,日积月累就会产生疾病。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想医治身体的病,根本上必须先调整这念心。众生心中都有贪嗔痴三毒的烦恼,若能将三毒转化,心就得清凉;心清凉了,身体自然就会减少很多病苦。

三毒之首是贪毒。贪心是从内心的欲望而来,称为“贪欲”。譬如贪吃,贪吃的心念一起,身体马上就起反应。肚子饿了,看到一盘点心,想吃可是吃不到,这个时候眼睛看到食物、鼻子闻到香味,口水马上就流出来。假使不知道当下克制、觉察、返照,这念贪心就会促使我们发动身口,想办法去取得。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闹饥荒,饥饿就如同火一样,烧掉心中的道德感与羞耻感;人没得吃,肚子里的饥火就烧得很难受,饥火难耐就会去偷、去抢,乃至于绑票、勒索。如果人的贪欲很强,可是没有福报,看到别人拥有财色、名利,内心炽盛的贪欲会让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巧取豪夺,这些都是由于贪毒所导致的祸患。

贪欲所引发的饥火,会让人犯下种种恶行;而男女的欲爱、色爱也是一把火,贪爱的心一起,烧去人的理智,就会产生种种祸患。

经典中形容男女的欲火如同手持火把,逆风而行,而有烧手之患。仔细观察,男性看到女性,一旦起了爱欲、贪欲,就会反应到身体,生理马上就会起变化,身体会发烧、发热,心跳会加快。假使不知道反省、克制,这把欲火就愈来愈盛,欲火太大了,将使自己失去理性与智慧,甚至做出邪淫的恶业。佛经里记载,凡夫见到天上的女子,看到天女太美丽了,一般凡夫无法克制,没有定力,贪爱的心像火一般炽盛,以致于欲火焚身而死亡。

所以,要时时返照心念,将心中的贪念转化、息灭,这念心能够作主,不为贪欲所驱使,心中便能保持平静、自在;心清净了,没有烦恼毒素,身体自然就会健康。

(未完待续)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