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动态

专题讲座24|允成法师作专题佛学讲座:《法句经》要义

发布日期:2019-03-10 作者: 七塔禅寺


2019年3月10日下午,广州光孝寺知客、广东佛学院讲师允成法师应栖心图书馆之邀,于七塔禅寺报恩大讲堂作题为《〈法句经〉要义》的佛学讲座。讲座由法净法师主持并总结。栖心图书馆读者、甬城佛学爱好者近200名听众在场聆听。允成法师早年于七塔禅寺出家,故地重游,讲经说法,倍感亲近。



讲座伊始,允成法师为大家介绍了《法句经》的来源,它是公元一世纪古印度高僧法救尊者说法所集的偈颂。本次讲座主要讲《法句经·双要品》。《双要品》意在以善恶来说明善恶二业的果报,其特点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阐发义理,都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允成法师从善、恶、因、果四个方面向大家逐一分享了《法句经·双要品》的22个偈颂要义和内涵(讲经实录详见下文),法师结合佛陀典故和自身出家经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集中谈了“心”的作用, 心驱使一切,心中所想是恶,则言语、行为就会表现出恶;心中所想是善,则言语、行为亦将是善;心瞬息变化,难以捉摸,来来往往,了无边界,极易放纵逸荡,因此要“制心”需“定、慧”,才可以战胜种种邪魔之力,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祸根。





提问环节中,在场听众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

师父好,最后一品中的“放荡无戒”,我认为人要有敬畏之心或者保持“戒”的心理。我目前的状态是不知道这个“戒”的标准是什么?处处觉得做事情畏惧心很强,作为一个在世的俗人,我还是比较困惑的。

允成法师:

如果作为佛弟子,哪怕只受了三规或者五戒的弟子,你至少能够控制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要去伤害别人的生命,只要是有生命的众生都不要去伤害。不要去偷盗侵害别人的财物,不要与你自己配偶之外的人有淫逸的邪行,不要欺狂、挑拨离间,甚至讲谄媚的话。这些是作为佛弟子必须要遵守的善恶标准,当然法律更不能违反。如果你还有更高的要求,对自己有更高的约束,想去受菩萨戒,那就有更多细微的内容,包括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也包括佛弟子所要去付出、奉献的内容,在佛教戒律中都有明确的指出。你有机会的话,下次若开设有关戒律的课程,希望你多来听。



问题二:

法师好,紧接着刚才这位师兄所提的问题,我觉得“五戒(杀、盗、淫、妄、酒)”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妄语也有严重妄语和轻微妄语之别,妄语比杀生严重么?应该怎么去把握这个轻重?

允成法师:

我们觉得杀人是那么严重的事情,为什么妄语要跟它放在同一等级?最早制定这条戒的时候,这个“妄语”不是指欺瞒别人,而是指“大妄语”。什么是大妄语?比如一个贪婪、颠倒的众生,妄语自己已经成佛了,或是圣者了,这个才是大妄语。杀人无非断人性命,来生还可以做人。说大妄语,则是一个颠倒的邪师,因为你的修行方法是错误的,你把别人的善根引到这个错的方向,这种断人慧命、断人善根的大妄语比杀戒更严重。因为断人性命只是一世,断人慧命,可能会损害别人的无量劫。



法净法师作本次讲座的总结:《法句经》中的格言其实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故事的浓缩和提炼,佛陀对众生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在人世间懂得如何辨别善与恶、是与非,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一颗善心和一个善的念头修好我们的善业,使我们的内心得到一份宁静,在宁静中升起智慧。

最后,讲座在法喜充满中圆满结束。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