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动态

专题讲座39—42|“四书”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日期:2020-07-19 作者: 七塔禅寺


南宋时,理学大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四书”被历代官方认定为私塾、书院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参考书目,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当代,“四书”则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书。



▲ 讲座主持人:阮咏梅教授


2020年7月,栖心图书馆专题讲座的第39至42讲,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院长、宁波市浙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张伟教授,应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七塔禅寺住持可祥法师之邀,在七塔禅寺禅学堂二楼教室作了“‘四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此次系列讲座共四讲,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阮咏梅教授和张凯老师分别主持。张伟教授从成书时间、作者、体例、主要思想等方面对“四书”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 讲座主持人:张凯博士


除基本内容的介绍外,张伟教授重点阐述了“四书”的当代价值,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对“四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指出:“‘四书’”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虽不乏时代的局限性,但也有其超越性的一面。《大学》重视道德培育和理想人格塑造,对构建当代社会道德准则,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庸》通过对孔子“中庸”思想的阐发,完善并深化了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中庸”作为贯穿于“仁”和“礼”之间的方法论,与“仁”和“礼”一起构成了儒学的基本框架,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推崇的处世之道。《论语》包含了儒家基本的伦理观念、制度观念、政治观念和教育理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继承、深化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其“民为邦本”,以及“保民”“养民”“教民”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 讲座评讲人:可祥法师


最后一讲结束后,可祥法师对本次系列讲座进行了总结:“张教授的讲座提纲挈领,对“四书”作了详尽的梳理与概括,对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儒学与佛学都有心性方面的学说,希望大家以这次的系列讲座为契机,不断学习以开启新的窗口,把学到的相关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融入现实生活,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影响更多的人。”

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佛学高等研修班2019级全体学员,七塔禅寺常住法师和栖心图书馆部分读者到场聆听了讲座。


▲ 讲座现场


▲ 学员提问


▲ 学员提问






地址: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755337 / 87756555 传真:0574-87710602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QITA TEMPLE.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